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历史同人)穿越到安史之乱当医生(229)
修整了一日,人也显得挺拔精神,擦洗过的兵甲凛然掠着冷光。青年来得阔步威风,到了两人面前,被四只眼睛齐刷刷盯着,却只梗着脖子咳了几声,愣是没吐出一个清晰的字眼。
赵良行和善地笑道:“军爷有话,但说无妨。”
“咳。”对方尴尬地搔了搔耳朵,半晌才吞吐出一句,“你们那个什么炉甘石……”
赵良行顿时会意,向身旁之人投去一个肯定的眼神:“看来炙烤炉甘石药汁的确有用。”
李明夷则没有客套的打算,向前伸出一双手腕:“手。”
青年不情不愿地,还是自觉将袖子撸了起来,把外涂过药物的一条臂膀伸了过去。
李明夷却没功夫和他别扭,顺手拈起裁剩的边角料,仔细将已经干结在对方皮肤表面的炙烤炉甘石擦去。
露出的湿疹皮肤上,原本密密分布的红色小疹已经消退大半,显出些许浅棕的正常肤色。此前被抓出的一杠杠的深红痕迹,经过药物的作用,现在也几乎全部消弭。
赵良行看得出奇:“此药见效竟如此神速。”
不仅起到收敛舒缓之效,甚至连侵染的外邪也一并去除,只是短短一日之间,这种顽疾便被强效地遏制住了。
青年侧身对着两人,只把眼珠转向自己的胳膊,目光也透出几分稀奇。
碍于此前的龃龉,他很快收回视线,掩饰地抽了抽鼻梁:“那就再给我来点。”
李明夷放开手,抬眸瞧着这张写满局促的面庞:“名字。”
对方明显怔了怔:“什么名字?”
“你的名字。”李明夷擦了擦手,理所当然道,“军医处进出药物需有记档,还有阁下打砸的药炉,踩坏的椅子……”
见他不仅不见好就收,俨然还要翻起旧账,青年将陌刀啪一声重重撂在桌案上,拔高音量以振声势:“你不须认得我,认识这把刀就行了!”
李明夷当真将视线一瞥。
“认识,挖矿的刀。”
“……”青年嘴角克制不住地抽动一下。
哪壶不开提哪壶是吧?
他一把抓起刀柄,作势就要拔刀:“你别以为我会求着你。”
见两人又要起争端,赵良行赶紧拦在中间,拿双手扳着青年手里的刀,焦急地劝道:“军爷要药,老夫取给你便是,怎么动起刀枪了!”
一边哄着这头,他一边也给李明夷使一个劝和的眼色——事情过了就罢了,何必非跟一个蛮子计较?
站在他身前名义上的下属,却同样没有听劝的意思,反而昂首正面对方:“把刀锋亮给自己人的,只有懦夫而已。”
“谁和你是自己人?”
青年挺着胸膛,不甘示弱地吼了回去,手上的力气却莫名松了几分。
趁着他手上松懈,赵良行赶紧把那把危险的陌刀抢下,远远地丢在一边。
见两人这幅针锋相对、寸步不让的架势,他不得不拿出军医长的威严。
“吵吵闹闹的,成什么样子?战事当头,岂能将力气用在私人恩怨上!待收复了长安,老夫亲自向郭公陈情,让你们两人吵个痛快。”
赵良行资历颇高,却从不摆长官架子,鲜少有冷脸待人的时候。见平素温和的军医长都铁青了脸色,青年骂咧一句,抱着手将身子转开。
“行了。”赵良行左右各瞥了一眼,亲自拿定主意,“既然李郎的药对湿疮疗效甚好,等会军医处便往全军各处送去,军爷回去等着便是。”
李明夷倒没有异议。
制备炙烤炉甘石原本就是为了解决军中的湿疹难题,赵良行愿意推而广之,正好省了他再正式提起。
青年一把捞过大刀,忍着不悦起身,不忘强调:“我是看在你老人家面子上。”
赵良行敷衍着点头:“同营随军,原该彼此体谅才是。”
好说歹说,终于将那暴脾气的士兵连人带刀送出了门。赵良行擦一把额上的冷汗,长长嘘了一口气:“总算消停了。”
正打算抽调人手分派药物,却见本该去休息的李明夷重新坐回桌案前,正在分拣做好的药水。
和这人相处过两番,赵良行对他这幅狷介性情多少有所了解,却也委实有些不解:“郎君也算领教过他们的脾气,何必跟他较真?”
这群蛮兵野将,真想让他们循规蹈矩,恐怕就连郭公也不敢保证能一一约束到。
“赵公指的是刚才的事?”
李明夷在忙碌中抬眸。
“我和郭小将军有赌约在先。”他唇角徐徐展开,眼神却极为认真,“既要承人歉意,至少该知道对方的名字。”
听到这个意外的回答,赵良行愕然张了张唇,险些忘记还有这回事在。
看其泰然之状,恐怕早在郭二郎发难前,就已经定好了治疗的方向。这个赌局,实则早有结果。
想起那年轻气盛的小将军,赵良行不由抚须而笑。
看来,即便是郭公的儿郎,也马上要有栽跟头的时候了。
*
炙烤炉甘石调制的药水一分发下去,不出间日,便收获一片惊叹之声。
被湿疹烦扰的士兵们,已经被这小毛病折磨得夙夜难眠,对军医处的处置本也不甚相信。然而当他们将信将疑地涂抹上这种泥水似的药物后,不仅皮肤的痛痒很快被压制下去,就连疹面也迅速地缩小。难忍的不爽随之消弭,他们也终于可以睡上一个好觉。
对此,坐在军医长位置上的赵良行自然是乐得所见的。
当日郭旰所言倒也并非夸大其词,湿疮虽不致命,却实在磨人,若放之任之,多少会影响军中士气。