沦为吉祥物才能延续下去,于他而言并没有什么意义。倒不如指望着子孙后代实际掌权的时间久一些。
这时,船舶靠岸。在经过了二十几日的水上航行之后,李令月一行人终于抵达了扬州港口。
与后世身处内陆的扬州不同,现在的扬州城,处于长江入海口,有着绝佳的地理优势。
人们既能从扬州港出发,进行远航,又能利用京杭运河,将各项货物运送到其余的地方。
在经过不断扩建之后,扬州港已俨然成为一个水上交通枢纽。
李令月的船队入港时,恰好有一艘巨轮远航归来。
当嬴政看到那艘巨轮破浪而来时,他陷入了短暂的失神。
仅仅只是听着李令月的描述,永远比不上亲自看到这一幕感受直观。通过这艘巨轮,以及巨轮周边被排开的海水、江水,嬴政仿佛看到了另一个广袤而又充满了未知的世界。
嬴政看到,等候在一旁的人们以巨大的热情,迎接这艘远航的船只。
他看到一箱一箱的货物从那艘船上被卸下来,人们有条不紊地将这些货物运向不同的地方。
他看到,几名长得怪模怪样的人,跟着归来的人们一起踏上了属于大唐的国土。这些人正用一种他听不懂的语言在交谈着什么。
不远处,有一座灯塔,静静地矗立在高处,俯瞰着人来人往,见证着人间繁华。
嬴政感到自己心中某一块莫名被触动了,他问:“这里是什么地方?”
“这里,是我大唐的‘罗卡角’。”李令月是这么回复嬴政的。
陆地在这里结束,海洋从这里开始。
这句话,在后世被用来歌颂航海者的气魄,在此刻,却被李令月拿来当做这些勇士们的赞歌。
从地理位置上来说,扬州港其实并不适合这样的称呼。
但这是最为靠近长安城的一处港口,是武皇和李令月看着它一点点发展起来的港口,甚至是她们亲自参与建设的港口。
李令月对扬州港,自然有着较为深厚的感情。
她仿造后世的罗卡角,特意建立起这样一座灯塔和一块石碑,不仅是在鼓励和歌颂远航者们,同样也是在提醒自己,不要被眼前短暂的繁华迷昏了眼,不要忘记罗卡角承载的兴衰史。
当周围的百姓们看到李令月的官船时,爆发出巨大的欢呼声。
他们不会忘记,是李令月的关照,铸就了现在的扬州港。
靠着这个港口,靠着各项惠民政策,他们的生活一天天肉眼可见地好了起来,扬州也成为了国内的富庶之地,水运中转枢纽。
生活在这里的百姓们,自然对李令月满心感激,
“是太女殿下!肯定是太女殿下的船队到了!”
“我早就听人说过太女殿下要来,只是一直不知道殿下究竟什么时候来。没想到,我竟然能够等到太女殿下的船!”
“让让,快让让!我也想看看太女殿下究竟长什么样!”
港口上的百姓们越来越多,且一个个都开始躁动起来。
李令月见状,赶忙对身边的一名亲兵道:“拿着孤的令牌去找扬州知府,让他派一队官兵来维护秩序,别闹出什么踩踏事故来。”
亲兵领了她的令牌,正打算乔装离开,就看见一队知府带着底下的一众官员匆匆朝着李令月等人船只靠岸的方向赶来。
扬州知府一面命人维持着现场的秩序,一面带着官员来到李令月的面前。
这时,他的脑门儿上已经满是汗水了。也不知道他那些沿途的同僚们是怎么回事,都不给他传个信儿。
否则,他肯定会一早就把什么都安排好,命人将街道打扫得干干净净,早早就带着人在码头上等候李令月的船队。
绝对不会像现在一样,李令月人都到了,他才着急忙慌地赶过来。
“参见太女殿下,微臣有失远迎,望殿下恕罪。”
李令月私底下嘻嘻哈哈,没个正形。但她在知府等人面前,看起来仍然颇有威仪:“平身吧。”
她淡淡地扫了知府等人一眼,只这一眼,便让知府等人觉得充满了压迫感。
她那双犀利的眸子,仿佛能够一眼看穿知府等人心中的真实想法。
“你也别怪你那些同僚们不给你通风报信。孤这一路只随机靠岸采买些物资就走,他们也不知道孤的行程。”
“殿下体恤百姓,实在让臣等感动。”扬州知府道。
“恭维的话不必多说。为孤寻一处安生地,先让孤和孤手底下的这些臣子们好生休息休息。”李令月言简意赅地道。
刚刚从船上下来的她,只觉得仿佛连地都在晃悠。她和她手底下的人,都需要好好用一顿餐,然后睡一觉。这对于他们来说,才是当务之急。
扬州知府听闻这话,颇觉惊讶:“上天赐予咱们大唐的几艘舰船……太女殿下不先去看看么?”
他还以为,李令月靠岸之后的第一件事,就是先去看那几艘舰船呢,没想到,李令月似乎压根就没想起来有这么一回事。
可李令月千里迢迢赶来扬州,不就是为了看看这“天降祥瑞”么?
“明日再去看就是。”知道那几艘舰船纯属系统出品的李令月道。