他年少时,家乡附近也是盗匪众多,那盗匪后来被招安,过两年听说他想复反,被下属告发,砍了脑袋。可家乡的山上,也有了新盗匪了。
知府上任经过卧虎山时,可没对着拦路的盗匪亮出朝廷命官的身份,他是乖乖按照规矩付了买路钱过路的。
毕竟知府可不想被抓上山,然后让府衙支付赎金。他的到来虽然就有剿匪之责,但盗匪怎么样……知府也算是有经验。
他如此扒着同知,也是为了天塌时,他能扒着人家的大腿,得一条活路。现在大腿折了,还差点绊了他一脚。
谢相可能会看在他保全同知名声的份上,记他一功,但更可能只记得同知是在葵城丢的命。
用钱财活动,几乎是没用了,除非他能把生辰纲的几百万两一起变出来。
赵有胆点点头,有些他听说过,有些没有:“如此说来,我俩皆命悬一线,如何季大人还要来找我呢?”
这个时候来找他,至少也证明他有用。但赵有胆没用啊,他和他同是落到水中寻稻草的人,这样的人抓住对方,貌似只能沉得更快。
“将军,有些事我现在不能明说。总之,您三日后见了季大人,不要说话,只是笑便罢了。”
“只是笑?”
“对,只是笑。”
“……好。”
两人见面的地方,是郊外的一处庄子。
知府与赵将军都是坐着敖昱安排的一模一样的小青轿子进来的,轿子直接进到二门,两人方才被请下来。席面就摆在 院子里,没有陪酒的美人儿,只有几个面貌普通,两人都不认识的中庸仆人。
“赵将军,本官听闻,您有破贼之策?”
赵有胆:……我怎么知道我有破敌之策?
“哈哈。”微微一笑,赵有胆坐下了。
他手心里都是汗水,拿起筷子夹了一筷子麻辣兔丁,果然麻辣,汗水瞬间涌了出来。
一顿饭吃完,赵有胆是挺着肚子走的。知府喝多了酒,却醉意全无,只跑了两趟茅房。
他一夜辗转难眠,第二日天还未亮,就让府里的嚷嚷声给吵醒了。
知府头痛欲裂地爬起来,暗道他往日就是脾气太好了,今日必定要抓几个打板子,杀鸡骇猴。
“老爷!卧虎山的三当家沐猴孙牛让赵有胆的兵抓了,送衙门来啦!”
“什么母后公牛……统统给本官——”知府捂着脑袋,正要打骂,忽然回过味来了。
他大喜着穿靴:“升堂!快升堂!写奏报,快写奏报!”
沐猴孙牛,是个中庸男子,他长得就真像是个猴儿,村人皆叫他瘦猴。他为人机灵却没读过什么书,小时候听说书的说“沐猴而冠”,以为这是个好词,便用沐猴给自己做外号。待知道这词是什么意思,这样叫他的人多了,也没法改了。
孙牛作为卧虎山的三当家,他知名的就是探听消息,设陷埋伏,虽大字不识,却算得上是个智者军师的角色。
谢相生辰纲的丢失,他就是主要的决策人。
盗匪们对这些事自然是大家宣传的,如今几乎是天下尽知了。
这个堂过得,可是又快又潦草。沐猴孙牛被堵着嘴押上来,知府拿着画图留影比对了一番,又有他们寻到的证人包着脸过来相认,这确实是孙牛。于是审判就结束了,知府下令打了孙牛十板子,重枷上身,当堂就要把人朝京里送。
师爷们赶紧给他拦下来了。
“老爷,押送可是要经过卧虎山的。”
好不容易抓着了一个匪首,可知府即便是让赵有胆押送,也不见得能成功押过卧虎山,这不是要给人家再送回去吗?
第237章 (捉虫) 南瓜饼
237
知府吓出一身冷汗, 赶紧收回成命,人押进牢里,知府甚至直接将牢头叫来吩咐——不能让他太好受了, 却也不能让他死了, 更不能让他筋疲力尽说不了话。
牢头们:“……”
反正就戴着重枷(五十斤, 戴时间长了,锁骨直接压断),但吃喝拉撒伺候好了呗。
吩咐完后, 知府这才想起来去见赵有胆。
两人见面, 知府当先问的便是如何把人抓到的。
人当然不是赵有胆抓的,是敖昱抓的, 但敖昱将事情告知给赵有胆时便说过:“属下这样衙役出身的混混,知府大人怕是不喜。属下也不愿抛头露面,小富即安便够了。”
赵有胆初时还以为顾清瑶只是说客气话,但问了几次, 发现顾清瑶说辞不变, 脸上表情也确实没有虚伪之意, 只以为是这人畏官, 或怕他们事后将敖昱杀了冒领功劳。便暗笑这人终归是出身所限,成不了大事,就此算了。
敖昱:完全看不上这些官儿, 半点接触的意愿都没有。
不过赵有胆这些年还是学会了不少做官规矩的,他在知府面前可没大肆吹捧自己是如何英明神武的, 反而先将知府和已经嘎了的同知都触碰一番:“季大人忧思为国, 王大人壮烈殉国,末将受两位大人感召(省略五百字)……”
眼看着知府脸上露出不耐,赵有胆赶紧说正事:“末将的属下, 也皆以季大人的教诲为重,记得大人曾说过,这沐猴孙牛乃是最为奸诈狡猾之人!”
知府果然来了兴致,以手拈须,微笑点头。