我的父母穿越了(65)
大概是从沈若臻那里打听了些消息,沈若君并没有问闺蜜现在的收入情况,但毫无疑问应该是很高,她都能在短短几个月的时间内买车买房了。
说不羡慕那是假的,但每个人能力和际遇不一样,有些事情羡慕不来。
忙完后,袁淼请跟沈若君沈若臻吃饭,她不擅厨艺,便把俩人带到外面解决。
沈若君说:“你赶紧请个会做饭的保姆吧!”
袁淼笑着没说话,她早就有这个想法了。搬完了家后的次日便去了家政公司,请了一位住家保姆,负责打扫卫生和做饭,也跟保姆事先说好了规矩。除了楼上她的卧室和书房不能进去以外,其他地方保姆都可以进出。
在网上订购的粮食陆续到位了,棉袍也做好了。袁淼把这些一并传给父母。枪头和刀则是到的比较晚,沈若臻挨个开箱看过,确定跟事先说明的一样后,他们才结清了账。
袁淼也从楚萧那里买到了一把连弓/弩,居然是全自动的,射程虽然不如袁淼第一次十二万买的那把弓/弩远,但也能达到三四百米了,关键是能连发8箭!对移动中的物体效果很好。
只要在射程范围内,逃脱的可能性很小。威力堪比步/枪!
很重,袁淼勉强能扛得起来,她把说明书和一把连弓/弩配置的专用二十四支箭也传给父母。
袁博文拿到手后眼睛都有些直了。看过说明书后,这天晚上就实验了一把,威力确实不小,三四百米开外的移动靶子能一箭就射穿靶心。
如果,将移动靶子换成马,他觉得三箭就能让马倒地不起。
谢云溪想了想说:“箭头上可以加点东西,比如麻药。”
袁博文眼睛一亮,有麻药加持,那目标会倒得更快!
确实是好东西,只可惜现代化全自动的装备一旦拿出来怎么解释?以这里的工艺水平压根就造不出来。
不过,袁博文依旧没死心。不怕一万,就怕万一。他们要是很不幸真遇上了北凉的骑兵,说不好就靠这东西救命了。
他让商泽在新兵里面挑五十个臂力和反应都不错的人出来,也没给他们真家伙,先让他们练习这边的弓箭。
有女儿的帮忙,物资已经筹齐,粮食依旧是粟米和黍米,按照先前吴锦丰说的价,袁博文夫妇把前不久到的那一船转给了军需所。对于枪头和刀,袁博文先前就给主事们打过预防针了,说是他另外找工匠。
主事们对不用操心这个自然没二话。东西送到后却傻了眼。新到的枪/头明显比以前的好,刀虽然还没开刃,但那品相一看就知道是好刀。
袁博文把新换了枪头的长枪拿到新兵训练场,点了商泽出来,把长枪丢给他,又抽了一列小队出来,让他们围攻商泽。
商泽虽然不是镖师,但从小在镖局长大,商远拿他当亲儿子看待,一身功夫也是商远一手教导的。
其他新兵都是才入伍没多久,虽然人数多,一对八,但依旧被商泽一一撂倒。
商泽对手中的长枪中意极了,他以前惯用的是刀,但前不久商远染疫,他把自己的刀卖了给商远治病,现在也没有钱买回来,混在新兵营用那些个未开刃的过瘾。
袁博文也很中意,女儿传过来的刀还要开刃,这次就没试验了。
人马筹齐,粮草和其他军需也都到位后,晋州的第二波增援便往郴州进发了。
袁博文松了一口气,总算是把这一关度过去了。回头他又跟谢云溪算账,粮食的价是吴锦丰给的,虽然对比这边的市场压了价,但对他们来说,那也是赚。
棉袍这边的价高,毕竟是手工,一件军需棉袍至少要半两银子,也就是一千多元钱。女儿那边买下来一件二百元。不仅便宜很多,保暖效果也比夹了柳絮和芦花的好,还轻便。
一送过来,几位主事都纷纷点头。不过袁博文并没有告诉他们棉袍的夹层里面是什么。
袁博文没敢把价压太低,总得要符合这边的市场,他给报价四百文钱一件,比以前的报价低多了。
一件棉袍算下来,差不多挣了四百多元钱。
枪头和刀,这边就贵多了,毕竟不是一般消费用品。前不久商远染疫,商泽把自己的刀贱价卖了五百两银子。军需所的刀虽然比不上商泽的刀,但一把也要四五十两银子了,也就是八/九万元钱一把。
枪/头比刀便宜,毕竟用不了那么多材料,一个二三两银子,差不多四五千元一个。
这与女儿那边的买价差距太多了。
很显然军械耗损的情况从上到下应该都知道,之所以没更换没解决,最大的原因还是没钱。
袁博文一上任就动了这个,他是实在看不过去,战场上刀/剑无眼,一件趁手的兵刃太重要了。但他没想到两边的价差这么大。他想压低报价,差不多得了,毕竟光粮食和棉袍就挣了不少,但他不确定自己这个钱粮官能当多久,总不能让接任的没活路吧?
他这边把价报太低了,接下来的人怎么干?
他有路子,可以从另一个世界搞到东西,人家有吗?
军需所众所周知的油水多,他总不能断了后面的人的财路和活路。
夫妻俩思来想去,决定一把刀报价四十两银子,一个枪头二两银子。