关灯
护眼
字体:

(历史同人)穿越到安史之乱当医生(315)

作者: 向晚鲤鱼疯 阅读记录

至于招摇撞骗起家的马半仙,行走江湖吃喝不愁,除了一套装神弄鬼的玄学,袖袋里多少藏了点真本事。

李明夷并没有自大到认定这个时代非他不可。

只是某个瞬间,某种非理性的想法,总会不可回避地浮现在脑海中——

如有机会离开这里,他会感到遗憾吗?

“李郎!”正思索间,一声兴奋的呼喊,忽然从不远处的监护室门口传来。接着,便听对方激动地高声道——

“师兄,师兄他醒了!”

第138章 我要让那些看不见的外邪,现身出来

李明夷本也打算去看看谢望的情况,听见生徒报的这一声,暂且将刚才的思索放下,转头迈进了监护室。

之前意识到火情发生的时候,他就提前安排了生徒们准备烧伤病房。为重症病人而设的监护室,消毒则更加严格,经过火烧、酒精的双重程序,空气都变得安静而冰凉。轮值人员一应穿戴厚厚的白色隔离衣帽,各自埋头忙着手里的事,只露出一双双认真不苟的眸子。

其中一个,正耐心地用鹅毛羽管做的笔在纸上记录着什么,瞥见停在门口更换外衣的李明夷,马上直起背脊:“李郎您来了?病人刚刚苏醒,手术的部位血运良好,您看看。”

李明夷一边听着生徒略显紧绷的声音,一边朝病床上的谢望投去目光。

尽管已经经历了一次手术,此刻对方的情况却还远谈不上脱险。被热波侵袭的面孔呈现出严重的水肿,在去除附着的污染后,苍白得更加令人怵目。几乎分辨不出五官的肿胀面部挤压着眼皮,很勉强地,才能看清下面一双深黑刻冷的眼瞳。

看起来有些虚弱。

眼神却有着异常的清醒。

李明夷没有废话去安慰什么,走过去检查了一下手术的部位。

裴之远遣来的这批生徒都是官医署中拔尖的,一点就通,护理得不可谓不精心。不仅植皮的区域没有发生血管危象,供皮的大腿伤口也被仔细地铺上厚软的纱布,用棉布细心地微微抬高着。

腿部的皮肤不像头皮那么厚实,留疤是免不了了,好在作为成年人,至少不需担心发育畸形的问题。

“李郎,下一步还需如何处置?”周围的生徒们自觉地聚拢过来,等待他的指示。

“要保住他的性命,目前要做的有两件事。”李明夷抬起眼眸,看向众人,毫无避讳地直接说道,“第一,是按照小林郎吩咐的,十二时辰监护病人的生命体征,定期为他补水、补盐。”

他顿了一顿:“而第二关键的,就是对抗感染。”

“对抗感染?”生徒们彼此对视一眼,接着齐齐转过目光,好奇地等他继续解释下去。

李明夷单刀直入地开口:“现在他全身上下的总创面面积只增不减,感染的风险仍然很高,要想赢得更多的生机,二期植皮手术是必须的。”

最理想的方案当然是优先头颈部植皮,然而谢望本人的意愿,却是无论如何也要保住行医的右手。

铤而走险之下,一期植皮的顺利并不意味着大功告成,相反,对烧伤感染的抗争现在才算真正开始。

感染这个词已经不算陌生,难得在李明夷的脸上看到如此严肃的表情,生徒们不由跟着悬心:“那我们还需要做什么?”

“很简单。”一边说着,李明夷一边迈开步伐,走到旁边的操作台上。

他先是用配置好的酒精洗了洗手,然后提起台面上的一壶热水,倒入蒸煮干净的陶壶中。接着,又往水壶里倒了些许冷水,摇晃片刻,将其混匀。

监护室中的用水都是反复蒸馏过的,清澈没有一丝杂质。

可除此之外,却也没有加一味药,甚至一颗盐都欠奉。

只是简单地将冷热水兑开,在生徒们不解其意的注视中,李明夷提着水壶回到病床边,低声说了句闭眼。

病榻上的谢望,脸上也看不出任何情绪,倒是配合地闭拢了眼皮。

“嘶——”

接下来看到的一幕,令一众围观的生徒发出惊叹的声音。

只见李明夷一手提壶,一手垫上纱布,就这么兜头盖脸地浇了下去。

水流冲刷着红白交加的创面,谢望才刚被清理过的面孔再次变得湿漉漉的,十分狼狈。

被折腾着的谢望本人倒是一语不发。

其余生徒们面面相觑着,却都不太明白这样做的用意。

约莫一刻钟后,李明夷终于停了手,放下水壶,用棉纱仔细清理着淋湿的创口。旁边久站着的生徒,看了半晌,还是大着胆子提问:“难道李郎你所说的简单方法,就是直接……用水涮洗创面?”

这做法看起来委实简单粗暴了些。

李明夷颔首:“没错。”

最匮乏的条件下,预防感染往往只需要最朴素的方案。

他环顾一周,毫无玩笑之意:“每日用温水冲洗一刻,可以在很大程度上消除细菌的滋生环境。细菌,包括其他肉眼所看不见的病原体,也就是你们口中的外邪,其实时时分布在人体周围。相应的,只要阻止其侵入创面,就能给植皮手术创造良好的条件。”

滋——啦。

认真听讲的生徒们正消化着这一全新的概念,窗外又传来阵阵蝉鸣。拨长的音调,仿佛在提醒着屋里的所有人——

即将进入炎热的夏天,感染高发的时节。

这将会是一场不好打的仗。

*

谢望这边安排着生徒们轮班值守,白日里,医署仍正常向周边乡民开放着。

当日的火情似乎并未阻止燕兵行军的脚步,留在邺城的诸人却受通信影响,一时之间很难获得叛军的动向。一连数日令人惶惶的安静后,出门采买的阿去才带回一个口耳相传的惊天消息——