关灯
护眼
字体:

(历史同人)穿越到安史之乱当医生(132)

作者: 向晚鲤鱼疯 阅读记录

血色素正常,不像有失血的外伤。

确定没有最严重的急性问题,李明夷开始逐个检查他每个器官。

郭子仪颇亲切地打量着面前凑得极近的这张脸,不经意般聊起:“听说你曾行植皮之术,又能接续骨骼,不知是世人误传,还是确有其事?”

李明夷一边低头继续查体,一边回答:“这些是我做过的手术。”

“世上竟真有此神奇之术。”话虽这么说,郭子仪的语气中却并无惊讶之意。

反而是李明夷的眼神逐渐疑惑。

这具戎马半生的身躯,除了年老带来的不可逆改变,就是沙场磨砺出的老毛病,但对于眼前的老者而言,至少都有一二十年的病程,看上去也并未给他带来急性的疼痛。

又为何偏在眼下,在和史思明决战的节骨眼上求医?

郭子仪却抬眸看他:“那依先生看,老夫得的是什么病?”

李明夷对视着那双老道的眼眸,坦诚相告:“将军肘上有压痛,平时抓举或提物的时候应该会感到疼痛;还有您双膝关节有些退变,走路时恐怕不太轻松。”

网球肘,膝关节炎,这些慢性疾病对于对方这个年龄实在太正常了。

值得郭旰“贻误军机”的评价吗?

听到他的回答,郭子仪面露欣赏之色:“先生果然名不虚传,只是老夫还有个问题想要请教。”

他徐徐起身,负手而立,含笑问道:“既然手与足都有疾病,那么先生会如何应对?”

李明夷的目光随之上抬,落在那张随和从容的脸上:“这两种疾病都没有生命危险,在不冲突的情况下可以同时治疗。”

“那若是一处突然急变呢?”

这个问题,问得实在有些莫名其妙。李明夷不知道这位中唐大佬到底揣着什么心思,只照实以答:“根据急变的情况,优先处理有危险的那边。”

郭子仪似乎很满意这个回答。

他倾身相对,笑容和煦:“老夫也是这么想的。”

说罢,他朝身边的将领侧首道:“诸明,把召令给他吧。”

李明夷正还一头雾水,那人得令,向他递出一封书信。

直到这时,对方才亮明真正的意图:“这封信本该直接交给先生,不过难得能遇,所以郭公想亲自和你谈谈。”

正看着信的李明夷却倏然抬眸。

信上的文字不多,言简意赅——

而今守卫潼关的大将哥舒翰病重,宰相杨国忠以军令召集全国名医赶往救治,此前因植皮术传出名声的李明夷也在名单之列。

郭子仪今天特意见他,绝不只是为了传达这个看似合情合理的军令。

尤其,发令之人是杨国忠。

他深深注视着眼前镇守河北、功炳史册的大将军,试图在他和蔼的表情中找到答案。

而对方却回之以一道深长的目光,反问:“先生有把握治好他的病吗?”

李明夷刚想回答。

一道乍然闪现的灵光忽然让他声音停顿。

这个“他”,到底是指病重缠身的哥舒翰。

还是貌似好意的杨国忠?

见他似乎意识到什么,郭子仪身侧的中年将领又轻轻补了一句:“哥舒将军若病不能愈,便不能出兵抗燕。于先生而言,治病可能是私事,可于将军而言,便是国事。”

对方提点到这个份上,只需稍加思考,就能明白其话外之意。

哥舒翰病重,便不能出兵。

杨国忠急切为其寻医,显然是想逼他出兵。

在疾病表象之下的真正矛盾,其实是帝都选择是否要东出潼关、直接抗燕。

——尽管河北战场正打得如火如荼,安禄山定都的洛阳,才是燕帝国目前的核心所在。

也是唐军面临的第一战场。

潼关地势险峻,自古就有天下第一关的称号,具备易守难攻的优势。从正月到现在,一路南下如履平地的安禄山被卡在潼关前足足四个来月,再也没有往前推进一厘。

而现在,河北的情势也在逆转。

两头着火,就像手足两处疾病,安禄山此刻一定在愁如何应对。

但若是哥舒翰此时出兵,战局急变,这个抉择就不需要纠结了。

兵败,安禄山只能选择直接北撤,以全力会师河北的史思明部,保住一半江山。

兵胜,那就更简单了,一举拿下西都长安,彻底改朝换代。

现在的他没有以全力支持岌岌可危的史思明部,显然还放不下兵胜这个令人垂涎的可能性。

而对于关内的唐军而言,只要据守不出,就能够牵住这头胃口不小的饿狼,间接地减轻朔方军的压力。

相反,一旦出兵,直面一路赢来、残忍凶悍的安禄山大军,那谁输谁赢还真不一定。

哥舒翰征战沙场数十载,李明夷这个外行都能想通的道理,他绝不可能不清楚。

至于杨国忠。

他是安禄山举旗起兵的直接理由,这场战争的矛头所在,若不拿出点战绩和作为,实在难平民怨。更不用说这几个月来郭子仪屡建奇功,把他这个朝廷股肱衬托得如废物一般。

所以,宁可赌上半壁江山,也要保住宰相之位。

眼下的局势,对于局外人、后世者的李明夷而言并不难理解,但战火下的大部分普通人却只能窥见眼前的一角,很容易被杨国忠的表现迷惑。哥舒翰索性直接托病,就成了最不出错的拒战理由。

而对正准备与史思明决战河北的郭子仪来说,不管是为了帝国的大局,还是眼前这场胜负,都不可能支持哥舒翰出兵。

所以郭旰说这是军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