兰陵调(271)
看着她,尔后笑道:“功名易得,深情却难能可贵。其实汉章院很需要姐姐。”
她的身子朝后微挺,拾起扇子,手腕的红珠缓缓滑动。目光微烁,忽尔说:“娘娘两样都有了,难怪到处发送恩典。”
圆桌的气氛略微僵凝。何夫人开口:“少抬杠了。小舞,瞧皇后多大方,你要去那里,她就派船送你去。”
于是韦思舞微笑向我颔首:“多谢娘娘。”
安福郡主岔开话题,向我打探侧宫选人的事。
这件事要等到明年。今天开支太大,河道花掉许多钱,侧宫若有新的开支,要等来年的帐收上来。侧宫的屋子我未亲自看过,重新布置要花费多少,还要仔细算算。另外预备选多少人,要看内库拨给的银两。
“若能给个八百一千,选几间大屋子,算上近侍、洒扫、日常供给,一年养三四人最多了。”
郡主便笑:“娘娘真会当家。”
面朝众人,毫不讳言:“每年就这点银子,人少些,各自分得就多,日子过得松泛些。嫂嫂们都是过来人,懂得内宅以清静为上。”
只有直爽的冯小如接话:“这些年真是节俭到极致。回想庆禧那几年,处处莺歌燕语,锣鼓伶人挤作一堆,黄金柱琉璃瓦,从没听谁说过缺钱。”
同样直爽的春姨回答:“可不是,这样埋头过一辈子真是福气。老主是有福的,难怪他叫福王了。”
我原意告示众人,别着急向我举荐低眉顺眼的小妞。她们突然谈论起前朝,就按下心事仔细听。
安福郡主轻声低语:“陛下倒不像他父亲,一点都不像。但愿他像他的皇爷爷,待人真诚,做事公道。”
画卷上的景泰老主是位宽脸蓄胡,眼窝凹陷的男人。他娶了当时南宫氏的长女,冒八易九的姐姐。崔流秀说过,他俩青梅竹马,感情深厚。我听了很高兴,但愿单立像他的爷爷。
女官见众人胃口不错,寻问要不要再上几道菜。我点头说好,我想吃芝麻馅的糯米丸子,郡主和冯小如要吃新鲜瓜果。几阵夏风吹过,吹来稻谷的味道。等待的间隙,众人便倚着栏杆看山坡下的谷田。
何夫人在我身旁,凑近叹气:“哎,陛下眼高于顶,给咱们吃记闭门羹。娘娘,如此一个闷亏,我唠叨两句,家里老头就骂我不识抬举,差点没叫我上船。”
我知道她的意思,含笑回答,陛下不懂欣赏温柔烟雨,不过没关系,这世上有其他人喜欢。
何夫人趁机提起:“去年河东王府来说亲,老头子却说,他家明年要外放邺城去。本来是门好亲事,只是我不舍得小妹嫁太远。”
我便问,哪个王家,是下江王氏一脉么。
何夫人回答:“这也说不清,他们祖上都在河东那片,散落各地,都说自家姓王。如今邺城兴旺了,家大业大,相互联络起来。邺城的当家王相公愿意提携,向陛下请过旨,要个专管运输茶叶的差事。陛下虽未下诏,不过口头应允了。”
那是件好差事。未来河道完工,洛水连通邺城至京都,京都再往西走,就能到鼓城,水路运输最要紧。
我点头笑道:“去邺城不错,那里富庶,山明水秀。孩子长大,缘分落到哪里,不由父母说了算。”
何夫人抿抿唇:“娘娘,这些老妇都明白。只是…最棘手的,去年我回绝了媒人,只怕他们不肯再登门。”
原来她烦心的是这个。想来能让王珒看上的,心志气派都不会小,斟酌而道:“大夫人别急,让我写信去探探究竟,问问人品相貌,能不能配上你家姑娘。”
头一回做媒人,我也不敢莽撞。何夫人却十分高兴,嘴角溢出笑,朝后一步,磕到佑珍的脚。
佑珍一直帮着我,挽住她的臂膀,将人带回桌子,边走边说:“我没说错吧,皇后常说何家小妹讨人疼,应该寻个好姻缘。”
重新回到圆桌,桌上有蜜瓜打碎的汁,仔细喂姑奶奶两口。山坡风大,芽芽取了披巾给她披上。这时冯小如过来问候,姑奶奶见陌生人靠近,立刻拉住我的手。
她茫然无措:“云罗…”
冯小如蹲在她面前,掏出帕子拭拭老人的嘴角,她说她的父亲来信问候绵水夫人。
老人露出笑容,又拉着春姨,喃喃说:“拿茶水糕饼给孩子吃。”
冯小如很配合,嚼着蜜瓜说很甜,逗得姑奶奶大笑。在场的外人,只有她真心惦记绵水夫人。她又朝我拜谢,结实流畅的上身一躬,因为平康王终于可以落葬皇陵。
“昨天下船的时候,听闻这个消息。”她对我说,“陛下不同他计较,宽厚大度,将来我回信给铜雀台,家父一定安慰。”
我不愿在当众提这事,示意她别说了。
“娘娘,既然陛下容王爷落葬,能否撤掉小叔一府的幽禁?”耿直的女人不听话,“那府上只有老人女人和孩子,禁闭一年够他们受的。人已死,罪也谢了。请娘娘开恩,放过无辜之人。”
她说得那么大声,是要逼我大度了。
芽芽立刻扯我的袖子:“小冰姐姐,这些人都和平康王一伙的,千万不能放。”