关灯
护眼
字体:

遥遥领先:带着花为60重回小学(14)+番外

作者: 东南枝呀 阅读记录

“太奶奶说,说给我摘桔子。”季疏缈装作努力回忆的样子,“……但是,但是太奶奶不是从树上面摘的,她是从树底下摘的,树底下有个箱子,里面都是黄黄的桔子。太奶奶都给我了,让我回去给爸爸妈妈。”

夫妻俩都是一脑袋问号:“桔子?”

“我们家的那棵桔子树,房子旁边那个!”季疏缈脆生生道,“太奶奶还叫你们也去挖。”

演戏都演到这份上了,不管信不信的,总得去挖一下吧。

夫妻俩哄睡了季疏缈,小声商量了起来。

秦蓉:“你说缈眇说的,是不是真的?桔子树底下有点东西?”

“难说。”季振华努力回忆,“我们家留下点稀罕东西,还真是不稀奇。”

秦蓉突然想起什么:“对了,你记得吗?奶奶去世的时候,那手指着的方向,是不是那桔子树?”

太奶奶算得上是寿终正寝,去菜地里拔菜时没的,神色安详没有一丝痛苦,但老人倒在地里,手指着家的方向。

他们本以为老人在最后是指偏了,可如果,她本来就是指的房子旁边的桔子树呢?

总归是要回去看看的,夫妻俩打定主意回去挖开桔子树看看。

第二天一早,吃过早饭,秦蓉季振华买了些香蜡纸钱,带着季疏缈回了季家沟。

季振华去找乡亲借了一把锄头,只说是上山祭拜,用来开路用。夏天的野草疯长,山上不常走的路都封上了,谁也没有怀疑。

然后,他们就真的上了山,一座坟接一座坟地祭拜了一遍。

“这是我们季家的祖坟,韩丰年间的。”季振华指着一块破损的、刻字都完全模糊的石碑对季疏缈说道。

季疏缈:“韩丰?”

“对,清朝那个韩丰!”

季疏缈:“……”

哦,咸丰。

季振华哈哈大笑:“是咸丰啦,我小时候,老人们都跟我说是‘韩丰’,等我上初中学历史的时候,还问老师‘韩丰’是哪一年。”

祭拜完祖坟,一家三口才下山回家。

离老房子越近,原本沉得住气的夫妻俩也忐忑起来。

姥姥姥爷时常会过来打扫一下房子,免得房子久不沾人气破败了,房子周围也没什么杂草,想来姥姥姥爷才清理过不久,但房子里除了大件的、搬不走的家具外,衣裳被褥、锅碗瓢盆都是没有的——都放姥姥姥爷那里了。

村里说来民风淳朴,但偷什么的都有,但凡能用能拿走的,都是如此。

季家的老房子位置偏僻,离其他邻居都有些距离,但地理位置绝佳,建在半山坡上,背靠坡顶,坡下又有池塘,背山面水,坐北朝南,四周松柏竹林围绕,实乃祖宗留下来的宝地。

季家祖上曾是阔过的,准确来说,是阔过许久的。

季疏缈的太爷爷、太奶奶的婚姻,是两个大地主家庭的结合,据说光是太奶奶的嫁妆就堆满了三间房,emmm……再后来就是众所周知的历史原因,季家反反复复被抄家抄了个底朝天,抄到家徒四壁,但总有人说太奶奶把最好的东西都藏起来了。

季振华的父母都去得早,季振华和秦蓉结婚的时候,家里就只剩季振华和太奶奶两个人。季疏缈刚满一岁的时候,这位太奶奶突然撒手人寰,没来得及交待只言片语。

季疏缈也是在工作以后、背井离乡许久后才知道匣子的存在,大约是她大学毕业那一年,村里重新划分宅基地,季疏缈一个女孩,法律规定她有份额,但实际上没有一分一厘,季家老屋被划给了另一户人家,建房子的时候,那棵桔子树挡了运送材料的路,被挖掘机连根拔起,露出了埋在树下的古董匣子。

匣子里具体有什么,季疏缈根本就不知道,被挖出来的当场,就被那些人瓜分了。

季疏缈后来听一位姑婆说起这件事,可是她知道了又有什么用?她又没证据,又孤苦伶仃没人撑腰,再不甘心也只能往下咽。

那棵桔子树的位置极其巧妙,在房子旁边,却不会被挡住阳光,走乡间公路的人也看不到桔子树。

秦蓉牵着季疏缈在一旁望风,季振华搓了搓手心,握起锄头一锄头挖了下去。

第13章 金玉满堂

这棵桔子树,是季家建新房时种下的,那时的季振华刚上初中。每年这个桔子树长出的果子,总是又多又甜,季疏缈还记得小时候,桔子成熟的季节,她会坐在季振华的脖子上,伸手去摘枝头最甜的果子。

如今这时节桔子树刚挂果,拇指大小的深绿色果实,随着树根的动静轻轻晃动着。

季振华避开桔子树的主根,一锄头接一锄头地挖下去,挖了差不半米,锄头再挖下去时,听到了不一样的声响。

真有东西!

季振华夫妻对视一眼,眼中俱是欣喜。

季疏缈也同样激动,她真的很想知道有什么。

很快,土里露出一个被油布层层包裹的长方体,比季疏缈以为的小匣子大上许多。

季振华跳进土坑里想抱出来,却没抱动,小声抱怨道:“什么东西,这么死沉?”

秦蓉左右看看,确定四周没人,小声提议:“要不就在这里拆开看看?万一需要继续埋在这里呢。”

说得也是。

季振华动手扒开一层层油布,里面还包了好几层塑料布,就是蔬菜大棚用的那种,拆了许久才看到里面物件的真容——一个一尺来宽的黑底螺钿妆匣。

季振华拉开一层抽屉,又迅速推了回去。他完全惊呆了,傻乎乎地看向秦蓉,张开的嘴都闭不上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