关灯
护眼
字体:

金夫(361)

作者:非10 阅读记录

还有压制和琳身上所中之毒所需用到的药材冰茸,先是药堂里所有的冰茸都被人抢先买走,就连宫里也没能找出哪怕一钱半钱来,最后却还是一个不愿透露姓名之人出手解了燃眉之急。

今日和琳情况恶化,在鬼门关走了一圈,极不容易被玉嬷嬷保下一条性命,又被告知最多撑不过三五日。

现下大半夜的,芳芳不知为何去了后院中,又出了这样的事情。

这一桩桩、一件件毫无头绪之事,看起来似乎并无任何牵连,可都如一团团迷雾一般浮在眼前,令人如何也看不分明。

见冯霁雯不知在想些什么,眼底眉间皆布满了疑窦的模样,秦嫫略猜出了几分大概。

可事情总是要一件件来解决的。

“太太看可要先将芳芳的尸体安置下去?”她向冯霁雯询问道。

冯霁雯闻言回过神来,却是看向灯影绰绰的窗外。

“雨可停了?”

没听到雨声了。

“已不算大了,看样子应当很快便能停了。”秦嫫答道。

“那就先别动后院里的东西,包括芳芳,也暂时不要擅自移动。”

秦嫫意外地看向冯霁雯,问:“太太打算作何?”

“让人来验尸。”冯霁雯目光笃定。

“验尸?!”秦嫫闻言低呼了一声。

小醒也惊讶地看向冯霁雯。

冯霁雯点头“嗯”了一声。

“……太太这是何意?”秦嫫压低了声音道:“芳芳之死虽是意外致死,但死因总归有些离奇,如今家中正值多事之秋,此事倘若再宣扬出去,只怕到时又少不得诸多议论猜测啊太太……”

“若当真请人来验尸的话,只怕到时没的也要被说成有的。”小醒出声道:“芳芳显是意外身亡,验尸一事,太太还是三思为妙。”

说的冷血一些,大户人家死个下人,根本不是什么值得大惊小怪的事情,既然没有明确的迹象表明死因有异,那么最省事的做法便是就此揭过。

而非是大动干戈地请人来验尸。

“既然事出蹊跷,自然还是一一排除意外致死之外的所有可能才最妥当。”冯霁雯说道:“我不光是要弄清芳芳的死因,更是想确认真相背后可还有其它不确定的隐情——如此才能给马嫂一家一个完整的交待,安稳人心。”

不光是马嫂一家,还有府中其他下人,甚至包括她自己,也同要求一个心安。

秦嫫听出她这重意思,一时不由也犯了犹豫。

她们光想着要大事化小,尽量别惹出什么风言风语来了,却是遗漏了这一面。

秦嫫进退两难地说道:“可是验尸总归太过于招人眼目了。”

“这种事情自然不能明着来。”冯霁雯道:“我打算让祖父帮忙从衙门找一位仵作来,暗中将人请到家中来验尸。”

秦嫫闻言顿了顿,到底也点了头道:“这也是个办法……”

既然主子坚持,又并非真的不可行,那她也没有再多劝的道理。

末了又问:“可太太要先将此事告知大爷吗?”

“事情没确定之前,暂时别惊动大爷。”

如今和珅只怕是最忙的时候。

秦嫫听从地应是。

“事不宜迟,现在便让人去一趟英廉府。”冯霁雯交待道。

现在赶过去,待到英廉府时,天色应还未亮,应当刚好能赶在祖父上朝之前。

为了以防万一,又嘱咐道:“让人沿缸瓦市往刑部街走,沿途留意着英廉府的官轿,以免同祖父错开了。”

“是,奴婢这便去办。”

屋外雨水转停,仅有廊角屋檐下仍有水滴滑落,风也渐止,唯有穹顶之上密布着的乌云却仍一块紧挨着另一块,迟迟不肯散去。

……

直至早朝罢,北京城也未能见着太阳的踪影,天色仍是阴沉沉地。

路边积水犹存,马车轮每每碾过,便要溅起一阵水花。

抬轿的轿夫个个儿也是打足了精神留意着脚下,生怕一不小心打了滑,再惊扰到了轿中的主子。

都瞧得出这是二品大员所乘的官轿,沿途百姓车马避让了一路。

冯英廉一下早朝,出了紫禁城便直接往驴肉胡同来了。

====

PS:大家中午好~~~~今天一大早起来写的更新,这是第一更,用来还月票的,日常更新在下午。

这边还在下雨,已经第三天了,据说要下上一个星期…感觉整个人都是潮潮的TT(未完待续。)

290 大爷呢?

