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历史同人)穿越到安史之乱当医生(127)
周满也曾这样看他。
他们是那么憎恨侵入自己家乡的敌人。
从靠近史朝清的那一刻起,周满就一直在等待能下手的机会。可突变发生时,他却丢了匕首,趁着一瞬的混乱把自己推了出去。
他身手很好,反应也快。
如果他想,本是有复仇的机会,让那高高在上、蔑视众生的大将军也尝尝失去亲人的滋味。
可到最后,他还是做回了那个大唐缁衣不良人,选择保护身边的人。
大河在滔滔声中远去。
那支曾展示给周满看的瞳孔笔,抵在李明夷的手心。
他比任何过去一刻都庆幸,庆幸带来这支笔。
庆幸,在那个黑暗的雨夜里,他曾和周满分享过一束来自未来的光。
“好了。”
听他说完来历的黄老大向后扫视一眼,严肃了眼神道:“既然是受燕军胁迫,也没有戕害百姓,此事也怨不得他。你们不要忘记真正的敌人是谁,别把刀子捅错了人。”
听到首领的话,众人脸上的不忿才算消减下去。
黄老大转眼看着李明夷:“现在南边不安全,你还是暂时跟着我们,等朔方军有了消息,再回九门吧。”
眼下也没有更好的选择,李明夷点点头:“多谢你们。”
此地不算安全,义军稍作休息,就选择继续北上。
为探消息,他们准备先赶往相距九门不远的赵县。
现在靠南的邯郸一带仍有燕兵,并且根据之前史思明的布局,应该很快就有大批从洛阳支援来的援军。而再往北的博陵一带,又有支持安禄山的张献诚等地头蛇。
河北十七郡组成的战线,在分割了燕帝国的同时,实则也始终处于腹背受敌的困境中。能撑到郭子仪赶来,已经算是个奇迹。
和刘镇驿的交谈中,李明夷了解到,他们都来自行唐县。而刚才被称为黄老大的中年男子,就是这支义军的首领黄同云。
和大名鼎鼎的战神郭子仪不同,这些名字李明夷听都没有听说过。但某种意义上来说,就是这些籍籍无名的普通人,用一道血肉铸成的防线,彻底改变了这个帝国本来的命运。
在进入赵县之前,为了安全起见,同时也恢复体力,他们先缩在山林里躲过白天,直到夜幕重新笼罩,才小心翼翼地靠近赵县周边的一个据点。
“大家小心。”
黄同云拔着刀走在最前,确定周围无人,才向后扬手,示意众人跟上。
越接近九门,就等于越接近主力战场。
如今那里究竟是什么情况还未可知,朔方军虽然人数上压制,但史思明部毕竟做了这么久的地头蛇,胜负确定之前,还不能掉以轻心。
所幸这一路都没遇上燕兵。
可心才刚刚没放下一刻,进入赵县的义军据点后,惨状便直接映入视野。
十几具义军的尸体,正横七竖八地倒在地上,血泊还未凝固,粘稠地在地上蔓延着。空气之中,仿佛还残余着冷冰冰的杀气。腐臭的味道,吸引来了附近的野狗,正龇牙咧嘴地想要靠近。
刚看到这一幕,就有人不忍心地别过头。
“去,去!”刘镇驿拿刀把野狗吓唬跑,转头凝重地看着黄同云,“老大,看样子附近可能有燕兵,我们要不要先撤?”
黄同云眼眸转动,目光一寸一寸地环顾四野,观察这里的情形。
“你干什么?”
正当他们小心地探查情况时,忽然有人低呼一声。
众人回头看去,只见那个他们救起、自称医生的年轻男子,还穿着燕人的衣服,正以树枝拨弄着地上的尸体,仿佛想要寻找什么。
“他们是义士!”
义军中的一个少年立刻走上去,用力扯开他的手,冷冰冰地警告:“你最好放尊重点。”
“我知道。”李明夷垂眸看着地上惨死的人,眼神平静,却并不轻薄,“我只是想确定他们的死因。”
闻言,钳住他手腕的少年冷笑一声,似乎觉得荒唐:“你是瞎子吗?”
他们的血还淌在地上。
还能有什么死因?
“正常尸体如果到这个腐败程度,血液肯定已经凝固了。”李明夷任他泄愤似的抓着,没有挣脱的意思,但也没有闭嘴。
他的视线落在地面上粘稠、发暗的血液上:“而且这些血液的粘度很不正常,说明死者在外伤之前,已经有了异常。”
“你少信口污蔑!”
“够了。”听到这番对话的黄同云以眼神示意同伴冷静,提着灯走过来,仔细看了看地上的尸体,接着才抬眸看向李明夷,“的确不寻常,这到底怎么回事,你知道吗?”
方才他们没忍细看,如今被这人提醒,才察觉出尸体的诡异之处。
不仅血液粘稠发黑得像焦煤油,尸体张开的嘴巴里也有些发蓝紫色,在光线下还能看见密密的血点。
难道是中毒?
可燕军杀人,还需要这么大费周章吗?
说话的同时,他伸出手,想要揭开尸体的衣服看看。可还没碰到一点,就听见身边这人立刻喊了句别碰。
“他们很可能是先得了疾病。”
李明夷顿了顿,看了眼还抓着他的少年:“可以先放开我吗?”
“二牛。”刘镇驿也走了过来,拍拍少年的手臂,“快松手,别和自己人内讧。”
“谁和他是自己人?”
叫二牛的少年悻悻松开手,抱着手臂准备听他说说倒是怎么回事。
李明夷用树枝挑开尸体的衣襟,果然看到了更多的出血点,且颈、腋等部位都有黑红色的小包块肿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