古代船娘生存指南(69)
项辰走神了一会儿,从李二达脸上收回视线,然后就偏过头来用蚊子音问:“小郁,你想不想报仇?”
“报仇?”
褚郁有点懵,“李二达吗?”
“嗯。”
“想,但是不知道怎么报,我们总不能杀人……”
杀几只老鼠他都手抖,杀人他可是不敢,而且也不能。
项辰无语的看他一眼,再次低声道:“想什么呢,就算能杀了他我们走得掉吗?我指的是用其他的方法,你附耳过来——”
二人蹲坐在墙角嘀嘀咕咕,不知说到了哪里,都不自觉地低笑起来。
-
宋谨今日下工较早,主要是最近的蕤洲还算太平,没有发生什么凶杀案,他不用帮仵作师父抬尸体,人也轻松了些。
和几名同僚打过招呼后,宋谨出了府衙先回一趟住的地方。
他们几名抬尸工其实都住在一块,仵作师父给他们租了一间院子,院子破旧,面积也小,一张大通铺睡五七八个人,和褚郁那边的情形也大差不差。
这小院子租金便宜的很,所以住着并不太方便,刮风漏风,下雨漏雨。
外表看着跟个危房似的,大概风大一点随时都有倒塌的迹象。
可他们这种身份的人没人在乎,要是房子真塌了砸死了只能算点背。
宋谨实在不愿意和那群人住在一起,便自己在通铺边上兼并出来一间小屋,自己住了个单间。
他急着回来是为了拿草药和银钱,晚一点,就打算给褚郁送过去。
不过此刻时候尚早,宋谨有点饿,就去了刘新才那先吃一碗扁食果腹。
刘新才给他煮完,又继续去捏自己的“小猪”和“小鸭子”,宋小哥吃了一口抬头看去,然后露出一口小白牙道:“这些也都是要煮的吗?”
“不,这些蒸着吃。”
刘新才动作麻利的做着手里的活,然后跟他搭话:“我里面打了肉馅儿,一会儿蒸几笼包子来。”
刘新才以前也蒸过包子,只不过卖的不太好,自从这些小动物面食出炉之后,他才决定再大胆尝试一番。
空气里飘来些香味,宋谨四下寻了一眼,发现那味道正是从旁边搁着的盆里发出来的。
盆里装着猪肉和萝卜混合的馅儿,油汪汪的好闻。
“这馅料怎么有点熟悉?”
宋谨随便感叹一句。
刘新才也笑起来:“识货!我这里掺了褚姑娘那拿的鲜香料,和你吃那碗扁食的汤水一个味儿的。”
“怪不得。”
宋谨依言点点头。
他吃完饭也不忙着走,反正天还没黑,自己也没其他地方可去,而刘新才跟他熟得很,也愿意宋谨多坐会儿陪着聊聊天。
或许是褚朝云调制的鲜香料真的很香,刘新才新蒸出来的小包子卖的特别好,基本上开锅一笼便一个都剩不下。
宋谨看着迎来送往的食客,一直等到天彻底黑下来,才准备起身告辞。
临走前,他看到刘新才正在接锅,便问道:“这一笼如果暂时没人要,就帮我都装上吧。”
“你还吃得下?”
刘新才颇为诧异。
据他所知,宋谨食量不大,吃东西也斯斯文文,且刚刚还刚吃过一顿。
宋谨笑着摆手:“哪里还吃得下,而且这是小孩子喜欢的玩意,我早过了那个年纪,买来送人吃的。”
刘新才闻言忙取了个纸袋,将包子一个挤着一个放好,封口之后递给了他。
宋谨接过顿了一下,伸手一指旁边停着的板车,“刘哥,这车你今天还用吗?”
他原本想回府衙推个板车出来,可那些车都是装尸体的,把包子放在上面,总怕褚郁会害怕的不敢吃。
其实他们这些人平时倒没这么讲究,或者说是没那个条件讲究。
刘新才的小车也就是平时拉拉菜和肉,见他问,就大方道:“我这两日不使,你拿去用就行。”
“我等下就给你送回来。”
宋谨把纸袋放在上面,推着便走。
刘新才在身后喊了一声:“我一会儿就收工,你推回来放在炉灶边就好,炉灶上有锁。”
刚下黑时长街上还没点灯笼,这会儿正是各家各户用晚饭的时候,小摊贩们也都忙着收摊,街面空空荡荡,倒显得有些萧瑟。
宋谨稳稳当当地推车过来,一旁的看守见是抬尸的来了,便嫌恶的扭过头去,压根不往这边看。
宋谨便在他眼皮子底下推了进去。
还有那一笼包子,被纸袋捂得严严实实,一点香味都透不出来。
这里的劳工们其实睡得很早,因为白天过于疲累。
所以虽说时辰还尚早,但屋子里已然漆黑一片,时不时,还能听到些许打鼾的声音。
宋谨把板车推的远些,正要学几声野猫叫,就见茅房门前,似是有什么人在那。
茅房里也黑的很,管事们舍不得给它们点灯,反正蹲坑就那几个,闭着眼也不会走错。
可此时那处月光薄而亮,宋谨还是依稀分辨出了那里确实站着人,他思索片然,脚步轻盈地往茅房门前走。
里面的人不知在干什么捅捅咕咕,有两个人的声音,刚刚还在小声交流。
宋谨觉得这俩人交流的还挺投入,他推车进来这么大动静竟然都没注意,依着投射在地面的人影,宋小哥发觉茅房里的人个头似乎不太高。
劳工们都是成年人,有些身材即便瘦弱,可个头也是很高的。
唯有两个矮一些的,就是褚郁和新来的项辰。
宋谨判断出里面的人是他们后,就站在不远处,用拳头抵着唇边轻咳一声。