冯霁雯早料到老爷子会过来一样,自己没胃口用早饭,却没忘替老爷子备下一碗热乎乎的养胃粥。

冯英廉一下轿刚被请进来,就灌了一碗小米南瓜粥进肚。

“仵作可来看过了?”冯英廉问。

冯霁雯点头。

“已然看罢回去了。”

冯英廉听罢忙问:“可有异常?”

虽然他这个孙女儿已然嫁出去了,但和家没个能够主事的长辈,和珅如今又无暇过问这些事情,他只能诸事多操一操心了。

“仵作也道尸体没有异常之处,确实是遭了尖竹穿腹而亡。”冯霁雯若有所思地说道:“现场更没什么疑点,故而最终确定为不慎脚滑,撞到了竹尖上。”

等同是费了这么多功夫,结果还是跟秦嫫她们最初猜测的相同。

“既是没有异常之处,那便说明此事并非有人刻意为之,一切皆并非你想象中那般复杂。”冯英廉看着微微蹙眉的孙女,问道:“如此结果,你还有什么可担心的?”

冯霁雯摇了摇头。

“尸体跟现场都没有可疑之处,但尚且有一点如何也说不通——谁也不知道芳芳究竟为何要去后院。”

冯英廉闻言未有回答,只是问道:“你在下人面前也是这么说的?”

“自然不可。”冯霁雯会意地道:“表面上,我只能暂时息事宁人,对此疑点绝口不提。”

纵然是面对得了仵作的验证仍然不肯相信女儿就这么遭遇意外身亡了的马三一家人,她也只能多说些安慰之言,而非是跟他们一同讨论芳芳究竟为何要去后院、这个表面看来已经没有任何意义的问题。

这一点纵然要查,她也只能在暗下悄悄地查,而不能再像今日验尸这般在家中大张旗鼓了。

“不错。”冯英廉赞许地点头。

孙女嫁过来之后,在为人处事上面,俨然又成熟谨慎了许多。

如今还知道从大局着想,还知道稳定人心了。

正所谓近朱者赤,多亏他当初眼睛亮,选了个好女婿。

冯英廉很不地道地将功劳全都归功到了女婿的身上……

冯霁雯对老爷子的此番心理活动一无所知,一门|心思仍是放在眼下的正事上头,“我打算先从身边找线索,故而方才召集了下人前来,一是为了给府里的人一个说法和交待,二来是欲观察一番可有人表现反常——但出了这等事,一时之间人心惶惶,纵是小亭她们也战战兢兢地恐惧不已,故而暂时倒是分辨不出什么来。”

冯英廉点头“嗯”了一声,道:“那就不妨再等一等。”

“只能如此了。”冯霁雯微微叹了口气,眉间一派忧愁。

近来真是多事之秋。

……

冯英廉离开和宅已是临近正午的事情。

冯霁雯本打算留他在家中用午饭,冯英廉却称还有事需要处理,待改日得空了再过来。

上完课了的冯舒志也跟着冯英廉一道儿回了英廉府去,却并非是回去住,而是说一场雨罢,天气骤然冷了许多,他需要回府再收拾几件厚些的衣裳过来。

竟俨然有一种就此要在和宅过冬的打算……

冯霁雯觉得这小子这么住下去总归不是个办法,这都住了多久了?

堂堂一个英廉府的小少爷成日住在出了嫁的姐姐家算怎么回事?

再这么下去,是不是都要改姓和了?

可老爷子看起来一点儿也不着急,大有一种最好再多住些时日的赞同感。

同类小说推荐: