清穿小宫女上位记(137)
进了园子,苏培盛请示皇帝示下,“皇上,前面那里正在修葺,您住到哪处?”。
“暂且去读书堂吧。”
果真,皇帝还是要住到那里。苏培盛忙应一声,叫人去准备了。
“苏培盛,朕也就暂住几天。”皇帝又道,“如今事儿太多了呀。”
哪知坐了那个位子,竟越发不自由了,园子还是快些建好才成。
“奴才遵旨。”苏培盛也替主子感叹,主子实在太忙了,也只能住这两日。
穿花拂柳,进了读书堂的院子。
院落各处由回廊连接,深柳掩映,宁静幽深,竟如方外之境。
皇帝没有进正面书斋,却顺着回廊去了东面的屋子。
屋里一如往日,窗明几净。
书案上放着皇帝常读的书,案旁是一处书架,与常见的书架不同,四面通透,拿取方便。
书架旁立着一架屏风,屏风高大,中间镶嵌的是美人图。
图中人物大小与真人无异,美人或坐或卧,亦笑亦嗔。
苏培盛知道主子不喜旁人进屋里,挥一挥手,伺候的宫人都留在了外面。
皇帝抬眼看向屏风,恍惚间竟如那女子满面含笑迎了出来。
不禁失声:“梨云……”
四周寂寂,无人应答。只有一旁香几上的乌木沉香,袅袅生烟,幽香氤氲。
梨云……
皇帝闭上眼,痛漫过心头,凄楚难言。
苏培盛听着里面半天没什么动静,终是放不下心,硬着头进了屋内,小心试探道:“主子爷……”
只见主子他正站在屏风前,茕茕孑立,形影相吊,说不出的孤单。
主子又在想姑娘了。
苏培盛想起姑娘刚去的那年,主子把自己关在屋里,一遍遍画着姑娘的小像。后来又叫人画了姑娘的画像,做了屏风,时时凝望观看。
“朕没事。”听到苏培盛的动静,皇帝说一句。
“主子爷,您歇一歇。”苏培盛哈腰赔笑。
皇帝也不说话,转身出了屋子,苏培盛忙跟了上去。
出了深柳读书堂,皇帝也没坐步辇,朝西边走了过去。苏培盛不知道主子是要去哪,也不敢打扰,只叫伺候的人跟上。
瞅着皇上的意思是要去杏花村,苏培盛惊了一下,忙叫人去准备接驾。
到了碧桐书院那里,皇帝停住了脚步。难道皇上要去碧桐书院?苏培盛刚要叫人前去通报一声,却见迎面来了几人。
“儿臣请汗阿玛安。”
前面来的正是三阿哥弘时、四阿哥弘历与五阿哥弘昼。
皇帝极为重视几个皇子的功课学业,来圆明园小住也把几位阿哥带了过来。
几位阿哥上前行礼请安。
皇帝脸上有了难得的笑意,“你们几个都起来吧。”
“汗阿玛,朱大人放我们几个出来散散,正好遇到了您。”
弘昼年纪最小,见了汗阿玛也不怎么害怕,在皇帝面前倒也能多说几句。
皇帝便知今日是朱轼讲学,“朱大人学问极好,你们不可懈怠。”
三位阿哥齐声应了,皇帝又勉励几句,这才要离开。
弘历目光灼灼望着汗阿玛,皇帝似是感受到了,朝他点下头,“朕听朱大人说了,弘历最近功课不错。”
“儿臣定会更加努力的!”弘历大声说着,眼里泪光莹莹,阿玛他夸奖我了哎!
皇帝离开了,弘历还瞅着他离开的背影,久久不肯移开目光。
“四哥。”弘时招呼一声,弘历这才转身和他们两个进了书院。
也不怪弘历激动,弘历自打小就知道,阿玛不喜欢自己,就连看都很少看自己一眼,这回难得竟得了一句夸奖,怎么不叫人高兴。
弘历知道额娘是个不受宠的,自己也不得阿玛喜爱。其他人都在雍王府里,自己却长在圆明园,一年到头竟难得见阿玛几回。
小的时候不懂事,还反复问额娘,为什么额娘和自己不能回府里,为什么阿玛从不对自己笑。
额娘只是安慰说,“弘历还小,等长大了就明白了。”
问得狠了,只能惹得额娘抹眼泪。
渐渐地,弘历也不问了。渐渐也知道,其实阿玛还是很疼自己的,吃穿用度无一不精,下人奴仆对自己也很是尊敬,但凡有一个不好的,阿玛马上就会把人换了。
弘历知道,阿玛对自己不错,可能真是像苏谙达说的,“四阿哥,王爷他是冷面的人,他心里对您是好的。”
皇帝离了碧桐书院,向西果真去了杏花村。
曾经的满园梨树踪迹全无,一园的杏树静立。
杏花已经开过,绿叶成阴,枝头结满了小小青杏。
皇帝别过眼,却见水塘边,彩鸳鸯、紫鸳鸯正成双成对嬉戏,觉察有人来了,呼啦啦下水游远了。
皇帝冷哼一声进了屋子。
屋里似乎还是原来的样子,却又叫人觉得面目全非。
物是人非事事休!
皇帝身子晃了晃,已有多少年没踏进这里了。
满屋寂寂,再也不会有人笑着迎向自己,再也不会有人即便无言相对也心生欢喜,再也不会有人叫自己,胤禛……
这里再也没有熟悉的香气,再也没有欢快的笑声,只有无尽的悲伤叫人不能自已。
眼风扫过案上,空空如也,刚要质问把东西放到了哪里,突又想起,她的东西都被自已小心地锁在私库里了,这才放下心来。
仿佛又见,她坐在案前低头画着画,写着字,又抬头看向自已……