我在七零搞科研[系统](567)+番外
与此同时,孙长安却在报纸上看到了一则非常关键的公告。
第264章
1978年12月的这份官方文件,可谓是影响力最深的一份文件,几乎决定了这个国家的未来走向。
“对内改革,对外开放”。
了了八个字,决定了从上到下的国家政策。农村家庭联产承包制,城市经济体制改革,“按劳分配为主,多种分配方式并存”,经济特区,对外开放城市,吸引外资,加入国际组织……
孙长安看到这个文件时, 第一时间注意到的是经济体制改革,第二注意到的是家庭联产承包制。
他抱着这份报纸,仔仔细细看了三遍,心情激动的喊孙大林,“爹!爹!不得了了!不得了了!”
孙大林今天难得没有出去下象棋,而是拿着把剪刀在修剪小花园里树丛,他不会什么园艺,所以他的修剪就是剪一剪冒出来的枝叶和杂草。
孙长安叫他时,他正全神贯注的比着其他树枝剪冒出来的枝,一声大吼,让他手一抖,剪多了。
孙大林看着和其他的树枝矮一截的缺口,心疼坏了,他扭头吼火急火燎的孙长安:“干啥呢!着急忙慌,喊啥啊!”
孙长安举着报纸往孙大林眼前杵,“爹,你快看快看,国家允许咱自己有地了!”
孙大林本来还想教育孙长安不要大惊小怪,多大的人了,沉稳一点,但在听清孙长安喊的话后,一把抢过报纸,脑袋凑近的快要趴在报纸上似的。
年纪大了,孙大林的眼睛没年轻时管用,但孙梦毓给他配眼镜,他还不乐意,嫌那玩意戴上碍事,鼻子疼。
现在孙大林有些后悔自己当初太坚决拒绝了。
看完后,孙大林抱着报纸,往屋里冲:“我去打电话!”
孙长安伸着手,都没来得及喊一声“报纸他还想继续看”,屋门就已经关上,无奈孙长安只能出门再去买一张。
这时候孙大林顾不得心疼话费,一个电话打到大杨村,那头接电话的是村会计。
村会计听到是孙大林,高兴的说:“村长,首都咋样啊?有啥新鲜事没?话说你们在首都待有一段时间了,啥时候回来啊?”
孙大林直接略过寒暄交谈,直奔主题:“会群,我有重要的事情说,咱们政府要给咱分地了,以后咱能有自己的土地了!”
会计孙会群震惊的喊:“啥玩意!分地!”
于是孙大林详细的说了说报纸的事,生怕说的不清楚,他还举着报纸,眯着眼睛给电话那头念。
孙会群越听越激动,越听越相信,冲着这么有文化的词,这事肯定是真的,村长没那个水平写这些词!
孙大林让孙会群准备准备,都登报纸了,这事做不了假。
挂断电话,孙会群激动的在屋子里转了几圈,最后一拍大腿,决定去公社,看能不能买到报道消息的报纸。
拥有自己的土地,对农民来说可是天大的事情!
孙大林搂着报纸,仔细钻研,尤其在分地那个地方特别仔细的看,晚上他就拽着何凤兰,说要回大杨村。
何凤兰一开始还奇怪孙大林发什么疯,之前他还说在首都待着舒服,要多待几天呢,但在听到是分地的事后,何凤兰迅速同意,不仅同意,她也要跟着一起回去。
孙大林阻拦道:“你回去干啥?咱闺女现在又忙去了,不定啥时候回来,你得留下来给咱闺女看好家啊,咱闺女这么好的房子,万一让坏心眼的人占了咋办。”
何凤兰一琢磨,认为孙大林说的有道理,这么大的房子,修的时候肯定花不少钱,她得给闺女看着,万一有哪里被别人搞坏了,她还能逮个现行让人赔钱。
再说房子一直有人住,有人气才不容易坏,没有人打理,房子很快就糟了。
何凤兰不放心的说:“你一个人回去啊?不行让长安和你一起回去吧。”
孙大林拒绝:“我一个人还能丢了不成,认不得路我张嘴能问。再说长安你没看他整天往外跑,那是在干大事呢。孩子们的事情咱俩不懂,但咱俩不能给孩子们添乱。再说了,长安也是第一次坐火车出远门,靠他还不如我自己呢。”
“让他跟我一起,到时候我还得照顾他。不带不带,我自己行!”
何凤兰还是担心。
孙大林一个人没出过远门,唯一的经验就是这趟来首都,现在再一个人回去,路上兵荒马乱,万一真丢了咋整,她可就这一个老头。
但孙大林很坚决,他自信满满,认为自己一个人可以,人张嘴干啥用的,不认识路问呗。到火车站有人送,坐上火车后注意人家广播里播报的站点,按站点下去,到站后距离家就不远了,那还能回不去?
孙大林认为何凤兰实在太小瞧他了。
何凤兰被孙大林的执拗气的要死,转身给孙梦毓打电话告状。
“你说说你爹个死老头子,心里一点数都没有,他自己一个人都没有出过远门,现在非要一个人回去,我咋劝都不听,你说说路上要是出点啥事,咱们山高皇帝远的够都够不着。”何凤兰都恨不得锤孙大林一顿。
孙梦毓安抚何凤兰,“娘,你别着急上火,这样吧,既然我爹不想让二哥送,我来安排一个人送下,保管能平平安安送我爹到家。”
何凤兰又迟疑起来,担心万一给自家闺女惹麻烦咋整,闺女安排人不得求人嘛,都是人情,要不然人家为啥帮你忙。