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历史同人)穿越到安史之乱当医生(136)
走在最后的谢望脚步忽然顿住,却像联想到什么一般:“你方才说偏枯之症病在脑府。”
他还清楚地记得当初张敛陷入杀父疑案,就是李明夷亲手解剖了其父的尸首,用那些神奇的器械打开颅骨,寻找病灶。
林慎也马上记起那些背过的器械,灵光从眼中闪过。
“对啊,既然知道病灶,能否手术治疗呢?”
他越想越觉可行:“民间传闻东汉曹孟德有头疾,华佗曾想开颅以除病灶,只可惜曹公不肯冒险为之。”
若是他们能成此壮举,那整个医学的历史都会开启新的篇章。
只要想想,便令人心潮澎湃。
可惜他还没把豪言壮语放出来,就被对方果断地泼了一盆冷水。
“开颅手术的风险太高了,现在病人的病程已经数年,再勉强手术也没有意义。”
别说曹操不敢,就是李明夷本人也绝不赞同在现有的手术环境下做开颅手术。
且不说感染和死亡的风险,眼下就连最基本的病灶定位技术都没有。脑是人类最复杂的器官,现代医学对其的了解程度都还远远只是沧海一粟,何况如今。
活人毕竟不是尸体,脑叶经不起折腾,在病人没有生命危险的情况下,他绝不愿意冒这个风险。
被他这么一说,谢望也立刻明白其利弊。
林慎不觉驻足,想到那位缠绵病榻的将军,实在不甘心就这么放弃:“难道真的没有别的办法了吗?”
李明夷在前的脚步亦顿了顿。
“没有。”
林慎歪着脑袋瞅着他的背影,憋了半晌,终于忍不住道:“李兄,有没有人告诉过你,你特别不会撒谎啊?”
李明夷回头瞥他一眼:“我没有撒谎,现在做开颅手术就是让病人送死。”
“不是说这个。”林慎小跑两步,大剌剌勾住他的肩膀,偏过头盯着对方那张无甚表情的脸。
总觉得他变了许多。
他姑且把这句戳心窝子的话憋了回去,接着道:“你刚刚和我们,还有之前和那几位老前辈说没有办法,是在撒谎吧?”
李明夷有些意外:“很明显吗?”
林慎重重地点头。
“你以前就算说不能,也会讲出一箩筐的道理,非要把别人说服不可。”
哪会像今天一样沉默寡言?
谢望亦瞥来一眼,用眼神表示赞同。
李明夷被剖析得无话可说,也不得不承认——
客观说来,外周神经切断术虽然风险很高,但总归也算一种办法。
医学上没有百分百的成功,却也没有百分百的失败。
他回望着森严的军营,像是透过重重的阻隔,看到那位烈士暮年的老将最后的顽固姿态。
“如果。”他面对着林慎,轻轻开口,“治好了一个人的疾病,可能会改变上万人的命运,你会怎么选择?”
摆在眼前的,无疑是个经典的火车难题。
他是问林慎,也在自问。
临行前郭子仪已经百般暗示,给出了最理性的答案。可真正站在哥舒翰面前的那一刻,作为医生的使命感却在不停地迫使李明夷想出更好的治疗方案。
“我不知道。”
林慎抬抬肩膀,坦荡地回答。
他收起玩笑,定定看着眼前之人——
“不过我认识的那个李明夷,是不会考虑这么多的。”
不管是救治一个妓女,一个太守,还是一个不知身份的异族少年。
以前那个李明夷什么时候会权衡救人的利与弊?
“对于烧伤的患者就要考虑植皮,遇到骨折的患者就要判断最好的术式。”
林慎重复着对方那句刻进他脑海的话,认真反问:“这难道不就是李郎的道吗?”
一阵风潮低低卷过地面,吹飞浮尘,也将李明夷的衣角掀动。
他就这样久久立在原地。
林慎一时上头把心里话都倒了出来,见他如此,挺起的架势立马泄了下去。
毕竟他曾受教对方许多,这人姑且算是半个师长,这样说……会不会有点太冒犯了?
可质疑的勇气,那是自己足以和对方并肩的理由。
林慎掩饰地咳嗽两声,正想再解释两句缓和气氛,却见正原地伫立的李明夷忽然抬手,重重放在他的肩上。
“谢谢你,林慎。”
郑重说完这句话,他便绕过身前之人,再次折回军营的方向。
对方掠过的步风扑过脸颊。
林慎站在原地,眨眨眼睛。
他转眸看向身旁的师兄,不太确定:“我……是不是说得太过了?”
聆听完二人对话的谢望,唇角徐徐展开。
“不,要对付那种顽固之人,自然得下一剂猛药。”
-
“李郎为何……”
刚刚才离开两步,又被追上的田良丘惊讶地停下步子,有些不解地看着身前的年轻郎中。
呼吸急剧起伏的李明夷,还没来得及喘过一口气,开门见山道出来意:“请让我再见一见将军,我有办法,或许可以治疗他的手疾。”
田良丘闻言愣了愣,接着露出笑容:“原来如此,不过将军已经……”
“我不会勉强他。”李明夷知道他的顾虑,索性坦诚以告,“我从九门来,阁下的担忧,亦是郭将军的担忧。”
闻言,田良丘脸上的笑意淡去,眼神亦不掩洞察。
“那先生又为何要回头?”
既然是郭子仪委派的人,就应该很清楚现在该做什么,不该做什么。
“因为我是医生,我有责任告知我的病人每一种选择。”
相者治国,医者治人,如是而已。