换言之,大家都知道参奏没用,但就是时间到了,要提醒一下元烈帝。告诉他,你宠谁都可以,但要有点度。甚至贵妃家的跋扈,都是假假真真的,陶家若不跋扈,文臣反而会怀疑这家子是不是别有所谋了。在过去,这是一场“各在其位,各谋其政”的平稳大戏。
第135章 (捉虫) 把二皇子架起……
135
陶韩啸是顽劣的, 这一点早已确定。
颛孙御鳢则证明了他并非稚子,他是背诵下四书五经的人,是明晰道理的。他若是去赶考, 童生试是必定可以拿下的, 秀才也是可以一试的, 应该将他当作一个成年了的读书人看待。
元烈帝看不见颛孙御鳢,他的座次在最后,如今还跪在地上, 被人和桌椅遮挡着, 彻底看不见他的人,更遑论观察他的神色了。元烈帝知道颛孙恬义不想让儿子进宫, 这是想拿个好名声,又能回家,一石二鸟?
他早先的言谈,可不像是性子如此刚直的。
“老师, 事情是查不出究竟来的。当时在场的, 要么是他的同伴, 要么是我的伙伴。互有偏颇, 各执一词,难分究竟。”敖昱的声音从众人之后传来。
元烈帝:“哦?颛孙大郎的意思是,有人欺君?”
“是, 臣正是此意。”
“那你如何证明,你非欺君。”
“臣无法证明, 陛下若想治罪, 可将十人一块儿治了。虽其中必定有五个是冤枉的,但为了明正陛下皇威,臣等愿死。”
徐浅:“臣、臣等愿死!”敖昱都没想到, 徐浅胆子竟然这么大,他话音刚落,徐浅就附和了。
程念先也喊了:“臣等愿死!”
牛万涛两人虽然吓得哆哆嗦嗦,但也咬牙狠心跟着喊了。
敖昱邀名,他们很多孩子到现在还没看明白。可多多少少也意识到了,这个局势正在偏向谁。
元烈帝看了一眼陶韩啸,问:“韩啸呢?”
陶韩啸是年岁最大的,可他是真没明白发生了什么事,听敖昱说要回家只心里偷着乐。
可他总算是还会看脸色,方才四皇子皱着眉,太子则突然紧盯着颛孙御鳢,虽不明所以,但也意识到了情况跟他想大概是不同的。后来,刘学士也插嘴了。然后怎么就突然蹦到十个人一块儿死了?即便他们是真打架,也顶多申斥一番,不至于一块儿死。
他正在想到底怎么回事儿,元烈帝这一问,吓了陶韩啸一跳。
“臣、臣等愿死……”陶韩啸不情不愿道,他也知道不会死,但受罚他也不甘愿,“陛下,您相信臣!他才是骗子!”
失望在元烈帝眼中一掠而过,毕竟也算是他看着长大的孩子,虽早知道他的性格,可还是有点希望他能比旁人的孩子强。元烈帝抬手,示意陶韩啸闭嘴:“颛孙大郎,为何在朕看来,你颇有些有恃无恐啊?”
敖昱借机站了起来,他这身体是真的病弱,此时腿已经跪疼了:“陛下,臣已为自己正名——孰是孰非,公道已在人心。”
苹果醋【宿主你这不是在人心,你这是纯唯心!】但你别说,你还真别说……这事儿还真的所有人都信敖昱。
元烈帝:“……”
太子上前小半步,正要开口,却听敖昱又道:“陛下,臣言语冲撞,君前失仪,臣祈归家。”
太子闭嘴,他本来就想训斥敖昱自大狂妄的,可他又祈归家了,这就不好训斥了,太子只能给了四皇子一个眼神。
四皇子却低着头,其实注意到了太子的眼神,却装没看见。他年岁是最小的,却是兄弟间最了解元烈帝的,此时就是不言不语。
敖昱看着这局势——贵妃听命于皇后,不,该是皇后贵妃两强携手,压制后宫。
贵妃是低于皇后的,但从贵妃这个妃嫔的品级出现开始,就代表了和皇后的分权。贵妃和皇后和睦,代表着朝局的绝对稳定。也就怪不得排行靠前的大、二,被压制成这个样子。可将随着皇太子的逐渐长大,这种稳定对皇帝来说,反而成了一种威胁,后宫没人冒头,前朝也就不可能有大人物站位,换言之全拥护皇太子,怪不得把原主弄进宫。
端妃不可能没和家里说过,他爹却没和原主说,只让,少说少干……对原主是真缺乏信任。
陶韩啸废了。对男人,尤其对勋贵来讲,纨绔不算是大毛病。陶韩啸还是要走武职的,军中更不在意这个了,甚至还能挂个浪子回头金不换的金招牌,比如上辈子的敖昱。可刚刚三言两语间,陶韩啸直接“失德”了,十二岁少年都视之为污,这个意义就不同了。
除非陶韩啸真能像上辈子的碌王那样,建下大功名,或这辈子敖昱做下了严重失德的事情,否则……很可能从现在开始,陶韩啸就会成为其他文人邀名的踏脚石。
勿与君子争名。“君子”为了名声,可是会做出很可怕的事情的。
元烈帝不是个昏君,他可以有偏爱,比如贵妃和贵妃的家人,却不能宠信一个明确的失德小人——贵妃也得是贵妃,不能是妖妃。
“施侯之子陶韩啸,虽入禁宫,却言行失当,行盗匪事,无德无义,不可为皇子伴读。遂赶出宫中,念你尚且年幼,只罚你闭门思过一年。其父陶吉茂,教子不严,罚俸半年,闭门思过一月。命皇后申斥贵妃陶氏。”陶韩啸软面条一样瘫了下去,可还没完,元烈帝看向了敖昱,“颛孙御鳢,你可知罪?”