关灯
护眼
字体:

我靠厨艺在娱乐圈积功德[美食](148)

作者: 三海间 阅读记录

而凌祖这个称呼,大概是对凌云霄喜欢极了的粉丝吧。凌云霄是凌派花衫的创始人,也算是这一派的祖师爷了,想必这些戏迷对他是真的爱戴有加。

现在没有了原来的草台班子,国家和地方都成立了各个戏种的剧团,能成为北城京戏团一团的团长,也是对一个京戏表演艺术家的最高肯定和荣誉。

这样称呼她的,也是对她很喜爱的老票友了。

果然,秦勒乐不好意思地笑了下:“也不是,我爸喜欢看戏,我小时候他就带着我去看戏,为此没少挨我妈的骂。”

苏棠了解地点头:“我刚才看你对茶具和茶也有了解,也是因为你爸爸吗?”

秦勒乐点头:“我妈天天说我爸不务正业,带着我这个小的也不务正业。他这一辈子就三大爱好,喝茶、听戏、吃美食。不过现在他确诊了糖尿病,很多都吃不了了……”

她说到这里,语气明显低落下来,苏棠伸手拍了拍她的肩:“二型糖尿病最怕的就是并发症,叔叔应该还年轻,只要控制好饮食,再按时用药,加强锻炼,心态好一点,一切都会好的。”

苏棠的安慰可以说是标准模板,很多人都对她和她家人这么说,可是她都没听到心里,这次不知怎么却被安慰到了。

“一会儿走的时候你等一下,我给叔叔带一包鱼丸。鱼丸是我们自己做的,真空包装好的。有一包没有加淀粉,适合糖尿病患者。不过也不能多吃,每次下两三个就好。”

秦勒乐听完眼睛都亮了:“真、真的吗?谢谢姐姐!我可以付钱的!”

苏棠哪能让她付钱,就说:“那就当我雇你帮我宣传这里的酬劳吧。你们一人一袋。”

苏棠正在欣赏秦勒乐明显欢快起来的背影,身后忽然响起谢临闲的声音:“苏老板真的很会做生意。”

苏棠差点把他忘了,听见他这不知道算不算嘲讽的语气有点憋气。

正准备阴阳他几句时,谢临闲关上了相机,走到她身边:“我只是吃胡萝卜会觉得有点涩,怎么好吃,不至于要命的。”

这是在怪她刚才拿走了他的粥,后面也没给他别的吃的?

苏棠斜看他一眼,“那真是恭喜你了,以后一定专门给谢老师准备一盘胡萝卜炒肉。”

她本来是想噎一下谢临闲的,没听到谢临闲轻笑:“好,多谢了。”

苏棠没好气地瞪他一眼,加快脚步回去了。

等到了厨房她都没意识到,一向淡定豁达的她怎么就在谢临闲面前沉不住气。

季萱她们几个这次真的没有白来,游船回来之后大家虽然吃了不少,但其实也只是垫饥。等四人在石桌前坐好都觉得有些饿了。

不过,等那些菜全上桌时,她们才意识到这真的是今天的主宴。一点都不比之前在船上那些差。

可能不够猎奇,但绝对满足了秦勒乐和郑佳佳对于美食的要求,不论是色香味形,都很精致。

荷叶鸡软嫩清香、咸淡适中;莲子老鸭汤解暑消渴,清淡不腻;碧粳粥被菠菜汁染成了莲蓬色,鱼丸团得很小,一颗颗排列好洒在碧粳粥里,真得像是剥壳莲子似的。

还有一个白瓷盘中盛着半开未开的荷花,竟然是用几片花瓣拼成的,里面摞着几片切好的蜜藕当做花心,若隐若现,大气好看。不仅如此,味道更是好。

不像传统的桂花糯米藕里塞的是整粒的糯米,而是类似于枣泥一样的东西。有红豆的味道,却又不像豆馅一样松散,口感很是绵密。蒸熟的糯米口感已经很细腻了,但这个填料的口感比那个更加细腻。可也不像是外面买的豆沙馅儿,只有红豆和枣花蜜清甜的味道。

后来苏棠才给她们解释,“这是用了糯米粉和红豆一起炒制,加了枣花蜜。馅料我们是从蒸红豆和磨糯米粉开始做起的,肯定不是外面买的。”

“要费不少功夫吧?”

一直不怎么开口的汪宜感叹了一句,她家是四人家里条件最不好的,她不像舍友那样吃过见过,这还是她第一次在现实中看到花这么多功夫做一道菜。

以前她不理解,在她吃过那道荷花盏时,好吃得她快要哭了,似乎才明白过来是真的好。

荷花盏,顾名思义,就是用荷叶、荷花做成小盘子,小盘子上再盛放上不同的菜,远远看去高低纵横,既是景色、又是美食。

关键是这每一盏上的菜虽然量少,但精致如画。

就比如一片半开半收的荷叶上是一道如露珠一样的甜品,晶莹剔透,真得像是早上凝结的露水;一朵将将要盛开的荷花里,黄丛丛地花蕊快要冒出来了,靠近一看才看清楚是黄金海鲜炒饭……

汪宜觉得她今天可算是涨了见识,就连一条鱼也能有百样做法,她想都不敢想,那个莼菜鱼丸羹里用到的是鱼,可那个什么菊花豆腐里的豆腐竟然也是鱼肉!

豆腐被切成万千条同等粗细的丝,却不断,就更让人惊讶于厨师的刀工了,现在竟然告诉她这些都是鱼肉做的!

这次汪宜也破例不坚守什么食不言寝不语了,她一向是最不喜欢吃饭前给手机先吃的,今天也控制不住,一定要等她拍完了各个角度的照片大家才能吃这道菜。就连谢临闲要夹一道菜都被她呵止了。虽然后面她才意识到自己说错了人,不过还是细声细气地对他说,让他稍等一下。

后来姜甜甜扛着许年回来了,小院就更热闹了。

她知道两边事情都很顺利之后,硬是让许年给大家背了几首有关荷花的诗助兴。许年都对她无奈,只能哄小孩似的听话地背了几首。

上一篇: 死对头竹马骗婚后 下一篇: 曾听旧时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