关灯
护眼
字体:

我只是个县令啊/青州小县令(151)+番外

作者: 殊宝 阅读记录

姜初围着火堆,烤红薯的香味弥漫,才把她的思绪拉回来。

身上穿着暖和的衣服,围着火堆,肚子已经饱了,但是还在等着吃,这样的日子,姜初曾经梦到过无数次。

“大人,给。”桑紫把剥去一半皮的红薯递给姜初,姜初赶紧接过,桑紫立刻摸了摸耳朵,真烫啊!

“好甜……“姜初吹了吹,咬了一小口。她满足的眯起眼睛。

天气冷了,大家都猫在家里,县衙的事就少了许多,大家就围在一起,烤好的红薯已经被分光了,桑紫又往里面扔。

“不知道倒霉的闻人将军能不能吃上烤红薯啊!”姜初感叹。

闻人图当然吃不上,他正带着士兵翻各家的地窖,抢粮食呢!

杨谙太狠了,直到卫诤任命闻人图为代刺史,闻人家又出了护国公,他每天装作要争着人去淮阳。

实际,直接命令淮阳的富商,员外,悄悄的逃了淮阳。

短短一个月,富商们除了铺子里面装门面的东西,其他都搬空了,淮阳码头每天来往的商船多得很,谁能想到这些人直接放弃淮阳这块肥肉。

淮阳的商人们,更加腐烂,十个人有几个人手里有人命,闻人图的性子大家的知道,钟刺史都死得这么惨。

大家直接吓破了胆,所以杨谙的命令一到,所有人都开始行动了,毕竟大方的杨谙直接划了一块府城,给大家搬过去。

琢州,琢州刺史是杨谙的子侄,杨丞析,这个子侄不一样,这家是最偏远的旁支,没有杨谙,连饭都吃不上,一家子都对杨谙死心塌地。

然后,闻人图还在找苦哈哈证据,东西都被转得差不多了,因为钟之铭的前车之鉴,大家都很小心,每天过得寡淡得不行,然后闻人图进行得很不顺利。

他本想着来日方长的,然后,有那么一日,淮阳的富商说要去参加商会,结果一去不复返。

闻人图觉得不对,叫人去家里查看,好家伙,只剩屋子和下人,还有不重要的小妾了。

夫人,孩子什么的,都早就走了,闻人图查路引才知道,最近一个月,这些人的家眷,都陆续以回娘家,看姐妹啊什么的理由,走光了。

剩下的人,真的,闻人图差点要出钱自己养了,这些人真狠啊!除了大件没办法的,其他都带着了,带不走的粮食,有的直接浸了水。

这些被扔下的人,连口粮都没有。

闻人图就带着士兵一家一家的搜刮,全是家具,倒是精美值钱了,可是一下这么多,很难卖的。

然后又把泡了水的粮食分给这些下人,让他们暂时糊口。

淮阳的铺子,一下子关了九成,连花楼的关了只剩一个,只剩些土生土长的小商人,百姓们都陷入了恐慌。

闻人图已经在心里骂了卫诤半个月了,他也顾不得许多,一边写信给姜初求助,一边直接派人接手了淮阳的盐场。

原来的管事和将士,他直接充军了,全部去军营里面打杂。

姜初接到信直接惊呆了,杨谙也太果断了,也够狠,衣食住行,百姓最重要的衣食直接被断了,他就不怕淮阳动乱么。

姜初赶紧去买布匹和日常用的生活必需品,例如糖之类的,还有粮食,送去淮阳。

为此还和季师爷闹不愉快了,季师爷觉得姜初在拆杨谙的台,他劝姜初:“杨大人只是逼叛徒闻人图让出刺史,肯定不会放任不管的。”

是的,现在闻人图在季师爷心里是叛徒了。

姜初充耳不闻,她把季师爷交给孔华说服,她继续跑遍了青州的商户,送去淮阳几船东西。

显然季师爷没怎么被说服,他几天都不和姜初说话,他根本拿姜初没办法,他目前还是信任姜初的,所以他认为姜初是心软,心疼百姓。

他不理姜初,也没写信告姜初的状,这样姜初就很满意了。

姜初的东西解了闻人图的燃眉之急,淮阳的百姓和周边的村子也安定了下来,而且太子那边也去游说有品德的商人来淮阳。

没钱买算什么,闻人图有盐了啊!太子做保,闻人图可以直接拿盐换,还是有很多商人动心的。

姜初带了信给闻人图,她提议去翻翻这些有钱人在城外的庄子,肯定有地窖之类的东西,搬空城里的东西就要很小心了。

姜初不信城外的庄子也能被搬空,毕竟闻人图的士兵现在养成到处巡逻的好习惯,空旷的路上有奇怪的车队,不可能没人看到的。

城里还能用生意货物进出的理由,庄子可说不清,用来游玩宴客的庄子,可一般都只有进的。

闻人图大受启发,他忙着安抚百姓,都忘了这些庄子啊!

他大方的给姜初回送了一船盐,其价值可超过了姜初送的东西。

姜初都在青州都租了两个仓库了,本来准备给淮阳补交的赋税,因为钟知铭是个那样的人,姜初一直没给,现在换了闻人图,她就暂时放着吧。

等闻人图缺粮了再给呗。

至于季师爷,在看到这一仓库的盐,他总算高兴了一些,姜初就哄他,等年后,京城稳定一些,她就把盐送去给杨大人。

然后,季师爷就彻底不生气了。他主动帮着整理仓库,登记重量。

不管闻人图如何焦头烂额,姜初能帮的都帮了,所以她感叹了一下,继续美滋滋的啃红薯。

“大人,下午我们出去走走吧!”孔能拍拍肚子,他好撑,不想再坐着不动了。

“行,我们去看小维演戏吧!”姜初拍拍手,她也想动弹动弹了。

第123章 我命由我不由天