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清穿同人)清穿十福晋(298)
只不过真想要咸鱼也做不成,当了亲王不光要请客,府里的格局和规制也要跟着改。
好在当年从宫里分出来的时候想着这事了,所以后院隔着花园还留出了一片地方,可以顺势在后面添个花园子,再绕着花园子建几个院子出来。
至于前面的格局用不着大动,中路大殿按着该改的规制改,前院不用动,后院得把后罩房往后挪,得重新添一路院子出来。
一则得给肚子里的孩子挨着正院准备一个小跨院,二则尼楚格和弘暄都慢慢大了,往后得把他俩的院子挪到后面去。
尼楚格嫁了也得有个专门的院子住女儿女婿,儿子往后成家娶妻,就更得要宽敞些的地方了。
这事就跟搞装修是一样的,刚开始说的时候都觉得没什么要改的,随便弄弄把府门前的石狮子和牌匾一换,外人知道这是敦亲王府就行了。
可真到了要出施工图的时候,好家伙这也想改那也想改,今儿弘暄过来哼哼想在花园子后面要一个独立的小书房,明儿尼楚格赖唧唧的不肯走,非说家里的跑马场小了,她想要个大的。
气得禾嘉一个劲的赶人,真以为她阿玛和额娘财大气粗是不是。京城里的地方就这么大,弄个小的养马养狗顶天了,真要跑马城外去,那么大的庄子还不够你折腾的。
总之这施工图是出了又改改了又出,等到真的定下来可以动工的时候,禾嘉都快要生了。
第155章 图纸定下了,……
图纸定下了,开工却要等明年开春了。
今年皇上爵位大批发,京城里这么多王府要扩建,连好的工匠都成了抢手货。
这个时候可没什么兄弟情谊好说的,都是谁动作快谁先弄,谁要是磨磨唧唧图纸都定不下来,那就活该等着。
胤祺还在守孝,一年半的孝不守完他府上肯定不会动土,也不会有御史吃饱了饭没事干盯着恒亲王府挑刺。没见五爷不显山不露水的也混了个亲王吗,太后是走了可五爷还稳当着呢。
胤祉早早的就去求了康熙,他如今是看透了,趁着老爷子还活得好好的,当儿子的有什么问题求亲阿玛不丢人。
这不,康熙虽说是恨铁不成钢的念叨了几句,可念叨完了不还是专门给工部递了话,优先把工匠给胤祉留了出来。
四爷如今管着吏部,身份又是大家可意会不可言传的特殊。没人催他,反正该雍亲王府的工匠早就准备在那儿了,什么时候精益求精得有些吹毛求疵的四爷把图纸定下来了,什么时候再动工。
老七那混不吝的脾气满京城都有名的,别看人家七爷守着礼部低调得很,可人家手底下门生故吏个顶个的能干啊。
再加上戴佳氏一族本就是跟万岁爷极亲近的人家,别看是包衣奴才的出身,却也是京城里数得上的豪门大户。
当年送府里的姑奶奶进宫,还以为生了一个腿脚不好的阿哥,这辈子也就这样了。谁知道七爷有本事,那作为七爷的母族戴佳氏哪能不尽力。
只说七福晋纳喇氏今年刚添了一个格格不能劳累,就派了本就一直在家里管着庶务的两个小爷给胤祐跑腿,两人按辈分一个是胤祐表弟,一个算是他的外甥,都是能放心的人。
为了淳亲王府,戴佳氏这一支都忙起来了。忙得康熙都忍不住问成妃她哥色赫最近到底忙什么,怎么都见不着人了。
知道当舅舅的是在给自家老七忙王府的事,康熙干脆大手一挥给人批了假,让色赫先紧着胤祐那边忙,这事传出来内务府和工部自然就更加不敢怠慢七爷了。
胤禟管户部,册封亲王之后最要紧的事就是把今年已经发下去的贝勒阿哥们的俸禄给补齐,还有册封以后该换的礼服朝服等一应规制内的物品。
就更不用提晋封亲王之后,该分下去的旗地和随甲都得一点不差的补齐,这些东西有的吏部准备有的礼部准备,但所有一切的一切还不是先得有银子才能办事。
要拨款的条子往胤禟跟前一递,他就知道是什么事了。
九爷这几年趴在户部,夸他一声如鱼得水得心应手不算过分。如今他腰间都随身带着一个巴掌大的玉算盘,到哪儿算盘一响就知道九爷又有赚钱的道儿了。
这次胤禟提前从南边找来了一批工匠,又调集手底下的商队分别从毛子和海上运木料回来。这一次除了王府,底下还有几个弟弟也要把府邸往大了扩。
宫里还专门派人去跟十二十三打了招呼,这次修缮府邸只要手头有钱就别怕麻烦,没钱了去户部借,争取一次到位以后就省得麻烦。
毕竟他们年纪还轻,等以后新帝登基肯定还要施恩的。到时候坐在皇位上的是哥哥不是亲爹,可就没现在这么好说话了。
许是太后这一走,康熙是对自己的身体和寿数都产生了不可避免的焦虑,对儿子们就迸发了从未有过的宽和大度。
别人还好说,胤禟却敏锐的嗅到了赚钱的机会。
等到几个弟弟往户部来借银子的时候人瑞亲王那叫一个大方,不光把银子批了,还好脾气的给弟弟们指派了两个管事,说是府里缺什么只管吩咐他去办。
那是,九爷手底下哪有吃闲饭的人。几个贝勒府里缺了什么隔天就给补上了,东西都是好东西,但价钱那也是好价钱。