猫是人间的龙(257)
那僧人自称来自本地有名的一座寺庙。那寺庙香火鼎盛,前身乃是得到天子册封的皇家寺庙。那僧人自幼习得一身降妖除魔的好本事,感应到书生身上不同寻常的妖物气息,担心他惨遭毒手,特来相助云云。
那僧人说得信誓旦旦,书生却并非是个好糊弄的糊涂蛋。他故作无知,缠着僧人问了许久,又设下酒局,热情相邀。那僧人竟也是个酒肉和尚,欣然应允。
两人交杯换盏,推心置腹,互称知己。酒过三巡后,那僧人这才吐露实情。
原来,这僧人是个半路出家的,来自某个猎龙人家族。彼时,世间已无真龙。猎龙人纵使有万般手段,也再难有所作为。天子一怒之下,贬斥了猎龙人并遣散猎龙会。这僧人的家族受到波及,他因此沦落到剃度为僧。
僧人心有不甘,一心想要复兴家族荣光,只是苦于龙族覆灭,他便将心思打到同属鳞虫的蛇妖身上。他说自己自书生的身上感应到大妖的气息倒也并非全是唬人的话。
身为猎龙人,那僧人对于龙族及眷属的存在有着天然的敏锐。而白蛇仙因孕期虚弱,加之被书生哄得心宽,没能很好地压制自身的气息,这才招来僧人的探查。
在重利的诱惑下,两个沽名钓誉之徒一拍即合。
书生和僧人里应外合,骗出白蛇仙的原形。僧人由此确认,那白蛇仙道行不浅。
后世相传钱塘白蛇仙道行千年,不过是为了增添故事的悲剧色彩而牵强附会。真正的白蛇仙得道不足五百年,但已是不世的一方大妖。豗五百年修成蛟,蛟炼千年化龙。白蛇仙距离化蛟也仅剩一步之遥。
僧人自然大喜过望。若是能由他献上五百年的蛇妖,何愁荣华富贵?
只是这样厉害的大妖也不好对付。
于是,僧人精心策划了一场针对白蛇仙的恶毒陷阱。
僧人先是在书生身上种下一种特殊的诅咒,误导白蛇仙以为书生命不久矣。这种诅咒源自蛟龙临死前对历代猎龙人的怨恨。面对暗含蛟龙力量的诅咒,白蛇仙也无能为力。正当她束手无策之际,僧人又借书生之手,暗中将一项民间秘术透露给白蛇仙。
此法名曰“转运珠”,乃是玄门禁术。
“转运珠?”
小黑猫沉思,眼里的神色已不似之前那般淡然。
“没错,就是转运珠。”
钟情的语气飘忽,近乎呢喃,几乎分辨不出她的原本音色。
转运珠乍听之下会令人误以为是佩戴后求好运的首饰。事实上,凡间确实存在号称能够逆转运势的开光宝物,它们被统一称之为转运珠。但此转运珠非彼转运珠。
凡间流传的转运宝物,通常只起到一个心理安慰的效果。不过,转运一道确有其事。
个体气运自有定数,却并非不可改。每个人身上具备的气运都是独一无二的,且不断在变化。此时此刻的大富大贵之相,彼时彼刻或许就变成截然相反的另一套解词。
其中,人又有大气运和小气运之分。通俗而言,大气运和区域乃至整个世界大局势息息相关,往往无法仅凭个人力量扭转;而小气运则和发生在某人身上的每一件小事相关,无时不刻在转变。个人做的每一个决策,甚至于吃下的每一口食物、说的每一句话,都可能影响其小气运的走势。
小气运不定,但相对地,小气运能作用在人身上的效果也有限,毕竟很少有人只因一句话,命运就发生翻天覆地的变化。然而,每一个小气运变换叠加作用,最终会影响个体的大气运,即个人在此时此刻做的决定和付诸的行动,终将成为命运的一部分。这就是“事在人为”的玄学体现。
由此可知,所谓转运,实则是个人通过改变每一个当下,累积足够多的小气运变化后,使得人生某一阶段的大气运缓步发生转变,通常是由坏转好。——这其实和大多数凡人的认知相违背。
又或许,人性如此,凡人注定轻易相信是自身而非外在的不可抗力导致了他现有的窘境。如果我不能怪罪环境,是不是只能怪罪自己?但若是我努力过了,仍旧失败,我又能怪罪谁呢?那是不是还是我的命不好?
万事万物皆有其道,凡人亦有“道”,则凡人亦有“道心”。而修道,本就是与天争命。没有哪一种道心是建立在听天由命之上的。
这世间或许存在某种法器,能够助力个人保持道心,过好每一个当下,做好每一个看似微不足道的小决策,从而最终走向更好的局势。
然而,绝对不存在某种法器,只通过佩戴或供奉等粗糙的手段,能够直接将个人以年为单位计算的大厄运逆转为大好运。——就算有,必定是要求个人付出远大于收获、且往往是其无法承受的高昂代价。
故而,正统玄门往往教导民众不可盲目追求玄学加持,反而是那些外道抑或干脆是江湖骗子,更愿意无限夸大转运宝物的功效,他们能够成功,皆因世人总愿宽宥自身、不劳而获。
能得前者,自然是幸事。不过,若是得到虚假的转运珠,而佩戴者因坚信转运珠具有特殊效果,行事更加自信果决,更容易做有利于自身的行动,最后取得好结果,阴差阳错倒也算是转运珠起了效果。
当然,以上都还算是正面例子,就算是骗子所为也通常无功无过,到底没有害人之心。钟情特意提及的转运珠显然不在此列。
作为玄门禁术的“转运珠”,相传源自密宗,然其真实来源已不可考,不外乎是被某些外道“改良”后用作牟利的手段,自古有之,流传至今。一般被列为禁术的法门通常都是有伤天和的邪门外道,转运珠也不例外。