七零开马甲在全球搞买卖(226)
“我可以帮忙联系市里或省里的国营饭馆,问问他们需不需要菌菇,”副镇长退了一步,“但要是通知上去了,你们可得找时间去摘,至少要有足够的量。”
“镇上的人会愿意去采吗?”村长问道。
这里说是镇里,四周也有群山,也几乎家家户户都有田地,只不过数量没有大山里头多,而且大山的环境天然适合种茶树和咖啡树,任何不适合种粮食的地方,这些东西都依然存在。
又因为山里树多,平常需要砍柴,有别的树可以挑,咖啡树和茶树自然被留了下来,任它们自由生长。
而村民们本就在这样的环境下生活,日常也都有喝咖啡和茶的习惯,对于如何制作咖啡豆和炒茶颇有心得,这才能抓住这样的好机会。
镇上却不同,田地少不说,还有几个小工厂,不说每家每户都有人能进厂,但总有亲戚在厂里,且镇周围的田地相对平缓,适合种粮食,便也没有将不能填饱肚子的茶叶和咖啡放在眼里。
之后要是镇上要收菌菇,能挣钱的事又不一样,镇上的村民们肯定会去采。
“你是要引他们去采菇?让他们别注意你们送茶叶的事?”
“菌类生长的地方,反而不适合茶树和咖啡树生长,不在一个地方,彼此互不打扰,”村长认真道,“要是能成,对大家都好。”
副镇长思索了一会儿,最后还是觉得这话有道。
她也担心收茶叶的动静太大,会引起过多的注意,但要是再加一个收菌菇的事,那自然能将镇上居民的注意力引开。
上头到底是什么情况,全国都在摸索,这时候极有可能是多做多错,少做少错,不做不错。
但……副镇长拿出在这之前拿到的供销社的生意单子,这几个月时间里,供销社里的东西销量是之前两三年的总和,许多不需要票的东西,都卖出了不少。
村民们不是不愿意花钱,而是没有钱可以花,如今好不容易挣了钱,才总算踏进供销社大门。
她都可以想到,村民们是如何兴高采烈地从供销社买到他们需要的东西,高高兴兴带着回家,或吃着,或用着,亦或者高高地放在家里某个地方,只要看一眼,就觉得心情愉悦。
村长瞟了一眼,看到“供销社”三个字,就明白那是什么,心灵神至:“即便是抓,也抓不到我们这儿来吧,不该是在哪里卖在哪里抓吗?别的地方不抓,是他们没本事,和我们有什么关系?”
副镇长抬头,瞪了她一眼:“你这是强词夺。”
村长微笑。
副镇长合上供销社的账本,还是选择妥协:“菌菇的事我去问问看,不过你别抱太大的希望,云省遍地都是菌菇,市里、省里有的是地方供,我们送过去的,他们未必能要。”
“这样……”村长想了片刻,突然抬眸,“那能卖给村民们吗?别的不说,要只是一家出几分钱,买点想吃的菌菇,也不是不行吗?这段时间大家都忙着摘茶叶,没时间进山,肯定都馋那口了。”
怕副镇长又提出投机倒把的话,她主动道:“菌菇也不是粮食,不算在投机倒把里的,原先集市不也能卖,就是数量可能不多,再不然我问问那些人,没准他们也能要。”
那些人是谁,两人都清楚。
要是菌菇也能卖,对镇上来说也是一笔收入。
这东西的数量也不会像茶叶那么多,少量更没什么问题。
最终,副镇长再次点头:“行,那就这么定了。”
两人做了决定,副镇长很快去问了市里的国营饭店,比预期最差的情况要好点,人家要菌菇,但只有某几种罕见的,剩下的都不要。
而与此同时,村长这边询问的消息却是可以,但不要罕见的,只要一些常见的,能确定百分百无毒的菌菇。
两人操心的多,实际上镇上的居民并没有想那么多,这年头本就限制倒买倒卖,谁又能想到那一仓库一仓库的东西,并不是光明正大地再买,而是偷偷摸摸地卖。
而没等他们多想,那一则收菌菇的通知,让镇上的居民将注意力全部放到了山里头,兴致勃勃地去采菌菇。
没过两天,不止镇里收到了一袋子菌菇,唐园也在仓库里见到了几袋子菌菇,而且确实如她要求的,都是常见的无毒菌菇。
她提要求的时候特别严苛,不仅要求菌菇煮熟后无毒,还要求煮熟前也无毒。
毕竟后世全国都知道,云省这边大大小小的医院,在治疗蘑菇中毒这个病的事情上,可以称得上是世界顶流。
而这边开设的各大饭馆,在开饭前都不会给筷子,生怕哪位客人伸着筷子往锅里搅拌,没等熟了失去毒性,就开始把搅拌过的筷子往嘴里嗦。
但云省的各类菌菇确实是香。
唐园回到唯一可以大吃特吃的“唐园”体内,煮了几次菌汤火锅,每一次都吃的十分尽兴。
多的那些被她当做礼物,送给身边七七八八的朋友,也让他们吃的都十分满意。
后面再多出来的那些,她都交给了郑蔓,让她随便找个菜市场去卖,要不了多久就能全部卖完,还不耽误她日常的生意。
索性都是些常见的菌菇,香江这边供应的少,但也不是完全没有,郑蔓完全没有怀疑,有的时候唐园提前把菌菇放在仓库里,她自己就拿出去卖,卖完把钱放回到仓库里就行。
长达两个月时间里,茶叶的数量每三日依然能装满一仓库,直到小镇周围十里八村都被薅了一边,才没有再出现满满当当一仓库的情况。