我只是个县令啊/青州小县令(89)+番外
住牢里最久的张,周两家人,麻木的看着。
古老爷的妻妾在姜初的开导下,每天随时在打架,古夫人也是个狠人,一对多,她都能抓住一个人,咬定不松开。
受到启发的胡管家,带着关在一起的下人,对古老爷发动了攻击。
是的,都是他逼得,没有他,我们怎么会犯罪?
所有人都这么想。
牢头小甲就负责看着,不让人打出人命。
大川送姜初出牢房,天已经黑透了,他在旁边打着灯笼。
小声问道:“大人,真请大夫啊?”
林木赶紧竖起耳朵听。
“当然,本官说话算话,当然只请大夫了。”姜初加重了只,大川秒懂。
“大人英明。”
林木也敬佩的看着姜初,然后辞别。
“今天常家所有事,都多谢大人了。”林木长揖一礼。
“无妨,不过我倒是好奇,梦先生怎么对这常家如此上心?”
林木苦笑:“说来话长,等常家事了,再来拜访大人。”
姜初点头,桃香提着一个篮子走了过来,上面盖着布。
姜初指了指,“这些馒头你带回去吧!谢大人肯定饿了。”
林木接过,再次感谢姜大人的贴心,他也饿了,他觉得姜大人是故意说给谢大人的。
这样他才不好拒绝,毕竟谢大人哪里吃得了这么多。
然后事实证明,林木他想错了。
谢辰守了一天早就饿了,这常夕醒的太快,他不能出去吃饭,常夫子根本不想吃。
所以没人给他准备吃的。
林木一回来,谢辰就闻到了馒头的香味,是李娘子的手艺。
“不错。”谢辰直接拿过篮子,给三人一人分了两个,就开始吃了。
然后林木就眼睁睁的看着篮子见了底,根本不饱的他根本不管在去要。
还是常夫子吃不下,递了一个给他。
至于常夕,牢里的伙食并不好,她过了八年的锦衣玉食的日子,已经吃不惯了。
她也饿极了,从醒来就跪在娘身边的她,此时也沉默的吃着。
“两位为老夫一家奔波一天,老夫尽连饭食都忘了准备,真是惭愧。”常夫子愧疚道。
“夫子不必说这样的话,夫子不记得了,但是夫子家对小子有活命之恩,小子现在只是尽绵薄之力而已。”林木赶紧道。
谢辰也开口:“职责所在而已。”
常夫子不再多说,他的心绪烦乱,看着还躺在床上的妻子,愧疚不已。
如娘,我如此无能,连灵堂都还没给你搭起来。
又看看形容呆滞的常夕,他恨不得回到自己不自量力说话那天,把自己掐死啊!
林木也想到了灵堂的事,摸了摸自己的荷包,今天带的钱不多,但是请几个人还是够的。
虽然天色已经晚了,但是怎么能让人连守灵的灵堂都没有呢。
他出了门,厚着脸皮去敲门。
很快常夫子家附近就热闹了起来,还引来了巡逻的捕快查看,王大山和张涛,他们见过林木,所以在问过后知道谢辰也在就走了。
林木的钱没花出去,但是灵堂很快的搭建起来,搭的简陋,并不需要多少时间。
所需要的一些麻布,是常夫子早就准备好的。
“常大哥,嫂子去了,怎么不来叫一声?”有汉子埋怨。
几十年的邻居了,虽然平常来往不多,但是还不至于如此冷血。
“来老弟,我......”常夫子感动的说不出话来,看着在家里帮忙的人。
有妇人去看了已经干净换衣的常嫂子,放下心来,看着跪着的常夕,打量一会。
问道:“这是常夕吧?”
眼神在料子极好的衣服上打转。
说起来,他们已经很久没见过常家闺女了,只隐约听人提过嫁人了,再问就不知道了。
常夕低着头不搭话。
妇人心中好奇,但是现在也不适合多问,能这个时候来帮忙的,都不是多坏了。
所以想的不多。
谢辰早就隐藏起来了,他在青州的也很出名,都是凶名在外,这个时间点,要被人看到了,常家会遭遇不好的猜测。
至于谢辰为什么这么有经验,因为他在某一次夜里饿了,跑出去吃过宵夜,结果太好吃了,连去了三碗。
然后就有传言说,摊子老板犯罪了,谢辰是来盯着的。
还是带着姜初去友好的和老板聊天,故意让人看见,才打消了这个流言。
然后就是摊位生意火爆,谢辰再没去过,因为太难排队了。
“常大哥,棺材准备了么?”事情弄得差不多,见手里没事了,有人询问。
常夫子带着人往一个屋子走,“准备好了,我自己学着做的,虽然不好,但是可以躺人了,专门按照我和如娘的尺寸做的,躺着可舒服了。”
常夫子打开锁,里面放着两口他口中的“棺材”。
看着眼前充其量算是木箱子,连漆都没上的,众人有些沉默。
但是想到常嫂子一直病着,自然知道药,有多费钱的。
没人不识趣的,有人上前自然的问:“哪一个是嫂子的啊?常大哥好手艺,磨的好光滑。”
上了一点年纪的在家给自己准备棺材,是很常见的事。
常夫子今天第一次露出笑容,指了指,“这个,如娘可喜欢了,她说躺在里面舒服呢!”
这是他能为如娘做的事,如娘满意,他真是太高兴了。
林木本来想说去买一副的,但是看着常夫子的样子,没有再开口。
如娘就这样面容安详的躺在丈夫做的小家里。