我的父母穿越了(318)
张时文等人惊呆了,都被谢云溪说的农作物亩产惊到了。
亩产能到五百斤左右的玉米!还有亩产能到千斤左右的甘薯!连小麦的产量都到了三四百斤!
这要是在北地推广开来,那还得了?
他们没有见过玉米和甘薯,但是小麦都见过了。张时文急切问道:“小麦亩产三四百斤?真有这么高的产量吗?”
谢云溪笑着点头,她其实把现代小麦的产量说少了一半。玉米和甘薯的产量也说少了。
虽然袁淼能买到最优良的种子,但是他们毕竟没有在这里种过。地域区别,还有现代的那些肥料等,谢云溪也不确定到时候能不能弄出来或者找到替代的,所以把产量都说少了。
但即便是减了半的产量,也是这里小麦产量的将近十倍。
张时文的眼睛直了,想了一会,斩钉截铁说:“好!四月中下旬就让郴州附近农户种植玉米和甘薯!”
胡仲之对农事也很清楚,跟着点头:“若是不成,到了六月份,大可以铲除了再种粟米!”
府衙其他几位大人都点头了。
谢云溪又拿出自己手绘的农具制作图纸:“这是袁大人看过海外那边的农事后绘下来的农具。这是他们那里的犁,这一种叫耙,可以把犁过的地里的土疙瘩耙的更碎……”
张时文边看边点头,对海外更感兴趣了,听完后心情大不一样了,冲谢云溪作揖谢过:“多谢袁夫人,实不相瞒,您没来之前,我们正在为这事头疼!”
“张大人无需客气,我们把这些带回来就是想让百姓们能够吃饱,不再饿肚子。诸位大人算好需要的种子后,跟谢记的袁掌柜说一声就行,他会把种子给你们。”
“我们名下的土地也准备种些玉米和甘薯,你们遇到了问题,可以过来看看。”
张时文又默默冲谢云溪作了一个揖,其他几位大人也纷纷谢过谢云溪。
等谢云溪走后,胡仲之感慨说:“袁大人夫妇一心为民!实在难得!”
张时文和孙大人相互看了一眼。
他们都是晋州来的。朝廷和谈的事情在府衙已经不是秘密了。前几天张时文代表了府衙一些人赶着去跟袁博文见了一面,一些事情虽然没有宣之于众,但是他们都知道了。
谢云溪回去后,又把名下的这些地哪些种玉米,哪些种甘薯等定了下来,又交待袁归去招人手。
这里的私人土地是永田制,拥有后后代子孙可以继承。地主们将自己的土地或租给他人耕种,或让自家奴仆耕种。
谢云溪不打算租赁出去,那就只能买人和临时招工。临时招工变化大,她让袁归多买些人手,活契死契都可以。
好在郴州城里城外的流民不少,短短几天,他们就签了不少人。签下人,就要安排住所。他们在郴州名下的庄子只要五个,住不下自然得建造新的房子。
沔州的战事传过来时,谢云溪正在算账。买人买地制作农具建造房子等,这些花了不少钱,好在他们年前光卖棉布棉衣就赚了不少。
“夫人,外面都在说沔州打起来了!”
虽然谢云溪早就知道了这件事情,但还是有些紧张,连忙询问状况。
念荟的脸上也有些激动:“大人他们围住了沔州,沔州北凉守军想要偷袭,结果大败,现在只敢龟缩在城里不出来了……”
谢云溪松了一口气。虽然没有拿下沔州,但是能把北凉人打得龟缩在城里不敢出来,形势也是好的。
沔州可不小,附近矿产资源丰富,北地近半冶铁都出自那里,民风也很彪悍。
她知道袁博文在控制使用现代化军/械。他们现在的处境跟在晋州的时候不一样了。现在他们有了时间和空间,没必要动不动就上大杀器。
这样虽然可以较轻易取胜,但是会让手下的军队过于依赖现代化军/械,也会让对手逐渐了解和熟悉现代化军械。
如果总是这样下去,他们迟早会吃败仗。除非他们能真正制造出现代化军/械,并且一直处于遥遥领先的地位。否则这一天迟早会来临。
袁博文觉得既然有了时间和空间,那就应该让手下的军队锻炼起来,只有真正强大了,才能应对各种情况的战事。
至于现代化军/械,在关键的时候拿出来,不仅会有意想不到效果,还会因其异常强大和神秘震慑某些势力。
谢云溪在算账的时候,袁淼也在算账。
年底了,她打算给员工们发些福利,年货只是象征性意义,年终奖才是大头。
这些员工跟着她的时间有长有短,年终奖自然也会不一样,她把意思跟主管财务的胡云蝶说一声,胡云蝶第二天送来了今年的财务报表。
袁淼对了对自己手上的账。
支出最大的是博云贸易,除了直接跟王振声等人对接的军/械机械船只等购买开销以外,她还通过博云贸易购买了大量的粮食药品棉布棉衣和一些刀/枪/剑等常规兵/器。
不过这些开支与卖棉布棉衣的收益相比,不仅没有亏,还略赚了一些。
博云珠宝则是收益远远多于支出,支出最大的就是门店的租金和人事开支,其他的非常少。
网店和实体店的珠宝要么是父母那边的当铺收到的,要么就是他们在密室发现的和后来在郴州搜刮到的。
后面两样没有成本,当铺收到的珠宝成本也非常低。