她的周边,环绕着一层云雾,她明艳的五官在云雾间若隐若现,好似神女临世。
杨贵妃和杨国忠看向女子的目光中,不自觉地带上了一层敬意。然而,云雾散去之后,女子的面容,却让李隆基面色苍白,汗毛直立。
“你……你怎么还活着?不,不可能……”李隆基一边说着这话,一边踉跄着后退。
最终,他一个没站稳,狼狈地摔倒在地上。
李隆基异样的举动,也让杨贵妃和杨国忠倍感莫名。
什么叫做“你怎么还活着”?
看起来,圣人是认识眼前的女子的,只是,在圣人的认知中,眼前的女子应该已经死了。
这名恍若神女降世之人,究竟是谁?
很快,他们心中的种种疑惑就有了答案。
只见这女子用极为嫌弃的目光瞥了李隆基一眼:“若不是大唐江山就要因你而败落,惹得老祖宗们纷纷动了怒,你当本宫愿意来见你吗?”
“当初,你为了夺权,赐死本宫,又杀了不少皇族中人,如今,你对着你那干儿子倒是大方!”
杨国忠和杨玉环听着这话,心中有了底。
李隆基赐死的人不少,但被他亲自下旨赐死的公主却不多。
杨国忠和杨玉环知道的,唯有李隆基的姑姑镇国太平公主,以及李隆基的堂妹安乐公主。
镇国太平公主身为武皇幼女,得武皇亲自教导,酷好弄权,曾权倾朝野一时。
安乐公主则是唐中宗李显之女。这位公主虽然没在政事上展现出什么过人的才干,却将她的野心直截了当地摆在了台面上。
神龙政变后,唐中宗李显重新登上了帝位。安乐公主李裹儿仗着李显对她的宠爱,曾不止一次地提出让李显立她为皇太女,可惜未能得偿所愿。李显对她颇为纵容,虽立她为皇太女,却也未曾因此而斥责过她。
待到李显身故,韦皇后与安乐公主欲效仿武皇揽权,与太平公主和李旦等人站在了对立面。太平公主与李旦第三子李隆基联手发动唐隆政变,诛杀韦皇后和安乐公主党羽,拥立李旦为帝。
因着这份功绩,李旦对太平公主这个妹妹极为信任宠爱,朝中大事均要询问过太平公主之后,再做决定。资源是有限的,太平公主掌握的权力多了,自然就碍了太子李隆基的眼。
双方之间渐渐变得剑拔弩张起来,李旦在中间左右端水,却收效甚微。
最后,李旦还是选择了自己的儿子——他不忍心直接伤害妹妹太平公主,但在姑侄二人斗法最激烈之时,他将皇位禅位给了李隆基。
李隆基上位后,占据了大义之名,自然优势大增。后来,在政治斗争中,太平公主败于李隆基之手,最终被赐自尽……
这些都是李隆基在位早年发生的事,杨国忠与杨玉环只是略有耳闻,并不清楚其中细节,更无法判断眼前这位自称“本宫”的人,究竟是太平公主还是安乐公主。
杨国忠倒更愿意相信眼前之人是太平公主,毕竟,在他们的印象中,太平公主更为善谋,而安乐公主头脑空空,仗着父母的宠爱娇纵蛮横,并未做过什么值得称道的事。
不,这不是重点。
重点是,太平公主和安乐公主,都是已经过世之人。
眼前的这位公主突然重临凡世,且又提到“老祖宗们纷纷动了怒”,究竟会给本朝带来什么样的变化?
一时之间,杨国忠和杨玉环有些担忧。
这时,朝中大臣们纷纷聚集到皇宫前,求见李隆基。
他们已经得知了安禄山起兵反叛的消息,此事不仅关系到大唐的江山社稷,也关乎他们每一个人的安危,他们自然迫不及待地想要来找李隆基商量退敌之策。
若是在平时,李隆基非但不会听信他们的“谗言”,还会把那些说安禄山要谋反的人通通捆了,交给安禄山处置,以此来显示他对安禄山的信任。
可现在,李隆基经历了“活见鬼”,整个人精神状态都有些不对了。
他一听说大臣们相约求见,便像是抓住最后一根救命稻草一般:“快宣!”
待李隆基麾下的大臣们踏入宫殿之后,他立刻指着李令月道:“今有乱臣贼子的鬼魂作祟,谁能为朕诛此恶鬼,朕重重有赏!”
现在,李隆基恨不得把什么和尚道士全部给安排上。
只要能将李令月“收走”,对方要什么,他就给什么!
诸位大臣们见状,你看看我,我看看你,都有些莫名。
虽说这女子瞧着的确不像是凡俗中人,可她哪里像恶鬼了?
唯有一些见过武皇和太平公主的老臣,走上前将李令月的面容好生端详了一阵,而后道:“是镇国太平公主,的确是公主本人!没想到,时隔这么多年,我竟然还能再次见到公主……”
他旁边的一位老臣亦道:“亡魂重临于世,非吉兆啊……”
“自然不是吉兆。若非江山将要败在李隆基手中,若非太宗、高宗、中宗和睿宗纷纷震怒,你们当朕与令月愿意再看到李隆基这张脸吗?”
一道充满威严的声音在众人耳边响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