我在七零搞科研[系统](272)+番外
孙梦毓咳嗽一声,微抬下巴,做足气势,时刻准备着反击。
卫博宁丁点没察觉到武平和孙梦毓之间的波涛汹涌,他对坐在正位上的老者说:“于工,宁台一号的研发者过来了。”
被叫做于工的老者脸上带着一个厚厚镜片的眼镜,头发黑发夹杂着白发,斑驳杂乱,在卫博宁叫他时,他根本没有反应,还是他身边坐着的其他人轻轻在他耳边提醒,这才如梦初醒,从手上厚厚一沓资料中抬起头。
看到卫博宁和他身后的孙梦毓,他拿着资料,走到俩人跟前,亲切的说:“哦,哦,这位是宁台一号的研发者是吧。”
“你好,你好,孙同志。”于工不好意思的推推眼镜,“看我刚在看的太入迷了,都没有注意你们到了,快坐,快坐。”
说着回过神一看,屋里哪还有空位,屋里人多,还有人在那里站着呢。
于工有些尴尬,他都没有注意到屋里有人在站着,但人群里的展辛十分机灵,看出于工的窘迫,立即站出来,说:“有座有座,我们这里有座。”
说完,他一把拉起旁边的马运鸿,拽着两张凳子往孙梦毓和卫博宁身边搬。
马运鸿坐得好好的,招谁惹谁了,平白无故丢了椅子。
但展辛已经搬着椅子离开,他总不能抢回来,只好和武平挤一挤坐。
武平十分嫌弃他,不愿意和他挤着坐,索性让出椅子,走到于工位置旁边。
马运鸿美滋滋,没想到位置失而复得了。
展辛搬着两张椅子走到俩人身边,热情的说:“快坐,小同志是外援,是客人,我们研究所可不是不懂待客之道的无理主人家。”
屋里其他人跟着招呼让孙梦毓坐。
满屋子里,谁都比她大,让小同志有个位置坐,那不是应该的嘛。
而孙梦毓看看屋里那些站着的人,再瞄一眼卫博宁,不知道这个椅子,她能不能坐。
总感觉气氛有些尴尬啊。
于工看到有椅子让出来,没有多想,说:“不坐这里,来来,小展啊,你把椅子搬到我旁边,我要和这位小同志聊聊的。”
展辛听话的应一声,又拿起椅子。
卫博宁丁点没察觉到不对,低声和孙梦毓说:“走吧,我们去那边坐。”
坐下后,于工举着手里的文件,对孙梦毓说:“小同志,你不要紧张,咱们就简单交流交流,随意说,不要怕说错。”
孙梦毓乖巧点头,她不紧张,她放松的不得了。
五三戳穿她的嘴硬,“如果你放在腿上的手没有发抖,就更有说服力了。”
“闭嘴,可显着你了。”孙梦毓在心里回道,然后继续嘴硬,“我就是不紧张,我可是要给卫同志出头的人怎么可能紧张?”
五三:“哦。”
孙梦毓:“……”
哦个屁!
于工继续说:“我们让卫同志叫你过来,主要是因为宁台一号的事情。”
“听说宁台一号的工作效率在34.1%,唯一比较遗憾的就是它的马力比较小,还是双缸。”
“不知道你有没有什么思路让宁台一号变成四缸、六缸、八缸?”
变更大缸干嘛?
孙梦毓困惑的问:“难道如今宁台一号的动力不够应付市面上的机器吗?”
要真是这样,也不是不能给宁台一号更新换代。
于工否认,“不是不是,够市面上的机器用。”
但不够不在市面上流通的器械用,例如坦.克。
之前于工那么专注的看着的资料,就是卫博宁所写。他把进入研究所以来接触的新知识和新灵感,再加上和武平争论纠正的错误,还有那天在陈家经孙梦毓点醒而激发的灵感汇集到一块。
做了一份对未来坦.克的设想。
本来这份资料只是卫博宁私底下写一写,没想着让其他大佬看,毕竟里面还有很多不成熟的地方。
谁知道他的这份资料让武平看见了,他看完后,对里面关于“电子信息系统”那部分很惊奇,尤其计算机的概念。
于是和卫博宁又开始讨论,本来不至于引人注意,毕竟他俩这段时间没少争论,谁知他俩声音越来越大,吸引了经过的于工。
于工主研坦.克,研究所所有的工程师中,论对坦.克的了解,谁都没他深。他今年四十五岁,但已经深耕坦.克三十多年。当初和老大哥关系好时,他曾被上面派出去学习。
研究所里的人都知道,别看于工和声和气,没什么脾气的模样,但自他手中出去的重武器可不少。
于工进来后听了一会儿,同样对卫博宁的写的文件起来兴趣,拿过来一看,还真不是瞎写,一些地方确实稚嫩,但一些地方也让他眼前一亮。
于是他也参与进来,尤其对坦.克动力那一块感兴趣。
如果是真的,他关于坦.克很多设想都可以试一试了。
于工在这里的消息,慢慢被研究所的其他人知道,研究所年轻一辈,谁不想聆听大佬的教诲。
有胆子大的进去听而没被赶出去,其他人自然跟着进去听。
于工问坦.克动力,卫博宁自然解释自己这样写的依据,孙梦毓就这样被他介绍出来了。
这就是孙梦毓进来后看见一群人的原因。
于工叹口气,给孙梦毓解释道:“我是看到宁台一号的工作效率如此高,联想到它的马力可不可以更大点,所以让卫同志叫你过来交流交流。”