胤禛点头,这个事情,耿文华在他耳边没少念叨。
他从一开始对流水线十分陌生,到现在,脑子里也有了些雏形,甚至在想朝堂上有哪些事情是可以进行流水线的。
然而可惜,朝堂上的大人们争论是很有一手的,做活儿是没一个能行的。
“裁剪这个,九福晋昨儿给我送来一份儿大大的惊喜。对了,九福晋的事儿差点儿忘记说了。”其实她不说,胤禛也知道,但胤禛并未拦着耿文华再说一次。
耿文华说完之后还略有些忐忑:“我这样做,会不会坏了皇上的事儿?”
胤禛摆手:“不相干,不过女眷而已,留她们一条活路,她们才更感念朝廷慈悲。”
若是赶尽杀绝,八爷党的那些人必不会老老实实交代。
反正说了也是死,不说也是死,何必死在忠心上呢?
当然,之前胤禛不是这样想的,胤禛就想杀鸡儆猴,用雷霆手段让他们看看朝廷的决心,知道背叛朝廷的下场,心里有所胆怯恐慌,才能在被人引诱的时候多几分思量。
但耿文华事情都办了,他总不能再来说耿文华做得不对吧?
前脚耿文华安抚了九福晋,转头他让人去将九福晋母女几个处置了,不说外人会如何看耿文华了,就说耿文华自己心里能舒坦了?可别再给气病了。
之前那小半年的养病,胤禛虽然觉得是自己赢了,占了上风了,但现在也是有些心有余悸的,他可不想再来第二次了。
所以这种小事儿上,让步就让步了,反正九福晋母女几个又不是什么重要人物。想要老九那边的名单,还是需得从老九那些门客幕僚上下手才行。
再者,还有老八这个主谋呢,没必要非得抓着老九的家人不放。
胤禛伸手摸一摸耿文华的手背:“你只管做你的事儿就成了,其他任何事情,有朕给你兜底呢。不就是个悬赏令?回头朕让内务府给你张贴出来,内务府出面,也更快些。”
耿文华灵机一动:“还有洋人那边,洋人那边的格物是要比咱们大清的更先进些的。”
无论是显微镜还是蒸汽机再,都是西洋那边先发明出来的,嗯,世界上第一台空调也是西洋那边先做出来的。
纵然心里再不舒坦,再不愿意,也需得承认,这时候,西洋那边的科技确实是比大清更先进的。甚至,耿文华都想送些人出国留学了,学了对方的科技再来拉高大清的科技。
然而这种事情,胤禛不一定会答应,她还是不能太着急,目前来说,要紧的还是海上贸易这事儿。
想起来这个,她就又忍不住催促:“皇上,禁海的事儿……是不是改一改政策了?”
之前她那船用来在大清境内运输货物了,怎么说呢,赚钱也是赚的,可惜和她想象中的一夜暴富差太远了,再者,船队也是需要维修的,一年赚的银子,也就纺织厂的一半儿。
耿文华可太想来个海上贸易,一把赚个十年的利润了。
胤禛没说话,耿文华叹口气:“那些西洋人都能来咱们大清,咱们却不能出去,也不知道人家那边的国家是什么样的,有什么武器,军队如何。”
胤禛看她一眼,耿文华笑道:“皇上觉得,隔着一个海洋,那些国家就是再如何,也不会对大清有什么影响?”
这话问的,胤禛心里就是一突,瞬间就想起来那次去蒙古,在马车上,耿文华说的那些话了。
所以,那次并非是她临时起意,或者是忧思过度?一次提起来可能是巧合,两次提起来……可就是提醒了,若是还有第三次,那这事儿就必然是十分要紧了。
嗯,
算下来,耿文华这也是第三次提起来吧?马车上的是第二次,第一次是在府里两个人闲话,说起来了西洋的怀表。
所以,西洋国家,真会发展十分迅速,然后对大清造成威胁?
耿文华见胤禛总不接茬,心里也是有些忐忑,生怕胤禛觉得她是要干政。顿了顿,干脆岔开了话题:“那我这悬赏令,皇上觉得出多少银子比较合适?”
胤禛正在走神呢,嗯了一声算应答。
耿文华嘴角抽了抽,伸手示意:“一万两白银?”顺便在他眼前晃一晃,胤禛这才反应过来,赶紧捏住她手指头:“一万两就行。”
第193章 男人嘛,谁不喜欢新武……
耿文华这悬赏令,瞬间在京城掀起了风浪。整个京城都是在议论这事儿的,一万两银子谁都想要,但耿文华要的缝纫机到底是什么东西呢?什么机器带动缝衣针,脚踏带动皮带,使机器运转起来……说的云里雾里的,看得明白四书五经,却是看不懂耿文华这缝纫机的要求。
但也有不少匠人是有些心动的。机器类的东西,大多是有共同性的,比如说,借力使力,以小带动大的等等。
再者,耿文华也说的很清楚了,里面是需要齿轮转动的。齿轮这东西,大部分的工匠还是很熟悉的,因为十来年前,组装怀表的生意盛行起来之后呢,就有许多商户定做齿轮,大的小的,厚的薄的,一层层带动。
那这个缝纫机,在某方面,是不是也就和怀表的要求差不多?怀表是要指针转动起来,缝纫是要让缝衣针动起来,转圈动也行啊,但是要扎一下,提一下,这样循环的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