她看见战报的时候,那种愉悦感让她感觉到了久违的冲动。她差点给远在东方的君主写一封情书,但是想想她所了解到的东方人的……道德规范,她还是忍住了。
现在,她可以挥舞着战报,把那肥猪骂一通了。闹腾着什么“女人不懂军事”的愚民们,也能闭嘴了。他们所推崇的“最优秀的,能带着所有人取得胜利,轻易攻陷东方流淌着蜂蜜的富裕城市的”最优秀的指挥官大人。被东方一位不到二十岁的将军,轻松快乐地砍掉了脑袋。
“哈哈哈哈哈哈!”
后来,这位女皇还是因为太过激动,将情书写了下来。在很多年后,被展出到了博物馆中。
她将这一次的战斗当成了一场……咳!表示东方的皇帝足够凶猛与刚硬,让她获得了完美的愉悦……等等。
这场战争解决了她晚年时面临的最大一场政治危机,死去的虽然是罗刹的军队,却都是反对者把持的,还有十几位贵族失去了心爱的继承人,稍微了解一点点罗刹当时历史的,就能明白她这样的反应不算错。
一场战败,却挽救了女皇即将崩溃的统治,她不兴奋才怪了。
后世之人略有些遗憾这封信元烈帝本人竟然没看到过,因为根据正史的分析,这位陛下他其实……十分闷骚。他看见了或许会给女皇回信,甚至写一首情诗?
——这些猜想养活了无数小说作者、影视剧编剧、演员,以及相关从业者。
但这完全是想多了,元烈帝确实是闷骚,但“闷”才是前提啊。且海伦女皇年轻时,当然是一位惊艳的美人,可她写这封信的时候,已经是一位老太太了。
真正的史学家反而认为这是一封十分严肃的讽刺信,跟香.艳或私情根本没有任何关系。女皇不是在跨越千里和元烈帝调.情,她只是在讽刺本国贵族的无能与短视。不过,政治人物和普通人能看到的东西,总归是不同的。
三个已经提起兵器的强盗,在头一位被快速打了个满脸花后,都快速将武器藏到了背后,对大楚露出了善意的笑容。
使团又来了……
罗马和罗刹都是来商议与大楚建立更大规模边市的,最后能开设几座专门的边贸城市,让双方能够进行更快速的大额贸易。
大食则是来商量建立更稳固的海上合作的,比如护航船队?
元烈帝年纪越发大了,但他看起来却反而更精神了些,头上的白发比前两年少了。
他的御案上满满的都是各国的情报,他早年就有收集这些情报的习惯,现在收集的更多了。
他在考虑,也向三国派出使团。
理藩院那群蠢货就算了。他要派出去的,是正经的要用眼睛去看,用脑子去思考,用心去了解的人。
拉过一页纸,元烈帝在纸上写了六个字:信王、英王、瑞王。
皇族比大臣更需要开眼看世界,且这次三国的使团,大食过来的是皇太子,罗马过来的也是皇太子,只有罗刹过来的是一位亲王。罗刹的上一任皇太子刚让女皇砍了脑袋,说不定血还是潮的。
元烈帝查了查,西域有皇族外出游历的传统,他们神话传说里的王子们也到处溜达,这倒是让元烈帝想到春秋战国时的公子们也是到处溜达的,知名的君主有不少当过质子,这说明外出确实是极佳的历练。
西南地区,即便西南新地也还是近了些,他们该去更遥远的地方看一看,至少也能筛掉身体虚弱的继承人。
元烈帝想了想在陀安州的五六七,这仨小子让颛孙大郎带着,都开始干活了。即便他们的俩哥哥在外边遇到什么意外,也有个后备的。
元烈帝:儿子多,不怕!
第177章 打配合
177
颛孙大郎的水渠已经挖好了, 十分顺利地引来了水,有水和没水果然是不同的,水渠流经区域肉眼可见地变绿, 之后的数年, 将会多出数百亩的好田地。
百姓无不雀跃, 都赞“神仙果然是没错的,挖水渠是给咱们引财的。”
颛孙大郎只是淡定地划拉土地种玉米,其余地方则安排人种草种树, 听说那边养起鸭子来了。
——如今的玉米长成也只到胸口(所以后世称呼某些人为“棒子”, 意为只有如今这高度的玉米棒子高),结的玉米棒子只比手掌略长了一点点, 还有许多干瘪的颗粒,但同等土地,玉米的收成依旧是远高于同类作物的,且更易于保存。没有了颗粒的玉米棒晾干后可以烧火, 玉米秸秆能够喂养牲畜, 也能烧火。
御田里也种了玉米, 元烈帝见过, 吃过,知道是好庄稼。
京里不少大户也跟着弄了种子,同样陆续开始种植了。倒是寻常小民百姓听说过, 却不敢轻易种植,怕种坏了, 颗粒无收, 一家人就要挨饿受苦了。但情况改变,也就是这三两年内的事情。
元烈帝敲着桌面,寻思着该如何调配人员。
让颛孙大郎回西南新地?英王和瑞王出使后, 那边还是需要人看着的,可白渠照也干得不错……
越熙要怎么办?他都快把草原踏平了,且在关外建城,带着人都跑黑水州种水稻去了。还真让他种出来了,今年上供了一千五百斤,元烈帝尝了,挺好吃。
元烈帝一边觉得也该把他撤换回来了,一边又觉得还是继续这么放着吧?
什么都不用管,也不用额外给粮食补给,他的“王土”就自然生长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