关灯
护眼
字体:

我靠厨艺在娱乐圈积功德[美食](158)

作者: 三海间 阅读记录

安乐挠头,“吃过是吃过……”

当时吃的事方便面,怎么短短一两个月没见,苏棠姐姐那么厉害了?

不对啊,她听学校里的老师说过,不仅读书要十年寒窗苦那么累的,各行各业都需要踏下心来积累。

老师特意提过厨师这个行业,入行的前几年甚至连刀都碰不到,只能给师父打杂,然后才从配菜、切墩什么的一直往上学。现在的厨师学校可能会好一点,可每一项技能也需要练习一段时间,更不要提一两个月速成了。

安乐觉得自己脑袋都不够用了,这时却听到要开饭的消息。

按照刚才苏棠姐姐和奶奶说的,她应该带着孩子们洗手吃饭了。

食堂外面有一排水池,安乐带着孩子们去洗手就要路过食堂的大门,可还没走到大门,不止安乐,小孩子们都走不动了。

这是什么味道啊,太香了吧!

第60章 福利院美食·小熊头的胡萝卜耳朵

孩子们洗手这一幕拍足足拍了四遍才拍好。

不是因为孩子们忘词不配合,大家演得都很自然,台词也说得流利,不过前三次每次都会出个岔子。

第一次是谢临闲正给豆豆洗手时,食堂里传来了周寒的惊叫:“卧去,师姐你是我的神!”

惹得孩子们纷纷向食堂里张望,豆豆小手还在谢临闲的手里,可小脑袋都快飞到食堂里去了。

工作人员进去让里面小声一点,才知道周寒是吃了苏棠做的时蔬牛肉炒饭,好吃的差点没哭了。

进去的工作人员面上是礼貌的笑,心里却对周寒嫌弃起来——不就是个炒饭,至于吗?这位之前在一个奢侈品品牌的晚宴上还臭脸,说那天的鱼子酱不新鲜,怎么今天炒饭里的豌豆玉米粒比鱼子酱还好吃吗?

不过这食堂里怎么这么香,他听说现在有一种锅气香精,滴个一两滴就能让饭菜有大火烘炒的味道,难道苏棠还加了这个?

他在心里撇嘴,这群福利院的孩子还真够可怜的,先不说这笔捐赠能不能用到他们身上,小小年纪就开始吃这么多添加剂了。

他见多了许多明星拗会做饭的人设,要么就是让别人帮忙做的,要么做的其实都是一些家常饭,根本不好吃。而被很多明星艺人说好吃大多也是人情大过味道。

他甚至都能总结出他们的话术了:下饭就是味道太咸,好吃就是客套,养生就是味道不够……

不过刚才周寒那夸张的表情怎么看怎么不像真的好吃的。

工作人员制止了就出去了,不知道在食堂里,周寒为了多吃一碗时蔬牛肉炒饭,竟然答应了徐林的“不平等条约”,恋综结束之后,他就要接他不喜欢的另一个综艺,是要去大山里体验生活的。

这之后,第二次拍摄是因为要拍孩子们从食堂里跑出来,可等轮到那个孩子出来时,却没人了。再去里面看,小孩儿刚才被番茄炒蛋香得直流口水,院长没办法就塞给了她一碗。结果吃得太香,没听见外面导演喊她的声音。

第三次则是因为导演的原因。食堂里面的饭菜似乎都做好了,盛到了食堂里的保温餐台里,香气瞬间激增,导演正想喊卡的时候,又被饺子的香味弄得差点流口水,话都卡壳了,这条也就废了。

最后还是大家都想着快些拍完好进去吃饭、拍下一条,所有人的精神都高度集中,最后这条算是最成功的了。

孩子们排好队走进食堂,今天和往常不太一样,不是每个人都坐在自己的位子上等着院长奶奶分面条、看苏棠姐姐的视频。

他们一进去,院长奶奶就给他们每个人发了一个特别好看的碗,那个碗又深又大,里面还分了几个格子。之前院长奶奶就说过,今天他们要排队自己打饭,拿着碗跟打饭的哥哥姐姐说,自己要吃哪个不要吃哪个。

今天不仅不用吃面条了,还能有的选择,孩子们的眼睛卡巴卡巴地眨着,期盼地看着那边的餐台。矮一点的小孩子想看看都有什么菜,又想起今天院长奶奶的叮嘱不好踮起脚看,只能眼巴巴地看着导演。他们知道这位叔叔只要一说开始,他们就可以往那边走过去啦!

导演被齐刷刷地几双小眼睛盯得浑身不自在,见谢临闲和苏棠、周寒都就位了,连忙喊了开始。

小一点的孩子们排在前面,大一点的在后面。

排在第一个的圆圆时刻谨记院长奶奶的叮嘱,端着双耳碗盘慢慢走到第一个位置,把碗放在突出来的架子上,高高举起双手,奶声奶气喊道:“叔叔,圆圆洗手手了,可以给我三个饺饺吗?”

说着还想了想,认真地伸出了三根手指,虽然这三根手指并没挨在一起。

周围大人们的心都要被萌化了,看见小姑娘比了两个食指和一个小指,都低头憋笑。

主要是她小脑袋瓜圆圆的、小脸蛋也圆圆的、大眼睛也圆圆的,还叫圆圆,说话奶音明显,就连苏棠都忍不住弯了弯眼睛。

谢临闲认真检查了她的小手,奖励了她三个白菜饺子,圆圆看见三个肚子也是圆圆鼓鼓的小饺子躺在她的彩色小碗里,那双大眼睛瞬间睁得更大了。

她吃过来帮忙的奶奶包的饺子,也吃过院长奶奶买的速冻饺子,但是从来没见过长成这样的小饺子!

苏棠姐姐告诉她们这是白菜饺子,前两天院长奶奶刚刚领他们去看了白菜是什么样子,这个小饺子边边上都是翠绿翠绿的,肚子白白的,真好看呀!

小孩子们被饺子的外形吸引了眼球,也没多想是不是好吃的,反正这么好看也够他们看一阵了。

上一篇: 死对头竹马骗婚后 下一篇: 曾听旧时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