我只是个县令啊/青州小县令(158)+番外
乌先生正和孔华对饮,京城的繁华之下透着数不尽的肮脏,两人已经好久这么轻松过了。
与青州县衙的热闹相比,京城的杨家就不那么舒心了,本来每年宫宴之后,大家都会自觉的来杨府,通宵达旦,聊天喝酒。
甚至,比宫宴还热闹。
可是今年,足足少了一半人,杨谙心里愤怒,但是不得不打起精神,招待客人。
可是往年,都是杨谙高高在上的坐着,然后就会有数不清的人来敬酒,而他,只需要喝一口茶水,都会有人感恩戴德了。
杨谙有些头疼,他今年好像太不顺利了,他想找长清大师算一算,可是因为钟知铭的事,长清大师以闭关的借口,不见他了。
而且皇帝的态度让他有些琢磨不透了,为什么皇后怀孕,他没有很高兴,而且,太子也不急。
有人敬酒,杨谙回神,他端起茶杯,笑着勉励了几句。
杨谙看着这些并不精明强干的官员,还有很少的杨家人,杨谙握紧杯子,没事,只要兵权在他手里,就没人可以撼动他的地位。
至于人,总会趋吉避凶,知道如何才是正确的选择。那些背叛的人,就算投靠太子又如何,他总不会放过的。
闻人老匹夫,就让你先高兴一下吧!
闻人家当然高兴,不用背着杨家走狗的名头,老将军吃饭都能多吃一碗。
老将军也怕杨谙来阴的,所以家里也养了很多护卫,每天都不懈怠的训练,而当年为了取信杨家,一直对外说是文弱书生的闻人老爹,闻人召景。
也开始在自己的练武场,舞着两个大铁锤,虎虎生风。
闻人雅也换上短打,跟着自己爹练武,可以说闻人家唯一不会武功的,就只有闻人夫人了。就是闻人老夫人,年轻时候也是上过战场的。
但是一家子都瞒得很好,所有人都只知道闻人家只有闻人图会武艺,所以杨谙才放心的把淮阳兵权放心的给闻人图,还大方的让闻人图带着旧部。
不就是因为闻人家独木难支么?
这个年,注定也是闻人家一家人,开心自由的一个年。
第128章 春
县衙一直到了大年初七才上衙,大家都喜气洋洋的来见姜初。
姜初准备给大家开个会,说一说今年要做的事。姜初来的时候,李石正被大家围着,脸色通红,很不好意思的样子。
“怎么啦?”姜初也跟着看李石。
李木就大声道:“大人,我哥要娶媳妇了。”
王大山也打趣:“大人,这小子有福气,那丫头可是我们那条巷子最漂亮的姑娘。”
张涛立刻叫到:“王哥,我要告诉嫂子,你说别的姑娘好看。”
“去你的,别捣乱。”
“哈哈,那本官先恭喜李捕快啦!”姜初也跟着笑。
李石忍住脸上的热意,“大人,八字还没一撇呢,我们只是见了一次面。”
李木拆台,“骗人,我看见你给杏儿姐姐送吃的了。”
李石揪着弟弟的耳朵,“你小子,跟踪我啊……”
姜初也道:“父母之命媒妁之言,我看稳了,本官凭借多年看话本子的经验,还可以帮你出主意。”
李石赶紧摇头:”大人,不用了。“
等孔华抱着本子过来,大家才安静下来,姜初就清清嗓子道:“今年我们接下来首要任务就是县试,你们负责通知到各村,时间是二月初八。”
“然后就是春种,若是有点人家没留好麦种,要及时上报,县衙可以提供一份。”
孔华又补充了一下注意事项,大家都激情,满满的去做事了。
关于县试,去年姜初就在书院提过了,此次贴出正式公文,书生们都很激动。
每个读书人都有一个官梦,特别是平常人家的孩子,读书考官是唯一的出路。
至于题目,姜初可出不来,是乌先生和孔华商量着出的。
姜初每天负责下乡,去村子里查看民情,县衙的粮库也又堆满了,多亏了洛娘子帮着买的粮。
至于淮阳,闻人图也知道长清大师要求修河堤和码头的事,可是他没钱,朝廷也不拨钱,淮阳的商户被杨谙弄走,现在还没恢复。
只要商人带着货物来交易,但是没有商人敢买铺子,怕买了得罪杨谙。
闻人图没办法,只有带着士兵先去简单的修理河道,又要忙着关心春种,一时间分身乏术。
荀副将都忙得没时间练武了,闻人图知道这样下去不行,他直接发布了招贤令,准备招些有志之士。
时间一晃而过,在县试进行的时候,春小麦也顺利种下,由于年前的大雪,水资源丰沛,小麦很快的发了芽。
姜初正坐着看考生的卷子,她深入学习才一年,她还不具备批改试卷的能力,所以她都是看乌先生和孔华批好的。
看着考生们的答卷,她自己也学到了很多。
昌国的考试是不糊名的,所以姜初看的试卷有些名字她都认识,毕竟她去了书院好几次。
“这个丁公子答的不错嘛!”姜初正看到丁饶历的试卷,这丁家有点东西嘛,长子是状元,次子也很不错。
试卷被批了甲,两位先生意见都统一,看来前三名没跑了。
此次来参加县试的学子只有几百个,相比青州的人口来说,算是少的了。
几百份试卷,乌先生和孔华,批改了七天才批完,又斟酌了两天,才把名次定好。
县试过后的第十天,公布了成绩,虽然只是一个县试,大家还是比较在意名次的。
青行书院的学子也约着来看布告。