我只是个县令啊/青州小县令(46)+番外
“实在是家里丑闻,我娘一时糊涂,害了我爹性命,来投靠我这妹妹,我这妹妹知情包庇,又不让我说,我为难不已,一方是爹,一方是娘。”桑家宽带着哭腔道。
“哦。那本官问你,你说你娘杀了你爹,可有证据,你可在你们县报官?”
“这......”桑家宽迟疑,他是出去回来就发现爹死了,娘不见了,地上又有枕头,才有此怀疑,但是此时肯定不能这么说啊,只能含糊道:“家丑不可外扬。”
姜初点头,啥也没有就好办了,直接问道:”桑家宽,你要告母么?“
桑家宽有点懵,不明白事情怎么变成告母么,不是大义灭亲的揭发么?就算他没读过书,也是听人讲过的,子女到县衙告父母,不管因为什么,都要先挨板子的。
所以一时不敢直接回答,只说,“大人,小人想见见桑紫。”
李石一脚就把人踢翻,骂道:“大人问你什么你就答什么,桑紫姑娘是你想见就见的么?”
“我...我...”桑家宽翻倒在地,嗫嚅着不敢说话。
李石又是一脚,“你是什么身份,在大人面前也敢自称我。”
姜初......姜初在心里默默的夸了一声干的好。
“桑家宽,你要告母么?”姜初又问了一遍,声音像是诱导。
桑家宽只得认错,“大人,是小人财迷心窍,胡言乱语,求大人恕罪,小人这就离开青州,不来打扰小妹和娘。”
不认错,桑家宽怕自己被打死啊!
姜初不可思议,没想到桑家宽居然这么胆小,害自己想了好多话都没用上,该打的板子也打不了。
一直躲在旁边听着的桑紫泪流满面,感激的看着姜初,姜大人,您又救桑紫一次。
姜初没话说了,示意李石继续把人关起来。桑家宽吓得大叫:“大人饶命,大人饶命啊!”
李石立刻捡起地上的布团又塞回去。
“因他是你哥哥,他问你要钱的行为,并不违法,本官判不了他。”不得不说,孔华的话还是影响了姜初。
“多谢大人,已经足够了,就让他回去吧!”桑紫并不敢奢求太多,也对这个哥哥没了一点情谊。
李娘子就在大牢住了一晚,就被放了出来,连桃香苦口婆心劝告的话都没用上。
桑家宽直接被驱逐出青州,让人纠结非常的事情就这么解决了,民不报官不究,至于李娘子的话就当是年纪大了胡言乱语吧,反正又没立案。
但是姜初对律典的不信任,让孔华觉得应该找乌先生谈一谈,加点功课了。
当然此时圆满的姜初并不知道这一噩耗。
乌先生也非常认同,桑紫一家的事,乌先生也是知道的,毕竟就住一个院子,所以乌先生对姜初的徇私枉法并不满意。
只是人都是有私心,有自己的喜恶,加上从乌先生来了县衙,桑紫恭敬又周到,李娘子更是经常做好克化的点心,也就睁一只眼闭一只眼了。
只是,当官的人怎么能按照自己的喜恶行事么?如今按自己喜恶行事的官员那个不是祸乱朝廷,乌先生不希望姜初变成这样的人。
所以用心准备了大量的功课和典故。
第37章 一起背律典吧
姜初正如往常一样去找乌先生上课,然后发现被加课了,而且乌先生居然非常无理取闹的拿出一本可以砸死人律典,叫姜初背诵下来。
”不是,乌先生,您是不是拿错了,这么厚的书我怎么可能背的下来,而且晦涩拗口。“姜初简单翻了两页就觉得眼晕。
乌先生摸着自己的胡子,笑眯眯道:“大人断案正需要,不拘时间,大人一年之内背下来即可。”
姜初眼珠子一转,提议道:“不如让孔主簿背吧!他背下来也是一样的,我可以问他嘛。”
“大人保证孔华会一直在大人这里当一个小小的主簿么?”乌先生问道。
“当然。”姜初非常自信,反正自己的身份被太子一方知道了,自己这县令肯定是做不久的,这么一想,觉得更没必要背了。
乌先生没想到姜初居然如此自信,语塞,只得用戒尺轻敲一下姜初的头,“莫要多说,拿下去背,先生我要抽查的,背不出来,就抄。”
姜初缩了缩脖子,沮丧的走了。越想越气,不能自己一个人受折磨,干脆大家一起背好了,难道主簿不办案么?捕快不办案么?
除了孔华,人家本来就熟知律典,其他人都晴天霹雳。
“大人,我们识字不多啊。”李石苦着脸道,后边的捕快们一起点头。
姜初不听,义正言辞的道:“本官是为了你们好,多读书才能变聪明,难道你们想一辈子做个衙役么?”
众人齐齐点头,姜初瞪眼,又只能苦涩的摇头。
“行了,快去买书吧,我出这么多钱给你们买律典,可别辜负我的厚爱啊。”姜初不舍的把银子交给李石。
书本贵重,就两人一本,都要姜初三十几两,够普通人家很多年的嚼用了。
看姜初发钱,孔能立马凑过来,“大人,我的自己买。”
姜初摇头,“孔大个,你不用背。”
孔能眼巴巴的看着姜初的荷包,姜初想起自己在淮阳说回来要发赏钱的事,这几日都忙忘了,才花去一笔钱突然有点舍不得。
立刻把目光移向孔华,“孔主簿,大家跟我去淮阳辛苦了,你给发赏钱吧!”说完不等孔华说话,快步离开。
孔华摇头失笑,看着眼巴巴看着自己的弟弟和突然出现的谢辰,只能去取钱。
知道此时的季师爷觉得姜初大难不死,要庆祝一下,也给所有人发了五百文,一时间整个县衙都弥漫着喜气。