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历史同人)穿越到安史之乱当医生(159)
二百两银子说少不少,但用在治疗上,可能几个病人就花完了,必须处处节俭。
“邺城现在已经没有官医署,也没有养病坊,百姓看病一定很困难。”李明夷远望着漆黑的城区,一股迟来的乡情在心中慢慢涌动。
“所以,我想建立一个临时的医署,直到官府重建官医署。”
既然他已经来到了这里,寻找他的未来。
那在得到答案之前,为什么不做些什么呢?
马和怔怔地看着眼前这人,花了一刻才消化对方说出的话,忽然从地上跳起来。
“李郎果然是骗我的。”
这哪里是要阴气,分明是拉他上贼船嘛!
“你制备的阴气可以应用在治疗中。”李明夷纠正道,“一个新产品,有了消耗的途径,才能有改良的动力。”
这句话成功地堵回了马和的嘴。
他同样看向不远处漆黑的邺城,心情却截然不同:“你说等到官医署重建,还能有那么一天吗?”
夜色沉沉,眼前的黑暗似乎没有尽头。
停了又起的风中,轻轻的铃声在他们身后响起。
“会。”
李明夷轻而肯定地道。
一张极为普通、又深沉若海的面孔浮现在他眼前。
郭子仪。
这个名字就像一道光,将会在日后的十年,逐一照亮永夜下的神州大地。
“行吧。”见李明夷如此坚持,马和也不再争执。
总归已经上了贼船。
不如想想怎么赚钱吧?
次日,两人便分头行动。李明夷去药市采购常用的药材,马和则负责打扫养病坊,彻底进行消毒。
许是太久没有接到这种大单,药市的老板亲自和李明夷商谈价格。
随着米价飞涨,药材的价格也有小幅度的升高。好在一听他要建立医署,老板立刻答应折价售出。
“不怕郎君笑话,其实我们这里生意也寥落了许久。若是能有长久的往来,这价格还能再议。”
李明夷了然。
在饭都吃不饱的时候,医疗俨然已经成了一种奢侈消费,相关的需求大幅度缩水,所以这些息息相关的行业同样希望重新建立本地的医疗秩序。
和老板签了短时的契约,李明夷在集市中买了些东西,便回到城郊的养病坊。
被马和勤勤恳恳地打扫一番,这里已经焕然一新,门口的牌匾也被摘下,换上了一个大大的福字。
正想迈步进去,忽然听见一阵人群嘈杂之声。
李明夷脚步一顿。
现在医署还没开张,怎么会有人到访?
刚刚提起警惕心,便听里面传来马和抑扬顿挫的声音——
“再说我们这位李郎,那可真是妙手回春、一品圣手。李郎有一术曰手术,可以换人皮肤,接续骨骼,陈留卢氏女的植皮术,想必各位有所耳闻,就是李郎所为。”
回应他的是一阵倒抽凉气的惊愕声音。
马和满意地笑了笑。
“本月十五,本医署就要开张,还望各位乡亲多多捧场,谢谢,谢谢!”
第69章 大蒜素
话毕,门内响过一阵稀稀拉拉拍掌的声音。
接着便有三三两两的乡亲从里面陆续走出,手里提着些便宜的瓜果,路过刚刚被马和大肆吹捧的李郎面前也浑然不知,心满意足地带着收获往家里走去。
李明夷逆着人流走进门内。
“各位拿好,走好!”
讲得口干舌燥的马和给最后一人发完瓜果,刚笑眯眯地招手送客,便见提前回来的李明夷突然出现在视野中。
“李郎,你回来了。”他热络地招呼一声,顺手掰开一个地瓜,丢给李明夷半个,自己也大口大口啃起来。
李明夷拿着地瓜,往后打量着:“他们是?”
“他们都是本地的乡民。”马和嘴里嚼着水分丰润的地瓜,半点不耽搁倒豆子般的语速,“所谓酒香也怕巷子深,咱们一无本地的根基,二无官府的扶持,又开在山妖山的脚底下,唯有把李郎你的医术广而告之,日后才能有病人上门呐。”
他满足地吞下一口甘甜的地瓜汁,忽然想到什么,紧张地看向李明夷:“我这可不是骗人!”
“我知道。”李明夷把半个地瓜又抛还给他,低头整理着今日在市集中购买的东西。
马和说的其实不无道理。
在专业领域他自负绝不输给当世的任何人,但要运作一个机构需要的绝不仅仅是专业知识。
此人一贯痴迷于高成本的化学研究,却能靠一张嘴吃遍天下,放在现代至少也是个拉赞助的高手,没有任何机构能拒绝这种人才。
且他昨夜和刚刚提及的蓝皮山妖也正是李明夷一直在考虑的,除去非自然因素的可能,那么解释就只有极少的几种……
见他忙着手头的物什,马和好奇地凑过去脑袋。
——竟是一袋大蒜。
打眼一看,至少也有十数斤。马和不禁好奇:“你不是去置办药材去了吗?”
这么多的大蒜,他们得吃到明年去了吧!
“中药材老板明日送来。”李明夷收回思绪,掂了掂这些看似平平无奇的大蒜,抬眸看着马和。
“这是我要做的药。”
“……用大蒜?”
“没错。”李明夷提起装着大蒜的布袋,看向马和,“不过,还需要加工。”
两个时辰后。
“李郎,这就是你说的药?”
被熏得眼眶通红的马和使劲盯着眼前盛着大蒜水的容器,不敢相信这就是李明夷所谓的“药”。
不过是把大蒜去皮捣碎,再封进瓦罐里用水泡着,怎么看都只是一锅调料。