看到弹幕后,肥妻原身觉醒了(229)
因此两人之间的关系,就是那种面对面的时候有些尴尬,但并没有实际上的利益冲突的情况。
不过在宋晞蓝跟江承霄为了表示感谢,请班长跟邓芷瑜一起吃过饭之后,大概两人都觉得这是一个难得的缘分,渐渐地关系竟然好了起来。
宋晞蓝发现,其实邓芷瑜的性子并不像她外表看起来的那么孤高冷傲,恰恰相反,其实她是因为不太擅长于跟人打交道,从小到大身边就没有什么朋友,她又要面子,所以故意用高冷来掩饰自已。
其实真相处起来,就会发现,她这个人其实还挺有意思的。
刚开学的那几天,宋晞蓝从天天跟两个孩子待在一起,到每天要离开好长的时间,一开始还真的有点不太习惯,不过学业忙碌,她还是很快就适应过来了。
两个孩子倒是适应得挺好,给奶粉就喝奶粉,一点儿都不挑,也不会说因为喝过奶粉之后,就不愿意喝母乳了,好带得很。
尽管晚上要起来喂奶确实有点辛苦,但也就是那几个月的时间,孩子半岁以后,晚上只要醒来喝一次奶粉,就能睡到天亮了。
忙碌起来的日子总是过得特别快,一转眼又到了寒假。
孩子还小,出远门太折腾,他们并没有打算带俩孩子回娘家过春节。
反而是宋柏礼跟谈爱枝夫妻俩又来了。
这个时候坐长途火车,其实还是很辛苦的,要不是爸妈在老家那边都有工作,宋晞蓝真想让他们索性搬过来这边住算了,免得长途奔波太辛苦。
不过也只能是想想罢了,工作是他们的底气,他们怎么可能随意放弃呢!
到底是从小长大的食品厂,宋晞蓝还是很关心厂里的事的,当然要问一问他爸最近厂里怎么样了。
结果却是不怎么好。
这一年很多东西都发生了很大的变化。
最先是从农村联产承包责任制开始的,报纸上铺天盖地地说,一开始城里的人们都还不觉得跟自已有什么关系。
接下来是各大国有企业的各种改革,各种个体经济、小集体经济的兴起,渐渐的,人们才开始觉察到自已的生活受到了很大的影响。
有好的影响,也有不好的影响。
第213章 何去何从
比如说,买东西更方便了,城市附近农村的农民挑点家里种的菜,自家养的鸡鸭到大街上卖,也不需要再躲躲藏藏了。
大街上的商品眼看着丰富起来,为了一点紧俏商品彻夜排长龙的情况越来越少见了。
巷口那个找不着工作,整日里游手好闲的二流子,做点儿倒卖的小生意,居然挣钱娶媳妇了。
厂子里的效益不知道怎么的,突然就不好了。
厂里的产品不知道怎么的,突然就积压卖不出去了,市面上却出现了许多质量更好,价格又更低的同类产品。
按月领工资,上班就是磨洋工,干多干少一个样,干与不干一个样的那一套,突然就行不通了。
有人欢喜有人愁,有人如鱼得水,奋勇向前,有人迷惘无助,不知该何去何从。
宋柏礼作为一个干了几十年的老厂长,如今就有些无所适从,上边的集团公司不再为他们分配指标任务了,生产出来的产品也得要自已去找销路了。
以前在仓库门口排着队等拿货的队伍忽然就不见了,百货商店的食品柜台里,也不再是利民厂的天下,多了好多诸如徐厂长的鸿运食品厂之类的其他小厂的产品。
质量和口味都不比他们差,而价格却比他们更便宜,就算是他自已去买,也愿意买更便宜更好吃的,这是人之常情。
但宋柏礼回来之后让财务科和生产科一起核算成本,却发现以他们的成本,如果要卖到这么低的价格,肯定是要赔本的。
为什么别人就可以做到呢?
宋晞蓝想,这也许就是弹幕里的那些人一直都在提到的改革开放吧!
改革是一场阵痛,但也只有熬过来,才能焕发新生。
至于开放,那江承霄的感受就比他们明显多了。
他之前是帮一位南方的客商在京市这边设立了办事处的,刚开始的时候,其实并没有什么具体的事务,现在却突然忙了起来。
哪怕放寒假,他也不能好好地待在家里,好在宋柏礼跟谈爱枝都是非常支持女婿要把事业做好的人,倒也不会埋怨他不顾家,只让他放心出去,家里有他们在呢!
这天江承霄回来,要跟宋晞蓝商量个事:“正好爸妈也都在,你们一起来听听看,我这个想法行不行得通。”
江承霄:“我想把咱们这院子前边的倒座房收拾一下,开个英语辅导班。”
英语辅导这事儿宋晞蓝听他说过,因为有消息说,明年的高考要增加一门英语。
可是因为之前的高考不考英语,所以学校并不重视英语的教学,很多人都不是说学了半桶水,而是根本就没学过。
特别是那些恢复高考以后就一直参加考试,却一直没考上的知青、待业青年们,更是如遭雷击,应届生还能有学校给他们紧急补学英语,可他们怎么办?
英语这玩意儿跟其他科目还不一样,其他科目可以自学,可是英语如果没有基础,又没有人教的话,根本看都看不懂,怎么学啊!
于是有些人就想到了找人补课,像江承霄的同学们这种外贸专业的,英语是强项,当然就成为了给人补课的热门人选。
江承霄就说,他有许多同学都去给人补课挣点零花钱。
也有人找过他,不过他觉得每天给人补课一两个小时,才挣那么一点钱,划不来,性价比太低了,有这个时间,他还不如早点回家陪他的两个小宝贝玩呢!