看到弹幕后,肥妻原身觉醒了(260)
宋晞蓝连忙站了起来:“在呢,厂长找我?”说着,她下意识地看向李科长。
想不明白厂长为什么会越过李科长来找她。
一向闭目养神,八风不动的李科长也不由得对她投来一瞥,其他人更是毫不掩饰地惊讶地看着她。
行政办那人却不管那么多:“带上你对咱们厂产品的改进意见,赶快跟我过去吧!”
改进意见?没错,是有这东西,可这都是她自已一个人弄的,连科室的同事都未必会知道,新厂长是怎么知道的?
果然,同事们看她的眼神都不对了,这小姑娘,看着老老实实的,私底下却在弄什么改进意见,还攀上了新来的厂长。
他们都没机会见到新厂长呢!
这些异样的眼神宋晞蓝自然也体会到了,说真的,厂里的工作环境,如果一直像之前那样,死水一潭的话,她是待不了多久的。
现在好不容易换了个新厂长,感觉有点不同了,别人不想改变她能理解,但她是绝对不愿意再跟他们同流合污下去的。
别人觉得她在拍新厂长的马屁,那就这么觉得吧,她不在意。
于是从抽屉里拿出自已这段时间以来写的东西,跟行政办的同事一起走了出去。
来到厂长办公室,行政办的同事敲了敲门,先走了进去:“黎厂长,技术科的小宋来了。”
门里响起一个有点熟悉的声音:“快叫她进来。”
宋晞蓝乍然一惊,然后又是一喜,只是有旁人在,没敢表现得太过明显,笑着走进来,恭恭敬敬地打招呼:“黎厂长好。”
黎建昆点点头,让行政办的同事先出去。
宋晞蓝便忍不住激动地说:“黎师兄,怎么是你啊!”一下子明白过来,为什么黎师兄这么关心罐头厂的事,那天问了她这么多,“你要调来我们厂当厂长,那天怎么不告诉我呢!”
黎建昆有些抱歉地说:“那天我还没有正式决定,要不要过来当这个厂长呢!”
罐头厂是轻工集团里面的重点企业之一,这两年亏损的情况太过严重,集团自然不会眼看着厂子就这么完蛋的。
只是厂子的情况太过复杂,积重难返,小打小闹的改动是无济于事的,必须要有一个有能力、有手腕,最重要的还是要胆子大的年轻人,大刀阔斧地进行改革,厂子才能有救。
如今工厂中上层领导的势力盘根错节,这个人光是有能力胆子大还不够,后台靠山也必须要硬,能跟这些人的势力硬碰硬才行,不然的话,改革依然会寸步难行。
第242章 这个任务交给你了
综合考虑各方面的因素,集团领导找上了黎建昆。
黎建昆的工作能力有目共睹,家世背景也不容小觑,正是最好的人选。
只是对他自已来说,这未必是一件好事。
就算他不去当这个厂长,在集团里按部就班地工作,前途也是一片光明。
可要去当了这个厂长,当真力挽狂澜了还好,能成为履历上的一大亮点,可万一没做好呢?万一厂子在他的手里倒闭了呢?那可就不是亮点,而是一大污点了。
如果理性考虑,那当然是不要去比较好的。
但年轻人嘛,总是有点志气的,黎建昆又是个喜欢挑战自已的人,还有一腔要为人民办实事、办好事的热血,拯救一家积重难返的工厂,对他来说确实是一个很大的挑战。
那天他去找张教授,就是因为无法做出这个决定,找自家恩师解惑来了。
没想到刚好遇上了正好在罐头厂上班的宋晞蓝,便拉住她聊了许多。
只是当时黎建昆自已也不知道自已会怎么决定,所以并没有跟宋晞蓝提起这个事。
就听宋晞蓝真情实感地说:“黎师兄你来了,我们厂肯定有救了。”
黎建昆为她的信任所感动,但同时感觉到肩膀上的压力更大了:“我尽量努力吧!”
两人在厂长办公室里聊了很久。
最后,黎建昆严肃地看着她:“宋晞蓝同志,给你一个月的时间,开发两款符合国际需求的新产品,下个月跟我一起带去参加秋交会,为我们厂争取外贸订单,你有信心可以做得到吗?”
宋晞蓝眼睛亮闪闪的:“有信心!”
黎建昆笑起来:“好,那就把这个任务交给你了。”
秋交会,也叫做全国进出口商品交易会,每年举办两次,一次在春季,一般人称春交会,一次在秋季,自然就是不久之后的秋交会了。
刚才黎建昆跟宋晞蓝聊了很多关于厂子目前的状况和改革目标。
在体制改革上,宋晞蓝有很多不懂的地方,也帮不上什么忙,当然黎建昆也没指望她,她唯一能指望得上的地方,也就是技术方面的了。
她提出了好几个建议,黎建昆都采纳了,比如说改进现有产品的包装。
如今市面上已经有简易的易拉罐包装了。
也就是罐头盖上做过特殊的处理,还增加了一个拉环,只要用力一拉拉环,就能把罐头盖子打开,而不是像以前的老罐头一样,整个罐头严丝合缝,顾客想要打开罐头,得自已想办法砸和撬,不仅打开十分不容易,撬开的罐头边缘金属锋利,还十分容易划伤手。
只是这易拉罐的包装,用的是国外的包装技术和设备,造价昂贵,想要更换设备,得花一大笔钱,以厂子如今的资金状况,暂时还是不太好实现的,黎建昆没有打包票说一定会换,只是表示他会放在心上。
另外还有几个工厂目前现有产品的改进意见,他也听进去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