说完这番话后,当时的李令月还认真地拿长安和咸阳进行了一番对比,然后摇了摇头:“唔,要是按照你们秦律来,我们大概人均有罪……”
嬴政颇为无语地看着她。别以为他听不出来,她又在吐槽他们了。
“秦法已经变了很多,但风气的彻底转变,还需要一定的时间。”
李令月注视着眼前的长安,目光却落在了悠远的前方:“是啊,一切都在改变着……”
也不知道,在她的蝴蝶翅膀煽动下,大秦究竟会改变到什么样的程度,大唐又会改变到什么样的程度……
嬴政看着李令月周围的环境,忽的皱起了眉:“你没有住在王宫中?”
“是啊,还有一件重要的公务等着我去处理。我现在,正在前往扬州港口的路上。”李令月并不怀疑嬴政的观察力,他向来是敏锐的。
“什么样的公务,需要你怀着身子这样奔波?”
在嬴政看来,无论是多么重要的公务,都不值得李令月在孕中这样辛苦劳累。
“关系到我大唐海上丝绸之路的公务。”
李令月道:“阿政,你可知道,大陆的彼端,有着极为广袤的海洋?海洋的彼端,还有无数个国家,无数片肥沃的土地?我大唐要做的,便是制霸海洋,垄断海上商路。”
这便是李令月心中最真实的想法。
的确,现在大唐已经开拓了丝绸之路的固定航线,海上丝绸之路已经抵达西边的拜占庭帝国。
每年,大唐的船只从沿途的国家运回许多商品,在去的路途中,这些商品会被销往别的国家,在返航的路途中,船长们在李令月的授意之下,会专程运回一些大唐需要的物资。
但这还不够,李令月的目标是扩大海上贸易的规模,兴建海军,最终,实现海上称霸。
而这对于嬴政来说,无疑是一个极为陌生的领域。
“海上……称霸?掌握了商路,便能海上称霸?”
“不错,阿政,倘若我现在手中掌握着一个巨大的商业网,各种物资都在我的手中流转。有一些物资恰好是秦国所紧缺的,你会不会急着给我送钱呢?你会不会因为这些物资而受到我的限制呢?”
李令月想了想,举了个例子:“比如,棉花和香料,还有一些高产作物的种子。”
嬴政闻言,呼吸都变得急促了几分。
在秦国与孔雀王朝,秦国到西域诸国的两条商路打通之前,他关注的唯有良马和两种,并不怎么把香料放在眼中。
但当嬴政见识过香料的用途之后,他就没法再不以为然了。
对于他们而言,保存食物,是一件极为不容易的事。在食物中加入香料,则能延缓食物变质的时间。
自从发现了香料的用处后,嬴政就命底下的人每年大量从西域和孔雀王朝进口香料。饶是如此,他有时仍觉得不够。
对于李令月提出的问题,嬴政想了想,道:“寡人可以派兵打你。寡人不会让任何人要挟我秦国。”
“是的,你可以打我,但我在海上,你没有强大的水师,你怎么打我呢?”
嬴政面上浮现出些许不甘之色,他不得不承认,在这个假想中,他的确拿李令月没办法。
“这就是你说的,海上,霸权?”他努力地理解着这些对于他来说过于陌生的字眼。
“这只是海上霸权的一种体现形式。现在,其他国家在航海这一块儿,还是一片空白。西边的许多国家,包括罗马教廷,都认为大海是私有的,认为大海属于它的发现者。而目前,只有我大唐的船只,能够进行远洋航行。既然如此,大海自然该是我大唐的领地!”
李令月的这番话,并非无的放矢。
在大航海时代到来之前,各个国家都忙于陆地上的争霸,人们对于海洋的认知少得可怜。
日后,最先开启航海之路的,是两个边陲小国。因为在大陆上不占据任何优势,为了自身的发展,它们不得不将目光投向海洋。
起初,它们只能派出三五艘船只探索航路,然而,航路一旦被打通,巨额财富也随之涌入了这两个国家。
接下来,就是这两个国家长达一个世纪的称霸之路。
直到后来,其他国家相继崛起,越来越多的国家开拓出了新的商路,并拥有了强大的舰队,这两个国家的海上霸权才逐渐衰落。
如果不曾见识过那样恢弘的时代,兴许李令月也会为大唐现在的贸易规模而满足,会为了不断涌入大唐的金银而高兴。
但在见识过那个风云迭起的时代之后,眼前的一切,就显得像是小打小闹了。
李令月的野心比她自己想象中更强,尽管她不知道,她的这份野心能够支持她走到什么样的地步,但她会为此而拼尽全力。
第122章
仅仅只是赚来巨额的金银,对于李令月本人来说并没有太大的意义。
她需要考虑的是如何将这些金银转化为国家发展的动力,促进工商业的发展,与此同时,提高百姓们的幸福感。
扩大海上贸易规模、成为海上航行规则的制定者,不仅能让大量金银和物资流入大唐,同时,也能吸引一批人来大唐定居,获得宝贵的人力资源。
优渥的福利待遇,能提高百姓们劳作的积极性,让百姓们自发地维护大唐。