兰陵调(187)
老头摇头晃脑的。那张陈旧的泛黄的卷页上,真的有景泰七年的章戳。景泰七年,那会儿父皇还在做储君吧。四十多年过去。不知道宣和年间,皇叔有没有举办过春闱。指缝间流淌过冰凉的溪水。汉章院早名存实亡,就在我被掳去南岭的那年。
小舟随波浪上下起伏,澜江水沉闷不语。长公引我来,自然有他的意图。
“陛下,咱们虽是外族,但与中原相依相存。”他说,“波波长大了,有他的抱负。可他死了…”
“他死了。有些事没法讲清是非对错。而活着的人,都要找到最有利的方式活着。”
我转过身,细想他要表达什么。
他依然眯着眼,忽而转过话题:“庆禧那几年,其实我和君上一样难过。等陛下将来重建汉章院,咱们族要选几个聪明的儿孙,再去考场试一回。”
后来长公走了。留下我在白檀香弥漫的温池里浸泡。刚去南岭那几年,看守屋子的內监总嘲笑我是阿降物,因为我是京都送来投降的。阿降物身无四两肉,一受惊就尿裤子。他们总喜欢啧啧笑,而我一听到这种笑声就要打人。于是我的背给打驼了。南岭的男孩们喜欢玩划桨,为了证明自己不是阿降物,我常常半夜爬上小舟练臂力。划得越久,我越开心。有一次胆大,划去湍流中心,船翻了,木筏打横划过下半张脸,差点切掉下巴。那时我头一个想法是,那帮阉人又要啧啧笑了。于是谁也没告诉,即使疼得牙根也酸了。
那年我十三岁。十三岁的年纪,我本该在汉章院读书的。白墙青瓦,绿藤横生,冬天有暖炉,有好看的宫人沏茶。授课的老夫子一定批评我的功课,而父皇会带我回去,严词训斥一番。然而这些从没发生过。温池的水雾散开,我很少回忆南岭的经历,今天却不一样,这些事带着忧伤,随四面升起
的水雾一起散开。福兮祸兮,吾心勇矣。国兮家兮,吾心往矣。小时候在琼华宫听过的曲子,音符模糊又清晰。那年在邺城酒庄,小冰凄凄婉婉唱出来。我当时就想哭。那个努力划桨的男孩禁不住痛哭流涕。
抹开满脸汗水,泉水让周身毛孔都张开,思绪飘浮在天灵盖。阿松进来查看两次,我在这里泡得够久了。
“主子,我听到一件怪事。”
先回去再说。我出来大半天,现在饿得很。
“您有没有听到过,金雀麒麟,万世共治这个说法?”他服侍我穿衣,而我的肩膀抽搐了一下。
“这些天迎着节日,大伙儿都去山下温泉泡药汤。许多人在议论这事。”
为什么?谁在讨论金雀麒麟。他们哪会知道这样的说法。
阿松见我变了脸色,掏出布袋,倒出十来个石子。鹅软石,和刚才铺成在池底的石子很像。鬼谷山附近很多这样的石子。深红的底色,平面光滑。抓起一把,上面刻了字。有些刻的是金雀麒麟,万世共治;有些则是麒麟金雀,琴瑟和弦。
又是南宫博,他不搅动风浪就不甘心。
“陛下,婆娑教的经文有记录,南宫氏就是前朝遗脉,这里人人相信。恰好您又要迎娶南宫姑娘,所以人们议论纷纷。这事越传越邪乎。”
我沉默不语。只有车轮转动的单调摩擦声。
阿松跟随我几个月,知道内中原委,于是轻声说:“其实臣可以让一个人平白无故消失,没有任何痕迹。”
他活在世上,永远是我的隐忧;他又害了乔叔叔。
车轮又转过几圈,车内的寂静,几乎让阿松以为我同意了。
“先别做。”我看着他,权衡利弊。现在先别做。
回到北桥堡,乔叔叔在正厅等我。他的手指肿胀,被粗大的指关节隔开,紧抓一把鹅软石,脸色更红了。我不让闲杂人打扰他修养,是谁那么多嘴。
“阿松,你去收拾他。”他猛地砸向桌面,凸起的青筋要爆裂了,“听见没有?杀掉那个祸害。”
阿松看看我,他更担心自家老爷。他想扶他坐下,却被他一把推开。他的眼底很红,脖子比以往粗一倍。
“乔叔叔…”我很担心,心里明白,那个红丹不能再吃了。红丹只是把他剩下骨血燃烧殆尽罢了。
有人进来禀告,银柳公主等候觐见。乔三虎听见,表情越发愠怒,喉结咕咕作响,却努力忍住,挣扎半天,自己摸索着路离开。
公主来的正好,她从小在这里长大,除了红丹,还有什么方法能续命。
“陛下,我要为夫君索要些烫伤药,”她的心思游离于别处,“他的伤口一直流脓,高烧不退,族里的大夫束手无策。”
病成这样,不是还在兴风作浪。这人天赋异禀,我也治不好他。
公主听了,倒不慌不忙。她身旁有位侍女,眉心有点梅花胎记,突然跪到面前。
“陛下开恩,我们听闻镇国公府的小少爷治得不错。军中一定有良药,请陛下救救我们姑爷。”
公主掀开茶盖喝一口,又拿出帕子拭拭嘴,跟着点点头。
“夫君是南宫世家的传人,您不会见死不救吧。”她瞥见桌上的鹅软石,“麒麟金雀,琴瑟和弦,如今大伙都知道。陛下,我原来有些怕你。知道这些后,绕来绕去大家是姻亲,所以才松口气。”