我在七零搞科研[系统](247)+番外
卫博宁很是拘谨坐在陆伟新搬来的凳子上,相比之下,孙梦毓自在很多,她一屁股坐在凳子上,眼神好奇的直直看着陈兴邦,问:“领导,咱们唠什么呀?”
可能是几十年的军旅生涯,再加上习惯性的严肃脸,陈兴邦的孩子孙子孙女都有些怕他,在他面前一个个都十分乖巧,说话都不敢大声。
但孙梦毓在他面前一点不紧张,反而十分自在,陈兴邦还有些新奇。
他笑着说:“那就说说那份材料吧。我想知道它能量产吗?”
孙梦毓想了想,说:“领导,我不知道你能不能听懂,我简单和你解释一下吧。”
“那份材料我主要是用钪金属合成的,一开始主要的目的就是要合成安全性能强大的材料,所以在实验室里做实验时根本没考虑之后的量产问题,所有的实验步骤都是为了让它有足够的防护力。”
“现在要我肯定说我可以让它量产,我不敢保证,而且我没进过你们的实验室,我不知道你们失败的原因是什么,要我给一个确定的答案,我给不出来。”
孙梦毓说的话很诚恳,陈兴邦理解。
陆伟新插话道:“领导,孙梦毓同志已经用那份材料做出成品了。”
接着陆伟新详细描述了火车上发生的一切,重点描述安全球的作用。
陈兴邦越听越惊异,他没想到那份材料竟然还可以那样用。
按照他们的设想,那份材料如果可以量产,最后会做成防弹护具,护甲之类的。
做成护甲优点很明显,但同样有问题,你不可能去哪里都带着它,如果是出那种卧底、秘密任务的战士,他们要低调,保持平凡,带不了护具。
可是如果是安全球就没有这样的烦恼了。
不只是出这种任务的战士可以带,安全球那么轻便,使用还方便,普通人也能带。
陈兴邦兴奋的问孙梦毓:“小同志,这个安全球可以生产吗?”
孙梦毓挠挠头,说:“得先搞定那份材料,才能谈安全球的量产问题啊。”
陈兴邦哈哈一笑,“是是,我着急了。”
之后陈兴邦和俩人谈论了他俩其他的成果,例如电池、电动车,宁台一号、改进的武器。孙梦毓倒没奇怪陈兴邦怎么知道的,毕竟从电池开始,一直是陆伟新从他们那里带走资料。
作为陆伟新的领导,知道太正常不过。
眼看要到吃饭的时间,陈兴邦邀请俩人和他一起去吃饭,孙梦毓觉得和陈兴邦聊天还怪有意思的,别看人家五六十的老人了,谈吐幽默,言之有物。
哪怕不太明白他俩说到的一些专有名词,但人家在他们从举例说明下,很快能听明白那是什么意思。
最后俩人的住宿问题,是陈兴邦亲自安排的,就在部队的军区大院里。全四方城,比这里安全的地方可没有几个。
在美美的睡一觉后,第二天一早孙梦毓被昨天接车的人带往材料研究所,卫博宁没有跟着去,他不知道被陆伟新带去哪里了。
第115章
材料研究院位置在城西,不仅它在这里,能源研究院也在这里。可以这样说,这个方位是四方城的科研研究中心,一些大学也在这个方位。
大学里的一些教授们在研究院里也担任有职位,一些学校里有潜力的苗子会被教授带到研究院里体验体验,两方算合作共赢。
四方城的大路自然不会是充满灰尘坑洼的土地,平展坚实的石灰路,被人清扫的干干净净,路两旁交错种着梧桐树、柳树、槐树,此时不到春天,它们都是光秃秃的模样。
带孙梦毓来研究院的人沉默寡言,一路没有和孙梦毓说过一句话。孙梦毓不认识这个人,要是陆伟新还可以问问研究院的事情,但人家不说话,她也不是上赶着的人,不说就不说吧。
其实开车的人叫何文涛,他倒不是对孙梦毓有意见,主要是觉得孙梦毓年纪太小,不知道有什么和孙梦毓可以聊的,与其尬聊,不如保持安静。
到研究院门口,孙梦毓透过车窗往外望。材料研究院看起来很普通,门口处是一个铁大门拦着,门外的左侧挂着门牌,上面写着的是研究院的完整名字:四方城新材料研究院。
何文涛在门卫处登记后,门卫才打开大门让他们进去。
进去后,孙梦毓最先看到的就是两栋小楼,它们不算高,大多在四五层高,肯定比不上现代那些动不动十层以往的高楼。但在这个时候肯定算高楼。
楼前种着不少树,要是树木茂盛的季节,它们应该会挡住小楼。开过它们,再往里开孙梦毓看见左边有一个操场,似乎是可以打篮球、乒乓球。
材料研究院占地面积不算小,一路种着不少的树木,还有灌木花坛,绿化非常好。但孙梦毓看到这么多树第一时间想到的是夏天肯定很多蚊子虫子,她最讨厌这些东西了。
除了他们,路上还有一些骑着自行车的人,可能是研究院的工作人员。
车子最后停在位于西方的小楼前,孙梦毓还没下车就看见这栋楼前有军人驻守,觉得这栋楼看起来就不一般,这是唯一一座在楼下就有人保护的小楼。
孙梦毓不知道,保护的人可不止在楼前驻守的人,楼里还有楼外都有人。要不是她是由身穿制服的人开车带过来的,且还被人事先交代过,在距离小楼三百米就有人拦住他们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