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历史同人)穿越到安史之乱当医生(269)
他和师兄谢望刚随军后退,便意外碰上了被燕兵打回的安西军团。见其将领李嗣业腿痛难忍,林慎当即意识到事态不妙,赶紧带他来李明夷这里。
“你有备好的罂粟止痛汤吗?”林慎喘着粗气问道。
对方却没有立刻作答,一边跟上他们搬运伤员的脚步,一边打开这位将军的腿甲,查看里面的情况。
患肢刚被剥出,一股有些闷臭的味道随即钻入鼻孔。
李明夷定睛看去,竟是厚厚一团马粪裹在李嗣业整只腿上,完全遮盖了伤口的位置。
“这可不是我干的!”见他皱起眉头,林慎马上撇清干系,“我们手头没有备好的罂粟止痛汤,才先送至你这里的。”
李明夷也顾不得和他们闲话,向两人递去一个严肃的眼神:“得先把这些马粪清理了,马粪会污染伤口,万一引起感染或破伤风就糟糕了。”
“破伤风?”谢望敏锐地捕捉到一个陌生词汇。
“就是中风痉症。”
李明夷忙里抽空地回了一句,与其他军医协力将李嗣业放躺在席面上。
他眯着眼睛扒开那些覆在伤口上的马粪,用清水反复冲洗着,直至几道深深的箭伤暴露出来。
“像这种开口小的深度伤口,一旦遇到污染,很容易造成中风痉症。”
军医们用干马粪涂抹伤口,本质是利用其物理性质吸附渗出液,在某种程度上的确可以克制感染。然而最致命的破伤风却被他们所忽略,反倒给这种厌氧菌提供了天然的培养基。
一边说着,李明夷一边快速进行查体。
“怎么回事?”看着这一幕的的凌策扯过一个随来的士兵,全然不敢相信,“难道连安西军也……”
对方垂下目光,无奈地点点头。
“嘶……!”
凌策还想追问,便听闻身侧传来吃痛一声闷哼。
“将军觉得很痛?”李明夷以轻柔的手法扳动着那只伤腿的足趾。
只轻轻一下,便让纵横沙场多年的老将痛弯了腰。
半晌,他咬牙点了点头。
即便是从未学过医术的凌策也能察觉出其中的不妙,脱口道:“怎会如此?”
李明夷暂未作答,注视着那只苍白肿胀的脚掌,尽可能小心地用掌心贴合上去,感受着足背动脉该有的搏动。
……没有。
他神情更加凝重。
足部软组织肿胀,伴随剧痛、苍白、脉搏消失以及运动感觉障碍,一切症状都指向一种急性而致命的外科疾病——
骨筋膜室综合征。
骨骼与周围骨间膜、肌间隔、深筋膜共同构成的"封闭"筋膜室, 在组织肿胀或外部压力时出现室内压增高,压迫血管和神经,引起缺血坏死的情况。①
如不立刻处理,病人轻则截肢,重则丧命。
这种急症更常见于小腿或前臂,结构复杂的足部出现骨筋膜室综合症,则少见而棘手。
李明夷猛地起身。
“将军的足伤严重,必须立刻手术处理。”
第115章 网状切口减张术(捉虫)
手术?
李明夷话音刚落,便听远处的前营传来新一轮的冲杀之声。两军的精锐再次在半山坡交火,处于低地的唐军明显是吃力的那方。
“为何要行手术,将军的伤势果真如此严重?”赵良行收回震惊的目光,环顾一眼临时搭起的救治营帐,意味不言而喻。
正面战场一连后撤二十里,情势不容乐观。
想在这种情况下进行手术治疗,简直是天方夜谭!
“你们看。”李明夷用手掌轻轻托起那只肿成大白馒头的脚,尽量直白快速地解释,“将军的腿之前被马粪包裹得太紧,伤处受压,肿胀严重。现在内里的血脉不通,再耽搁下去整只脚就会缺血而坏死。”
一旁的周春年闻言大骇:“所以你所谓手术,是准备……”
“很简单,切开减压。”
李明夷以手势在肿胀的脚背上往下一划,向周围一圈军医示意:“只要里面的压力得到释放,这种急症就能缓解。”
被他这样一说,赵良行立即意识到问题的急迫性。
可要在随时变化的战场中搭建一间理想的手术室,这几乎是不可能办到的事。
“看来只能先送将军回长安……”
轰——!
赵良行话还没说完。
不知何处飞下的一颗落石,正正砸中救治营的门口,炸起满地砂石尘土。站在险些被砸出坑的营帐中,众人高度紧绷的心情也随之重重一震。
“军医。”
就在诸人下意识往外查看情况时,忽听躺在地面的李嗣业牙关间低低咬出一声。李明夷俯身下去,正想听他说话,胸口的衣襟便被猛地往前一抓。
距离倏然拉近,那双含着血丝的眼睛直直注视着他。
“你看不见战况吗?!”李嗣业几乎是咬牙切齿,克制着声音中的颤抖,“即刻给我止痛,本将还要返回前营。”
又是个蛮子!
李明夷毫不客气地逼视回去:“一时之痛可解,可若将军执意不肯手术,便是华佗在世,将来这只腿也不能保住。”
“将来?”李嗣业唇角勉强勾起,眼神深长地望远,“此战未捷,家国不定,谈何将来?”
前线激烈的呐喊声不绝于耳,刮来的大风撕扯着营帐,带来战火烧焦的血腥味道。
李明夷在这双眼中看到了无数人。
“还有个办法。”他轻轻眨了眨眼,目光逐渐凝聚回眼前这张倔强的面孔上,“不用进行全麻醉手术,可以快速解将军之伤。”
一旁正竖着耳朵旁听的林慎不禁抛来个你不早说的眼神。