我在七零搞科研[系统](369)+番外
而如今这样的环境却成了他生活的地方,真是讥讽啊。
而如今的一切都是拜谁所赐,李慕华扶在脸盆两侧的手捏的死紧,要不是脸盆是铁制,怕不是早被捏坏。
他一定会回城,也必须要回城!
至于机会……
李慕华看向西边,孙大林一家正好在这个方位住。
在李慕华洗完澡后,其他知青才陆陆续续回来,同样有清洗身上狼狈的知青,但他们掀开盛水的大缸一看,半缸水只剩个缸底,这点水别说洗澡,晚饭都不一定能做成。
知青很是生气,愤愤喊道:“谁呀!这么缺德,大半缸水全用完了,不知道别人还要用吗?”
“剩的缸底都没办法用来做饭,我看啊,咱们晚上别吃饭了,饿着吧。”另一个知青阴阳怪气。
知青院没有水井,要用水只能去村中心那口水井担,一来一回得半个小时,活辛苦,没经验的人一次根本担不满两个水桶。就算水桶是满的,一次两次根本担不满水缸,偏偏知青院人多,用水快,每天都得担水。
辛苦活谁都不想干,但不干没水喝,因此担水这个活众人协商后决定轮流来,男女都得干,哪怕你力气小,干不来,也得干,管你用的什么方法,一次两个人合作。
每天俩人哪怕其他都来不及干呢,水缸得填满。
为了水的事情,知青院没少爆发大战。
两个知青吆喝的声音大,其他知青都被挑动神经,不由自主的聚过来,看到水缸确实只剩一个缸底后,纷纷皱起眉头。
孟盼约眼珠一转,没有说话。她非常机敏,从不轻易站队,也不轻易发表意见,她只站对她有利或优势的一方。
而林雅珠注意到孟盼约的表情后,白眼一翻,扭头走开。
最开始吆喝的知青愤愤不平,“用水的这人真是没有集体意识,不知道咱们知青院人很多吗?”
现在主管男知青的组长叫赵洪明,志强之前的组长孙晨光年龄大了,再也坚持不下去,便和村里人结了婚搬出知青院。
赵洪明制止知青们的抱怨,说:“现在最关键的是要担点水,不然我们晚饭都吃不了,下一次担水的是谁?现在去担水就好了。”
下一次担水其中一人是丁学凯,他这人虽然嘴上总是拿着集体说事,把自己包装的十分光大正义,好像随时可以为了革/命事业牺牲自己,但其实谁要敢占他的便宜,他能和踩到尾巴的狗似的,一跳三尺高,咬着那人不放。
他十分精明的说:“赵组长,不是我不愿意担水,不愿意为集体做牺牲,而是应该找出那个偷用水的人,让那个人来担水作为弥补。”
“我们不能姑息小错误,对犯错的同志,我们应该抱着严肃态度教育对方,尽力使对方改正,做一个对集体、对国家有用的人才!”
赵洪明其实在看到是丁学凯站出来时,心中就知道坏了,他非常不喜欢和丁学凯打交道,满嘴口号,动不动教育别人,一个不对就搬出“集体”。
每天从丁学凯口中说出的集体,他能听到十多遍。
偏偏丁学凯这人还不懂见好就收,总是得寸进尺。
赵洪明实在不想和丁学凯打嘴仗,他直接摆烂说道:“你说的很有道理,那你来找那个人吧。”
说完,赵洪明出去厨房,想要回屋里休息。照这个架势,一时半会儿结束不了,得闹一会,反正他管不住,闹就闹吧。
丁学凯一噎,但随之他挺胸站出来,义正言辞的对留下的知青们说:“同志们,现在我们集体中有一个同志犯了错误,当然我们不能一杆子打翻人,我们应该抱着宽容的态度给那位同志一个改正的机会。”
“不过毕竟是表达认错的态度,应该有点力度,这样吧,担满一缸水如何?”
“我同意!”
“我也同意!”
……
丁学凯这个提议很符合在场知青们的利益,因此他们纷纷同意。
不待丁学凯分析谁是那个用水的人,李慕华走了过来,靠在厨房的门框上,说:“水是我用的,怎么?”
听到身后传来的动静,厨房的人纷纷望去,看到神情放松的李慕华,丁学凯眼中闪过嫉恨,率先发难:“李慕华同志你承认正好,我们已经商量好对你的处理,担满这一个水缸,不知道你同不同意?”
李慕华嗤笑一声,眼神轻飘飘拂过丁学凯,下巴点点水缸,“你算是什么东西,处理我?让我担满水缸,你有那个资格吗?”
李慕华的话让丁学凯心中暗恨不已,他最恨的就是没能当上小组长。
照丁学凯来看,赵洪明这个组长当的根本不合格,不过是仗着年龄大、下乡时间长罢了。如果是以能力来选拔,他肯定是选上,奈何根本没有机会。
丁学凯心中越恨,面上越正义,“这是我们全部人商量出来的结果,不是我随口说的话,李慕华同志,你私自用完水缸的水,致使大家都没得用,现在给你将功补过的机会,你应该心生感激。”
李慕华不屑,眼神晃过在场的人,轻轻问道:“是吗?大家都有这个想法?”
“没有没有,我只是碰巧来这里看看,我可一句话都没说。那个对了,我还有事情忙,先走一步。”李慕华的话音刚落,站在最前方,距离李慕华最近的男知青率先否认,然后扭头就走。