关灯
护眼
字体:

(历史同人)穿越到安史之乱当医生(147)

作者: 向晚鲤鱼疯 阅读记录

来人的目光冷锐地扫过几个衣衫不整、神情不安的士兵,最终落在赵良行的身上。

“军医长赵良行,治病无能,未能解元帅之疾,延误潼关战机。本将代杨相令,即刻压入监牢,等候处置。”

此话一出,在场之人无不震惊。

谁也没想到这人气焰冲天地赶来,目标竟然是一贯与人为善的赵良行。

午后日光倦懒,屋檐上蝉躁声声。

来人肃杀的面庞映照在两列兵刃的冷光之中,却是寒意厉厉。

李明夷瞳孔微微聚缩,看清了对方的面目。

这人,正是一个时辰前才见过的杨党将领杜乾运。

赵良行也是一脸的愕然,丝毫没想到祸事就这样临头,甚至有些莫名其妙:“老夫的确无能,不能解将军之疾,此事我亦深感其愧。可中风之病发自脑府,除非华佗在世,实在无人能解啊。”

亦有胆大的帮腔:“杨相不是也请了举国名医来诊治,仍是一无所获。此事全归罪于赵公,是否太过偏颇?”

闻言,杜乾运慢条斯理地转动目光:“杨相请来的医者本非军医,乃是宾客。尔等食军之奉,无能便是渎职。”

他的视线微妙地定格在李明夷沉然不语的脸上。

“不过本将也想再请教李郎一次,将军之疾,究竟能否治疗?”

第64章 手术有两种

话至此处,图穷匕见。

闷热的空气在士兵围堵的房间中缓缓滚动,压得众人呼吸困顿。到这一刻,众人皆心知肚明——这位杜将军哪里是来正军纪的,分明是借着杨相的名号在潼关军中找场子来了!

方才还酒醉耍疯的小兵,脸上醉意褪去,皱眉想说什么:“将军,这里……”

“敢问将军,人为何需要治疗?”

反驳的话还没出口,便听刚才以苦参折腾他们的医者以平徐的口吻反问对方。

这个突如其来的问题,倒是让杜乾运志表情滞了一瞬。

这还需要问?

他目含深意地逼视过去,一语双关地道:“人有疾,需除去病灶,才能康复如初。便如国有难,需平定反叛,才能国泰民安。先生为医,而杨公为相,这个道理当彼此贯通。”

这话说得煞有介事。

李明夷亦颔首赞同,却没有回答他上一个问题,而是继续追问:“那么以将军之见,如果国中有难,邻国来指点退敌,可以相信吗?”

此话一出,本来浮动的热风忽然停下,整个房间中顿时静如死水。

谁都知道杜乾运来意不善,可如此直白地揭穿他的意图,这位李郎当真不要命了?

杜乾运扶着腰后的刀,眉峰慢慢压下:“你敢质疑杨相?”

李明夷仍若无其事地站在原地,坦然与之对视:“相者治国,必然不肯让外人评议。我为医者,治病的关窍亦不能向旁人透露,还请将军谅解。”

话音刚落,便听咯噔一声,杜乾运指节被握得作响,攥在手里的刀柄如实质化的怒意,险些就要出鞘。

一个小小的医者,敬酒不吃,罚酒也不吃。

他出将数十年,还无人敢在他面前耍这个脾气。

“看来先生的确只会为医,不懂为人。”杜乾运冷笑一声,松开手掌,没有直接发作,而是将视线转向一旁面色沉郁的赵良行,“也罢,军有军法,不可与民相争。赵公,请吧!”

两个持刀的士兵立即上前,就要去拿赵良行。

可两人脚步才刚一动,便被两抹森然的寒光拦住。

吐得一脸惨白的潼关士兵,拔着刀抵在赵良行的身前,因为酒精的作用,手臂还有些发抖。

但那一张张还未散去颓靡的脸却毫无畏缩之意,迷醉的双眼霎时变得冷锐而清醒。

“将军当我们潼关军是什么人!”

岂容一个外人在此撒野,欺凌一个老弱军医?

见他们竟敢对自己拔刀,杜乾运目光跳动一下,简直不敢相信自己的眼睛:“你,你们是反了吗!本将乃代杨相行监军事……”

“那将军便来错了地方!我们嗝……”

为首拔刀的士兵正锵然开口打断杜乾运的话,苦涩的味道忽然滚上口舌。他喉咙一滚,竟对着竖目圆瞪的杜乾运长长嗝出一股酒气。

恶臭袭面,杜乾运额角一抽,马上就想骂人。

那人擦了擦口角,打量对方渐渐气急的表情,好笑地拉开嘴角。

许是喝多了酒。

又也许是那股不平的怨气积压了太久。

他冷笑面对着身份比自己高出好几衔的将军,严正了神情,一字一顿清楚告诉对方:“我们这里只有帅令,没有相令。”

“是,是啊!要想拿人,请出军令!”其余战战兢兢的军医们,见这些士兵都挺身而出,也悄悄捡起砸药的榔头,握着治伤的小刀,站在他们的背后。

重重的身影叠在眼前,卧在病床上的少年目光闪动不已,像是不解,又仿佛明白了什么。

赵良行亦挺直背脊,庄肃看着这群不速之客。

“看来哥舒将军确乎老矣,治下实在不力。”

见众人居然胆敢抵抗,杜乾运冰冷的视线一寸寸扫过这些身份低微、却敢叫嚣的面孔,怒意慢慢积蓄至顶点:“本将今日就代行军令!再不后退者,按军法论处,各领五十大棍。”

五十大棍,和处决无异。

这根本就是以势压人!

陡然剑拔弩张的空气中,杜乾运目光徐徐转动,落在李明夷隐忍不言的脸上。

那眼神仿佛在告诉他——你错了。

在这乱世之中,人人生来就有高低之分。有人位高权重,有人命如草芥。他要维护一人,就得害死无数的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