关灯
护眼
字体:

古代船娘生存指南(189)

作者: 小拾舞 阅读记录

结果正要开口,就听到身旁卖香饮子的老板和老板娘在闲聊。

老板:“马上就要到新年,这灯笼又挂起来了。”

老板娘:“今年挂的确实早些,大概是蕤洲这两年天灾少了,家家日子也好过,这愁事没了,人的心情也就好了啊。”

老板:“挂灯笼好,最好挂上就别摘掉了,咱们蕤洲的剪纸灯笼本就象征着团团圆圆,多好的兆头,这颜色又红火。”

几句话让褚朝云听出了神,下意识就转过头去:“您说这灯笼的寓意是……团圆?”

老板娘忙回应:“是呢,小妹是外地来的吧?那不知道这个也正常。”

老板的性子似是很好客,立刻就笑呵呵地说:“这才哪儿到哪儿,若是小妹不忙着走,等到新年时再看,哎哟这满山满海,满树满街,千里红灯连成一片,那景儿可叫一个美啊!”

虽说这描述她不曾亲见,可褚朝云也能脑补的出。

她听罢难免好奇:“这风俗存在很久了吗?”

之所以这么问,主要还是过往从刁氏口中听到的蕤洲,多半都是民不聊生,毫无生机的景象。

如此一说,连褚朝云都有些期待起新年了。

老板娘唏嘘,回应时面上带着几分酸楚:“没,没有很久……早些年的蕤洲真是不成,就跟那犯了天条似的总有灾祸,可把咱们知府大人给愁坏了。”

老板:“知府大人可是个好官啊,为了给咱蕤洲的百姓祈福,每年都要去长业寺斋戒一月。”

老板娘见自家老头子说的热闹,也忙不迭插话:“想必是岳知府的诚意感动了上天,这几年陆陆续续有富户搬来蕤洲,这有钱人一过来扎根,日子慢慢就好起来了。”

褚朝云七七八八听了半晌,见这二人说着说着话题又转回到知府身上。

她虽没见过岳知府,可听到的次数着实不少。

想来很受百姓爱戴。

可既是好官,又为何不管花船的事呢?

褚朝云琢磨不明白,但倒是了解清楚了一件事,怪不得空释方丈办个素斋比赛都搞得这么大阵仗,原来长业寺和岳常,还有这样一层关系。

不过这么一聊起来,褚朝云倒是有了想法,既然剪纸灯笼象征团圆,那不如就都画灯笼好了。

抬头就能看到样板,而且画的是同一个物件,还会熟能生巧,岂不两全其美。

这段机缘一说,徐二砸吧砸吧嘴,不好意思道:“褚姑娘,被你这么一解释呀,我都有点舍不得吃掉它了。”

几人有说有笑,端菜进门的老板还以为他们是一同出游的好友关系。

今个的菜都是徐二点的,四荤四素,老板还赠了一盆汤水。

看着如此丰盛的菜式,徐二赶忙说道:“我把这里的招牌都来了一遍,褚姑娘,程娘子,你们放开来吃,等回去了,我去找夫人报账~”

“报账?!”

想到钟管事那张惯常冷漠的脸,褚朝云还真挺佩服徐二的勇气。

徐大见她表情甚是惊愕,便解说道:“夫人向来有功必赏,姑娘夺得魁首,好好的吃上一顿,也是应该的。”

其实褚朝云不是惊讶徐二能从钟管事那要来银子,而是对徐家兄弟的擅自做主有些吃惊。

这二人敢先斩后奏——

只能说明钟管事为人虽表面严厉,实则对仆从还是比较宽容。

褚朝云将糖人递给酒楼老板,拜托对方找纸袋装好,先放到楼下的窗子外面,免得屋里太热糖会融化。

接着,就拿起筷子,先对着离得最近的咕咾肉夹了一块。

自打来了这里,都是她做饭给别人吃,难得能吃上馆子里的饭菜,褚朝云还是挺满足的。

……

回到船上时,晚饭将过。

程月一到码头便先回了住处歇息,徐二去府邸和钟纯心汇报,徐大就送褚朝云上了船来。

任务完成之后,徐大对着褚朝云略一抱拳,像是准备辞别。

褚朝云却开口喊住了他,又从纸袋里取出一个糖人,“多谢徐大兄弟一路上的照应,这象征团圆的灯笼,一定要送您一个。”

徐大年纪比徐二大上不少,没这种小孩子的心性。

可一想到家中老父老母,便又痛快的接了过去:“借姑娘吉言,也祝姑娘早日与家中团聚。”

二人在船栏边说了几句,徐大迈步下船。

与此同时,听到动静的船娘们也都赶着从暗仓走了出来。

褚朝云正笑着转头去看,“啪”的一下,从人堆里窜出来的姑娘就一把抱住了她。

“朝云!你总算回来了!我们都想死你了!!”

徐香荷死死抱住她,脸上一会儿笑一会儿哭,仿佛见到了失散多年的亲人似的,连远处赵大投来的警告目光都顾不得。

刁氏也站在一旁抹泪,见她神采奕奕地,精神头十足,便放心的念道:“没事就好,没事就好。”

其余船娘原本只在一边看着。

或许是被徐香荷激动的情绪所感染,也都纷纷红了眼眶——

“以前大家都在一起,倒也不觉得什么,你这冷不防一走,咱们还全都没了主意似的。”

“可不是,这心里头也空落落的。”

“现在看到你啊,可总算踏实了些,不过若是能不回来,那还是不回来——”

方如梅话没说完,就被刁氏拽了一下。

艞板处正站着准备上来的钟管事,妇人的目光似是并没往他们面上瞟。

也不知对方听没听到方如梅的话,钟管事慢条斯理地走上船来,路过几人身边却没理他们,只是提了提裙边径自往木梯上走,大概是要去雅间吩咐什么事情。