齐宣王见燕国内乱,岂有不趁火打劫的道理?他当即便派大军兵临燕都蓟城之下,几乎要将燕国覆灭。若不是有其他国家的干预,指不定齐宣王就当真成功了。
虽然齐国没成功将燕国覆灭,燕国却因此而伤筋动骨,民生凋敝。
燕昭王便是在这样的内忧外患之下回国继位的,在见过燕国的惨状之后,燕昭王的心中充满了对齐国的憎恨。
苏秦与燕昭王经过一番畅谈,已成为了燕昭王的“千里马”,自然要为燕昭王分忧。
于是,苏秦在与燕昭王商议了让齐“西疲于宋,南罢于楚”的策略后,便只身入了齐国。
明面上,苏秦是在为齐国效力,实际上,他真正效忠的却是燕昭王。他劝说齐国与哪国交好,攻打哪国,都是在为燕国争取喘息空间。
齐宣王在位之时,苏秦起到的作用较为有限。
苏秦这枚“钉子”真正发力,是在好大喜功的齐愍王上位以后。
在苏秦的挑拨下,齐愍王四处征伐,引起众怒,最终惹来了五国攻齐的恶果。有意思的是,这险些将齐国覆灭的五国联军统帅,正是燕国名将乐毅。三十年河东三十年河西,当初齐宣王险些将燕国覆灭,如今,燕昭王也算是报了一箭之仇。
在此战之中,不仅齐愍王身首异处,齐国强大的国力也消耗一空,对外策略自此由主动进攻转为了休养生息。
从这个层面上来说,燕昭王与苏秦的一番筹谋,算是大获成功,他们彻底解除了齐国对燕国的威胁。
如今,楚王完让芈启效仿苏秦,其用心不可谓不险恶。
“苏秦为燕国拔除了齐国这一大威胁,自己最终却没落得什么好下场,你可要好生想清楚啊。”
蔡泽意味深长地道:“况且,没了来自齐国的威胁,还有别的国家,甚至还有匈奴楼烦等外族。你观那燕王喜如今高枕无忧了吗?”
燕昭王的英明,只能使燕国强盛一时。但他终究没能从根本上增强燕国国力,他一死,因他而入燕的那些人才们便也各奔东西,燕国又回复到了当初那十战九败的尴尬境地之中。
“我明白,楚王无非是诓着我为楚国效力罢了。他连我这个儿子都不肯认,怎么可能真心让我做楚王?”
芈启像是在对蔡泽说着这话,又像是在劝服自己。
不得不说,人都是有贪念的。
即使芈启明知道楚王完不是真心要让自己做他的继承人,但当芈启看到那封书信的时候,心跳还是漏了一拍。
成为楚王的诱惑,对他而言实在太大。
只是,蔡泽就在芈启的身边,因而芈启这头脑发热的状态,也只维持了须臾。
芈启明白,无论楚王完的这番话究竟是否出自真心,在秦国已经知道这封书信内容的情况下,他都只能当这一切是假的。
“纲成君放心,我定不会中楚人的计。”芈启道。
“那么,如若是秦王希望你留在楚国,继位为王呢?”
蔡泽的话,令芈启心中一跳。
他抬眸看去,却见蔡泽露出了一个意味深长的笑容。
芈启恍惚间意识到,兴许,自他选择入楚开始,他就已成为了秦王政摆在棋盘上的一枚棋子。
率领军队攻打匈奴等部,竟是他离开这棋盘的唯一机会。
可惜,秦王亲自为他安排的这个机会,他生生错过了。
第054章
黄歇自与芈启和蔡泽打过照面之后,便一直心神不宁。
此时,寿春中流言已是满天飞,先前那则春申君是当今楚王生父的流言还未散去,便又添了春申君与公子启过往从密的传言。
黄歇既要忧心该如何向楚王陈情,以免失去楚王的信任,又要防备老氏族会趁机作乱,还要时刻盯着秦国使臣,可谓身心俱疲。
在这等时候,黄歇不免怀念起已经过世的楚王完来。若是楚王完还在,他何必这般操心?
楚王完不会因为外界的流言而怀疑黄歇,只要楚王完与黄歇一条心,老氏族也不敢轻举妄动,他们只需要一致对外就好。
倘若楚王完还在,黄歇又岂会如目下一般,举目皆敌,处处受制……
又过得几日,楚王完的谥号定下来了,正是楚考烈王。
灵堂之上,楚王悍没给黄歇什么好脸色,作为秦国使者的芈启与蔡泽倒是对黄歇颇为热络。
他们的这一举措,似乎恰好证明了黄歇与芈启关系匪浅之事。
楚王悍的异母弟公子负刍见状,眼中闪过了一丝幽光。
李太后与春申君不清不楚,她所出之子有何资格继任楚王之位?
可惜阿父瞎了眼,竟一心将李太后的两子当成宝贝,反倒对他这个嫡亲的儿子视而不见。既如此,为了楚国的江山不落入外人之手,他少不得要为自己争取一把了……
公子负刍与前来参加楚考烈王葬礼的屈、景、昭三家的代表人交换了一个眼神,彼此都心领神会。
他们本是准备亲自对楚王悍动手的,眼见着芈启在秦国的支持下,似乎也要入局,他们便存了让芈启与楚王悍相争,他们在后头捡漏的心思。
一场葬礼,人心浮动。
楚考烈王生前最担心的事,终究还是发生了。他在时,还能勉强将楚国上下整合起来,老氏族虽然不怎么情愿听从他的安排,但大面上还是愿意给他这个楚王几分面子。他一走,楚国的人心便彻底散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