太后勉励他:“‘季子正年少,匹马黑貂裘’,你虽年少,但本宫相信你日后定能大展宏图,为我大清国效力。”
来自太后的鼓励让少年很是激动,大声道:“明瑞必不会辜负太后厚望!”
慈爱温柔的长辈鼓励还未出道的少年,这一幅画面非常美好。
这一刻陆薇觉得自己以前没有真正看懂太后。诚然太后偶尔会跟皇帝闹脾气,但她似乎也就真正只跟他一个人闹过。在其他方面,不管是对内,还是对外,太后的言行几乎是无可指摘的。
皇帝非常满意太后与明瑞的这次见面,他让人送明瑞回宫去探望皇后,自己则留下来侍奉太后。
“皇额娘怎么突然有了闲情过来瀛台赏玩?该叫上朕陪您一块来的。”
太后抿了一口茶水,才道:“皇上日理万机,怎敢打扰?”
弘历笑道:“额娘何必跟自家亲儿子见外?”
太后搁下手里的茶碗,微笑道:“额娘不跟儿子见外,儿子却是要跟额娘见外的。”
陆薇大叫糟糕!
明瑞这个外人离开了,太后也不用再演了,空气中的火药味浓度迅速上升。
陆薇在心里呐喊,我也是个外人呀,可不可以等我走了,你们这对冤种母子再吵架呢。
人这种生物对父母的感情其实是很奇怪的。年幼的时候非常依赖;成年后却开始变得质疑、嫌弃(?);只有人到中年才能真正体会到父母的不容易,开始理解父母,心疼父母。
活到目前为止,顺风顺水的乾小四目前处于第二阶段,所以母子俩的矛盾避免不了。
果然听到太后这么说,弘历说话也开始有点冲了。
“额娘可是不喜欢明瑞?”
太后现在是做祖母的年纪,以这种心态看明瑞,实际上是真的挺喜欢他本人的,唯一不喜欢的就是他的姓氏。
皇帝儿子这一问,她顿时恼了,“明瑞这孩子很好,我也很喜欢他。”
弘历:“那皇额娘因何生气?”
太后:“我没有生气。”
封建社会特产直男皇帝完全无法理解女人细腻丰富的心思,哪怕这个女人是他的亲妈。
太后起身,“我累了,去歇一会儿,皇上请自便吧。”
李昌盛连忙扶着她,“不远处就是待月轩,奴才扶您过去。”
彩玉、彩娟跟在后面。
陆薇也连忙跟上,
彩娟轻声道:“皇上还在这里呢,您得留下来陪皇上。”
佛祖上帝,救救她!
太后没有喊她一起走,陆薇只能无可奈何地留下来。
……
皇帝脸色不好,负手而立,望着湖面,不知道心里在想什么。
陆薇叹气,斟了一杯茶送过去,“皇上,您喝杯茶吧。”
弘历倒没对她摆脸色,接了她的茶,随口问道:“你怎么没跟太后一起离开?”
陆薇回道:“太后让我留下陪您说说话。”
彩娟说让她留下时,太后没表示反对,那就代表默许了,可见她并不是真心想跟皇帝儿子闹翻,还留了缓和的余地。
陆薇深感任务艰巨啊。
她该陪皇帝说什么呢,就从瀛台说起吧。
“皇上,这是我第一次过来瀛台,瀛台虽然比不上神话故事里的瀛洲仙境,但依然很美。”
弘历反问道:“你没有去过瀛洲仙境,怎么知道瀛台不如它?”
好家伙,她留下来陪他解闷,居然还抬起杠来。
“东海有岛,名瀛洲者,方圆四千里,岛上生神芝仙草。又有玉石,高且千丈。”
陆薇望着他,“如此仙人之地,凡间哪有这样的地方,瀛台怕是比不了吧?”
弘历颔首,“你说得对。”
行,陆薇见好就收。
她道:“瀛洲有玉膏山,出泉如酒,味甘,饮之能长生不老也。皇上可令人在瀛台酿酒,取名为‘玉膏酒’,日后在瀛台设宴时赏赐臣子们玉膏酒,取其长寿之意,岂不更好?”
弘历意气满满道:“很好。圣祖康熙爷在世时,曾在瀛台听政,设瀛台凯旋宴以犒劳平定三藩有功的将士们。待朕扫平准噶尔部后,朕会效仿圣祖在瀛台设凯旋宴。”
不愧是雄心壮志的乾隆,仗还没开始打呢,就自信一定能完成他祖父他爹都未竟的事业!
虽然这个皇帝后期风评不太好,但陆薇读历史,他绝对算得上是康熙事实上的真正继承人。在开疆拓土,稳定中国边境上,这两位是一脉相承的。他的武功还是值得世人承认的,只可惜东南亚气候太诡异了,不然拿下缅甸也不是问题。
陆薇就问他:“那玉膏酒酿不酿呢?”
弘历道:“当然酿,不然朕拿什么来酒款待功臣?”
陆薇笑起来,转而去看波光粼粼的碧蓝湖面。
微风徐来,水光潋滟,风景依然很美。
弘历此刻的心情很平静,再想想刚才与太后的那点小矛盾,实在不算什么,他是胸怀天下的一国之君,无论如何,没有跟自己亲额娘置气的道理。
他看看身边的女子,年岁虽小,她不会撒娇,也不会劝人,更不会说那种令人厌烦的大道理,但跟她说话让人很舒服,很放松。
清风吹乱了她额前的刘海,同样吹动弘历的心。
汉人的文化令人着迷,汉人的女子聪慧、可爱、漂亮。
弘历在心里承认自己就是偏爱汉人女子。
他拿手去拨陆薇的刘海,陆薇侧身,警觉道:“皇上做什么?”
弘历连忙道:“无事,你为什么不像其他人一样戴护甲?”
宫里的嫔妃养尊处优,不干活,指甲留得长长的,为了防止断裂,就会戴上护甲,时间长了,这也成了一种身份的象征,越是地位高的嫔妃,护甲越华贵,金灿灿的,镶满了珍珠玉石。