东宫悔(126)
惠昭朝她伸出舌头给她看,抬眸看向她,眼里还含着泪光,显然刚才是真烫着了。
石竹在一旁道:“小傻瓜,那元宵虽从锅子里捞出来有一会儿了,也不能照你这么吃啊。”
惠昭钻进楚明熙的怀里,吸了吸鼻子,只觉得更想哭了。
楚明熙搂住她,一壁朝石竹使了个眼色示意她别再说了免得真气着了孩子,一壁轻轻拍抚惠昭的背脊:“昭姐儿,你慢点吃元宵,咱不着急,灯会没那么早结束呢。”
过了上元灯节,楚明熙便和叶林把回湖州的事提上了日程
。
天气虽仍有些寒冷,但到底比早前好了许多,只要一路当心着些,便没什么大碍了。
才粗粗定下启程的日期,便有人递了帖子上门,楚明熙看着帖子上头的字,一时有些愣怔。
石竹跟她主仆情分深厚,向来没什么尊卑之说,见她愣愣地盯着手中的帖子,只觉有些不对劲,便凑上前去看了眼帖子,才瞧见那是长公主府里送来的帖子。
石竹跟着楚明熙多年,倒也识了不少字,起初她还以为楚明熙近来被皇上封为县主,长公主有意与她相交也说得过去,岂料看过帖子后,才知长公主竟是为了看诊一事。
石竹眉头微蹙:“姑娘,您觉得该去么?”
楚明熙将帖子收好:“自然是要去的。”
长公主在帖子里写着,她身体抱恙,听闻楚明熙医术高明,便指名要她上门给她看诊治病。
长公主身份尊贵,是皇上的亲姐姐,又指名了要她过去,她根本就拒绝不了。
石竹见她面带担忧,低声提醒道:“姑娘,奴婢就怕她来者不善。”
石竹心里不免有些懊悔。
早知今日会来这一出,他们就不该留在京城过元宵节,若是一早就启程回湖州,哪怕长公主仍是送了帖子过来,好歹还能有借口说他们远在湖州,待他们折回京城,也好些时日过去了,都道贵人多忘事,焉知到了那时候长公主是不是已将此事抛之脑后了呢。
而今他们人还在京城,纵然再寻由头拖延,到底也拖不了几日。
她自小便在姑娘身边服侍,长公主跟楚二爷的事,她也曾有所耳闻。京城的大夫何其多,便是宫里头的太医也多得多,长公主就算真得了什么病,哪就非得要姑娘给她治病了。
说来说去,肯定跟楚二爷的事脱不了干系。
石竹的顾虑,楚明熙同样也有。
当年长公主心悦父亲楚景予,父亲却因婉拒了皇上的赐婚狠狠得罪了皇上,莫说皇上记恨了许久,估计长公主的心里也是极不痛快的,而今见了她,又怎可能会待见她。
虽说此事已过去了许久,父亲和母亲又去世多年,照理长公主早该忘了此事才对,只是今日没来由地收到长公主着人送来的帖子,她一时间倒真有些不确定了。
楚明熙沉吟片刻,回了帖子,约定了具体哪日她会登门拜访。
兵来将挡,水来土掩,她总不能为了张帖子就乱了手脚,一辈子躲着长公主不见罢。
到了约定的日子,楚明熙换过衣裳,将惠昭托给叶林和忍冬照看,带着石竹坐着马车去了公主府。
长公主一早便命下人候在大门外,见楚明熙来了后,便有人在前头引路,领着楚明熙和石竹去见长公主。
才进了屋,楚明熙便瞧见容玘竟然也在,正坐在长公主的身旁与她说着话。
第68章 第陆拾捌章 恩怨
楚明熙顿觉纳闷, 容玘怎么就那么巧挑了同一天过来,少顷,便又觉着容玘本就是长公主的侄子, 两人同在京城,长公主又病着,容玘会登门拜访也实属正常。
明熙敛裙行礼,长公主叫人搬了绣墩让她坐下。
屋中燃着檀香, 轻烟袅袅升起。
长公主坐在上首榻上,默默审视着楚明熙, 眼里淬着见惯风浪的精明。
下人送了茶点进来, 楚明熙顶着长公主投来的目光,只规规矩矩地坐等着长公主先开口。
长公主端起茶盏,翘起尾指拨弄着茶末,偏头看向容玘:“你也来了有些时候了,回去罢。”
“我才来见姑母,姑母就赶我走么?”
“好了, 知道你孝顺,改日你再来罢。”
长公主下了逐客令,容玘不好再赖着不走,缓缓站起身,看了一眼坐在下首的楚明熙,目含担忧。
长公主扯唇一笑,轻嗤声落入容玘的耳中,让他瞬间回过神来。
他收回目光默默离开。
长公主搁下茶盏, 朝楚明熙微挑了下眉毛:“听闻楚大夫医术精湛,不若也替本宫瞧瞧罢。”
楚明熙应道:“是。”
长公主把手递了过来,楚明熙将手指搭上去, 不过片刻便微蹙起眉头,反复确认了两遍脉象,抬眼看着搁在迎枕上的那只手腕。
手腕白得耀眼,也细瘦得厉害。
长公主知她已探出端倪来,朝她淡然一笑:“本宫的病,楚大夫可有什么法子可想么?”
楚明熙神色几经变换。
来之前她本以为长公主身子无恙,只因当年父辈的恩怨找了这由头将她叫来府里,临了她却发现,长公主果真得了病,病得还不轻。
无论父辈之间有着何种恩恩怨怨,她首先是医者,然后才是父母亲的女儿。
楚明熙顶着长公主投来的目光,凝眉沉思。
长公主是皇族宗亲,谅必早些时候就已寻过太医乃至于神医给她诊治过,就长公主的情形来看,她的病显然已拖了一段时日,长公主身子金贵,没道理自打病了之后,只找了她这么一位大夫。