在李令月看来,重农抑商在小农经济下虽然有一定道理,但一些重农抑商的人,从本质上来说,只把钱当钱,而看不到钱财的其他价值。
她如此推崇商业,是因为她知道该如何将从商业中赚取的钱财,转化为其他的资源,转化为国家发展的动力。
而转化这一步,恰恰是最重要的。
后世的大宋,只会赚钱,无法将赚来的钱财转化为保护自己的力量,便沦为了一只肥羊。
后世伊比利亚半岛的两个国家,在从大航海中得到了海量的财富之后,却没用这些财富来发展本国的产业,于是,在风光一时之后,它们重新跌落了下去。
李令月对嬴政道:“我不限制经商,甚至鼓励我的国民们从事海上贸易,自然是因为这能给我带来更多。”
嬴政知道,李令月对于商业的认知,向来比他更前卫。于是,他若有所思地听完了这番话。
“难怪这些航海商人们会对你这般推崇。”
“待大秦一统天下之后,阿政你也可以考虑多拓展几条商业路线了。”李令月笑吟吟地对嬴政道:“现在你们还需要打打杀杀,等到局势平定下来之后,就不能再用老一套思路来行事了。”
“接下来,你会不断从系统中得到高产作物的种子。到时候,不需要那么多人种地了,你完全可以鼓励一部分人去经商,去走路上丝绸之路,并打通海上丝绸之路,换回你们需要的各种资源,提高生活质量。”
“寡人会慎重考虑的。”说完这番话后,嬴政看了看李令月那边的天色,开口道:“天色不早了,你早点休息吧。”
李令月伸了个懒腰:“你也是。欲要成就大事,健康不可忽视。批完折子,你要早点休息。我可不希望下回跟你联络的时候,看到你眼下有乌青。”
嬴政:“……知道了。”
也不知是不是因为终于“上岸”了,没有水波的影响,这一觉,李令月睡得格外安稳。
翌日一早,李令月从睡梦中醒来,便开始规划她在扬州期间的行程。
首先,先去看看她从系统中兑换出来的几艘战舰。好歹占了个“天降祥瑞”的名头,这些“祥瑞”总要有点排面。
然后,她准备依次去造船厂地方看看,之后是指南针制造厂、“罐头”制造厂等保障航海后勤的地方。
最后,也是她本次来扬州的主要目的——选择一处地方,建立一所海军学校。
随着海上贸易规模的不断扩张,大唐需要一支海军来保护商船的安全。但海军不可能凭空变出来,大唐需要自己培养。
因此,建立一所海军学校,对于李令月和武皇来说迫在眉睫。
在李令月的规划中,海军学校的生源,可以从已有的军队中招,也可以从普通百姓中招。
符合条件的陆兵们可以进入海军学校学习,并在通过考核之后自动转为海军的一员。
符合条件的普通百姓们在通过学习和考核之后,同样可以成为海军的一员。
只要她给海军的待遇足够好,不怕没有人愿意来报名。
陆军也用不着羡慕海军,因为海军的危险系数比陆军高,待遇比陆军好上一些,也是情理之中的事。
在日常生活和训练中,陆军不会有什么伤亡。但因为此时造船技术有限,海军的每一次出海都有一定的风险。
当然,陆军要是实在羡慕海军的待遇,想要转职成海军,那也是他们的自由。
只要他们愿意为了高薪而承受更高的风险,李令月是不会将他们拒之门外的。
当李令月将她的想法告知武皇时,武皇表示十分支持。
唯独在招生门槛上,两人产生了一些分歧。
武皇的意思是直接招收青壮年男子,学成出来立马就可以派上用场,李令月却坚持要求扩大招生范围,让符合条件的女子也可以参加入学,并成为海军的一员。
武皇对李令月道:“你又何必如此?朕知道,有一些女子身体素质和个人条件超过男子,可你得承认,军队中,始终是男子占了绝大多数。你若是在一个满是男子的学校安排几名女子入学,你可知道这会增加多少管理难度?”
先前李令月要求在自己所统帅的军队中加入女兵,武皇想着她可以控制住局面,便同意了。
在武皇看来,控制住底下的兵不要乱来,对于李令月而言,顶多是稍微多花点精力罢了,是顺带的事。
可建立海军学校,并让女子和男子一起入学就不同了。通过这种方式,大唐兴许的确能够获得几名资质出众的女兵,却也会给管理带来许多麻烦。
比方说,这些女兵要不要单独建个队伍?要不要跟男兵一起行动?若是她们在海军学校受到了侵害,又要如何处理?
李令月却道:“阿娘,有些事,我们不能怕麻烦,便不去做。诚然如你所言,不招女兵,只招男兵,看起来对我们最省力。但一时的省力,可能会导致我们之后走不少弯路,付出许多代价。”
“远洋海军对于我们来说是一支新兴的队伍,它还很年轻,它的规则由我们制定,因此,它会有更多的包容性。”
“女兵需不需要单独建立一个队伍?当然不,既然她们选择进入海军学校中,那么,她们首先要明白,她们和其他男兵一样,都是我大周海军的一员,他们没有任何区别。在海军学校之中,没有人会受到任何优待。能够完成训练任务的就继续呆下去,完不成训练任务的,就趁早离开。”