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历史同人)穿越到安史之乱当医生(248)
这场战后的紧急会议一直持续到当日天黑,雨也就这样断断续续下了整日。直到其他的营帐接二连三地熄了灯,结束商讨的几名将领才陆续从里面走出。
桌案上那盏油灯还亮着,被风扯得忽明忽暗。
正坐在灯下仔细研读地图的郭子仪,深陷的眼窝也笼罩在一片淡淡的阴影中。
那道微茫的灯光在雨夜中亮了一宿。
次日,一道平平无奇的军令下达至每个营帐。
原地修整,等待雨季结束。
持续的强降水对行军的影响不言而喻,朔方军刚刚历经一场大战,原地待命、休养生息,本身也是稳妥的考虑。
只是战死的将士尸骨还沉在渭水之畔,一向敢打敢抗的郭子仪却给出了这样保守的回应,不免令人悄悄生出几分揣测——
难道他也被安守忠打怕了?
“胡说八道!”凌策愤然一拍桌案,听到这话时浑身汗毛都要炸起来了。
“他们以为郭公不难受,不想打回去吗?他可是……”他愤慨的声音骤然哽咽住,一双眉毛也跟着耷拉下去。
他可是失去了自己的亲生儿子啊。
白发人送黑发人,已是人生一大痛事。花甲之年的郭子仪却连爱子的尸骨都不得收敛,此间的悲痛恐怕只有彻夜的灯烛知道。
“大家都是明白的。”赵良行安抚地拍拍他抽动的背脊,“现下军医处不短人手,你若想回前营,便去吧。”
一听这话,青年把大刀往怀里一揽,赌气般侧过身子:“没有调任,我不走!”
看着那倔强的侧脸,赵良行嘴唇张开,终是轻轻把手搁下。
“不走正好。”
一摞药包重重压上桌案,李明夷擦了擦手上的灰尘,朝着凌策的背影道:“去煎药。”
眼下伤员众多,不短人手就怪了。
赵良行还想再劝和一句,却见凌策嘴角挤出一声不耐烦的“啧”,接着便起身提起药包,大阔步往药炉前头迈去。
“这性子倒真是磨出来了。”赵良行抚抚胡须,转眸看向在一旁鼓捣着什么的李明夷,“李郎这是……”
“做个堵管的活塞。”李明夷专注着视线,随口应道,“拔管之前,要将套管间歇地堵住让病人适应,慢慢延长堵管的时间,直至全天堵管没有问题,就可以拔除了。”
仆固怀恩毕竟是沙场里锤炼多回的老将,身体素质堪表硬汉,恢复能力简直惊人。
照他目前的状况,大概再过两三日就可以尝试堵管了。
赵良行若有所思地点点头。
他的这位下属不仅手法大胆,更是眼明心细,单就这一点已胜过绝大数的晚生。
一张同样年轻而冷沉的面孔从记忆之中浮上他的脑海。
赵良行的目光慢慢疑惑起来。
怎么同为王焘公的弟子,他与那位谢郎的医术竟是大相径庭?
“赵公,您来看看。”
听到下属的呼喊,赵良行很快抛下刚才的遐思,应声走了过去。
*
如李明夷预计的那般,不过三五日的功夫,仆固怀恩就完全适应了堵管,顺利拔掉那根碍事的银管,喉头的水肿也在用药后逐步好转。
新鲜的空气重新从口鼻涌入肺部,滋味再清爽不过。
仆固怀恩拉了拉鼻孔上那根软管,不耐烦地蹙起额头,恢复说话能力后的第一句便是:“这玩意呢?”
“再留两天观察观察吧。”
气管切开的伤口需要几日恢复,万一饮食时发生呛咳,污染了伤口,处理起来也是一桩麻烦。
“饮食还是照旧,先从胃管中慢慢灌,不可用辛辣油腻的食物,更不可以饮酒。”
交代完注意事项,李明夷三两步撤出那不甚痛快的视线,转身忙活其他事务。
可就在几个时辰后的晚间,当他循例再次来到仆固怀恩的营帐前时,却在空气中嗅到了一股熟悉的味道。
他鼻梁轻轻皱起。
哗的一声,帐帘被不打招呼地掀开。
正端着大碗饮酒的仆固怀恩手臂停在半空,眼珠子定格在来人身上。
对方抱手站在原地,视线不饰遮掩地落在桌案上歪七倒八的酒葫芦上。
那双黑眸无甚情绪。
仆固怀恩却分明感觉出自己被骂了。
那句险些吼出口的“不长眼的东西”卡在喉咙里,一向无所忌惮的老将放下酒碗,清清喉咙,佯装无事发生地往后一仰:“何事擅闯营帐?”
这架势一摆出来,一双鼻孔醒目地暴露在视线中央。原本插在里头的软管已经不见踪影,只在皮肤上留下几个依稀可见的针眼。
自己把胃管拔了。
李明夷挑起眉梢。
挺有本事。
他步履平直地往前:“奉赵公令每夜照看将军。”
仆固怀恩往窗外打量一眼,果然已经天黑,成串的雨滴叫烛光照亮,晶晶闪动在重重营帐间。
这酒喝着喝着,竟忘了时辰。
李明夷停在他面前,掏出瞳孔笔,弯腰往他鼻道里照了照:“胃管呢?”
这话问的,总不能是管子自己长腿跑了吧?
仆固怀恩嘴角咧起:“不小心掉了,不怕什么。”
对方的神情却凛然严肃起来:“既然胃管已经脱落,还请将军将之归还。”
仆固怀恩交叉握在身前的手僵了僵。
那玩意早让他毁尸灭迹了。
此刻李明夷向他讨要,他能往哪里翻去?只得摆出一张若无其事的面孔:“不知掉哪里去了,什么好东西,值几个钱?老夫十倍赔给你就是。”
别说十倍,就算是倾尽天下,也绝无可能造出一千年后的工业产品。