李令月还在等着赤玛伦展露她的才智和诚意——这决定了李令月接下来该用什么样的态度来对待吐蕃王族。
赤玛伦沉默了良久,她的眼前,闪过了芒松芒赞临终前将幼子托付给她的情景,闪过了芒松芒赞带她去祭奠先祖之时的画面。最终,她脑海中浮现出她首次踏入布达拉宫的那一日,阿父拉着她的手,在她耳边殷殷叮嘱的模样。
她嫁给未来的吐蕃赞普,代表的,便不只是她一人了。
在布达拉宫,赤玛伦是吐蕃四大尚族之一的没庐氏家族的女儿。
现在,在大唐太女面前,赤玛伦又代表整个了吐蕃王朝。她的决定,不仅关乎着她自身的命运,同时也关乎着吐蕃接下来的格局。
在大唐强大军事的实力下,吐蕃王朝的覆灭似乎已经不可挽回。她能否在保全自身性命的前提下,为这片生她养她的故土做些什么?
前路一片迷茫。
对于赤玛伦而言,上一次她面临如此艰难的局面,还是噶尔家族咄咄逼人的时候。然而这一次,她要面临的对手,比上一次更加可怕。
许久后,赤玛伦终于再度找回了自己的声音:“我,赤玛伦,当今赞普的母亲。我可以代表吐蕃赞普,向大唐投诚,并自愿解散我们的朝廷。但我们吐蕃在并入大唐之后,您必须给予我们和其他地区一样的权益,并给予我们一定的自治权。”
“如果大唐对我们压榨太狠,干涉太过,这片大地上必将重新燃起战火。”
明明赤玛伦在李令月的面前这么弱势,她却仍然试图挺直腰杆,争取权益。
这一次,赤玛伦已经不是在为日薄西山的吐蕃王朝争取权益,而是为整个吐蕃争取权益。
“我们吐蕃人勇敢善战,我们可以向大唐屈服,但绝不会任由大唐肆意践踏!如果大唐的管理能够给我们带来幸福的生活,我们会像尊敬天神一样尊敬你们。要是大唐把我们当做最下等的奴隶一样来压迫,我们会重新拿起手中的武器拼死反抗!”
在这一刻,李令月觉得,赤玛伦的胸襟和胆识,的确非寻常人所能比。
“可以。孤率领军队攻占吐蕃,想要得到的可不是一群奴隶。而是一群富有激情,富有创造力的百姓。即使你不说,孤也不会随意奴役吐蕃人的。”
李令月加重了语气,道:“包括吐蕃贵族,包括吐蕃的所有平民。”
赤玛伦听到李令月的话,眼睛眨了眨。从李令月的话语中,她似乎听到了某种不同寻常的意味。
现在,在吐蕃,可没有什么“平民”的概念,奴隶隶属于他们的主人。赤玛伦刚才那番话,听起来是在为全体吐蕃人争取利益。可实际上,真正的受益者,还是吐蕃权贵。
大唐太女的这番话是什么意思呢?难道,她想要为这些奴隶做主,提升他们的地位?
这个念头在赤玛伦的脑海中一闪而逝。李令月的话语中似乎透露出了很多信息,只是,现在赤玛伦完全来不及深思,只能先记下来。
“至于吐蕃王室之人……”李令月又道:“如果你能为我大唐妥善处理好这件事,孤可以留吐蕃王室的那些王族一命。只是,他们必须移居长安,不得再随意返回吐蕃。”
李令月本身并不是弑杀之人,如果留下这些人的性命,能够给她带来的收益超过风险,那天何乐而不为呢?
“日后,吐蕃王朝被取缔,孤打算上书阿娘,建立吐蕃都护府。这吐蕃都护府的都护五年一任,任期满后,由朝廷来决定下一任都护的人选。都护府的官员任期满后,可以进入朝廷中枢,也可以去我大唐别的地方就职。”
赤玛伦闻言,立刻追问道:“我们吐蕃人……也能去大唐做官?”
“当然。”李令月微笑着道:“从今日开始,吐蕃就是大唐的一份子了。吐蕃人为什么不能去我大唐别的地方做官?”
赤玛伦的大脑开始高速运转起来。
吐蕃都护府五年一任……看样子,这位大唐太女为了防止地方官员做大,当真是煞费苦心。
不过,要是他们吐蕃的官员日后当真有希望进入大唐中枢,影响大唐决策,倒也不失为一个好机会。
吐蕃当地权贵会反感自己的权力被人侵占,但他们不会反感利益交换。
李令月看着赤玛伦,又道:“你刚才说,你在吐蕃地区执政的权力,都来源于你的儿子。那么,你可曾考虑过,以我大唐官员的身份,堂堂正正地成为吐蕃的掌权者?”
“您这是什么意思?”赤玛伦倏然看向李令月。
“字面上的意思。如果你能够在解散吐蕃朝廷的同时,安抚住吐蕃地区的人,我可以向阿娘举荐你为吐蕃的首任都护。”
虽然赤玛伦现在在吐蕃地区的影响力还相当有限,但事实上,她缺乏的,并不是能耐,而是证明自己的机会。
如果赤玛伦真能出面解散吐蕃王朝,并将身为赞普的儿子送去长安城,也就意味着赤玛伦决意与过去一刀两断,李令月也能够放心地用她了。
“我原本以为,我们这些跟吐蕃王朝息息相关的人,注定要背井离乡。没想到,您竟然有这样的胸襟,允许我竞选吐蕃都护。”
“吐蕃首任都护意义重大,当然要选择最合适的人。既然你说,你能助我稳定吐蕃,我自然就信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