我只是个县令啊/青州小县令(177)+番外
孔父停下脚步,“姜大人?他就是姜大人?”孔父收到过两个儿子的来信,大儿子言语间对姜大人很是赞赏,小儿子更是夸姜大人对他好。
他们老两口早就心存感激了。
“对啊,果醋还有没有啊?”孔能咽咽口水。
“有有有,跟我来拿。”孔父把果醋给孔能搬走,又翻出一些炒黄豆,还有糖,送去给姜初吃。
“姜大人,您先吃着,我去准备吃的。”孔父客气的把东西全部放在姜初面前。
姜初正在低着头喝果醋,闻言赶紧道:“孔伯父叫我姜初,或者小初就好。”
孔母早就叫亲切的叫小初了,“你快去做饭吧,我和小初说说话。”
得,孔父知道该叫啥了,他点头,温和的问:“小初有什么忌口的,和喜欢吃的么?”
孔能插话:”和我一样。“姜初点点头,她没啥不能吃的。
孔父又看向周行,周行赶紧自我介绍:“伯父,我叫周行,我也一样。”
孔父下去做饭,孔母慈爱的看着三人喝果醋,时不时问一些话,其乐融融。
孔父的手艺极好,姜初和周行直接吃撑了,腆着肚子在院子里面走来走去的消食。
孔能正和父母说着话,说着自己在青州的生活,时不时传来哈哈大笑,姜初在院子听着,忍不住露出笑容。
等消食差不多,孔母又来拉姜初说话,虽然很扫兴,姜初还是道:“伯母,我希望你们搬去卫府住几天。”
等向威一死,京城要乱了,杨谙肯定会气急败坏,自己最近和向威走得近,不确定会不会被怀疑。
孔母不追问,也不拖沓,立刻答应:“好,我们什么时候去?”
“明天一早就去。”姜初松了一口气。
“那我们收拾几身衣服。”孔母道,孔父也笑道:“能和卫大人住一起,那可真是太好了。老夫也很崇拜卫大人的,哈哈……”
清晨,孔家父母被孔能送去卫府,祁府的人也背着包袱,去了卫府,然后姜初再无后顾之忧,悠哉的逛起来京城,她第一次来这昌国最繁华的地方,可以好好的看一看了。
卫诤和太子也得知姜初居然策反了向威的枕边人,太子很是想见姜初,他默默的盘算了一下,他的人已经靠近了京城。
周莘在朗州也出兵悄悄控制住了杨家在各地的人,特别是有兵权又对杨谙死心塌地的杨丞兴。
事情这么顺利,多亏了杨丞科一家,杨丞科被暗杀,死里逃生,愤怒之下,一家人就投靠了孟家,也就等于投靠了太子。都是曾经得杨谙信任的人,当过兵部尚书的人,就算丁忧了,一还是有些人手的。
更何况杨丞科的小叔叔在荆阳,手里是有兵马的。
这么有用的一家人,太子捏着鼻子收下了,然后得知了很多有用的消息,甚至自己身边的钉子都被拔去了几颗。
现在最重要的就是楚将军,只要控制住他,杨家就完了。
季管家明显感觉到了,他的消息没有那么顺利了,他感觉杨府的天越来越暗了。
他忙着派人出去打探消息,同时告诉杨谙。
第144章 皆下品
杨谙听着季管家的禀告,突然低低笑出了声:“季安,你说,我杨家要完了么?”
季管家看着已经年老的杨谙,是他跟了一辈子的主子,他见证了杨府是如何从蝼蚁变成人上人。
他认真道:“老爷,杨家有皇上和娘娘,还有太后……”所以杨家不会倒的,除非换个皇帝,皇帝和杨家是分不开的。
皇上无法忤逆自己的母亲,对皇后又心软。
“哈哈……”杨谙笑了起来,“世人都骂我杨家靠着女人,可是,却也看低女人,只要我不会有反心,皇上就不会对我下手,我就算没了权利,那又如何,我依旧锦衣玉食啊!”
“而我杨家,只要有我的协儿,注定会东山再起的。”他的儿子是天生将才,而正义,是握在拳头里面的。
所以,杨谙自信自己不会有事,至于其他背叛自己的杨家人,他为何还要去管?不过,还没到最后,他还是舍不得手中的权利的。
“季安,有些不听话的人,是时候清理一批了,太子和卫诤,不是要追求公平正义么?把这些人的罪证教给他。”
“还有我的堂兄弟杨宽一家,我的好侄子杀了那么多人,如今是太子的人了,就不用帮他掩饰罪状了,我倒要看看太子要怎么做?”
“是,老爷。”季安又提起姜初,“姜大人已经来京城一段时间了,要让她回去了么?”
杨谙沉吟了一下,“等协儿二十四岁生辰之后吧!”
毕竟长清大师是让儿子二十四岁后才能回,他写信之后就有点后悔了,后来协儿一直没回来,他还放心了几分。
突然回来,既然长远大师说姜初送协儿回来,可以化解这二十四岁的箴言,就让她再呆两个月吧!
“不过,这姜初在京城认识的人很多么?怎么一直在外面。”杨谙觉得姜初有点不识抬举,能被一直留宿杨府的官员,可只有她一个,也是看在协儿的面子上了。
结果,姜初来京城快半个月了,就只在杨府住过一晚。
季管家因为桃香的描述,对姜初很有好感,他并没有派人盯着姜初,就是阿大他们最近都被他派出去做事了,桃香又天天陪着自己的妻子。现在姜初身边没有一个杨府人。
不过作为掌握京城很多信息的季管家是认识孔能的,所以他道:“跟在姜大人身边那个是孔能,或许,姜大人去孔家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