关灯
护眼
字体:

结婚六年不见面,漂亮原配去随军(24)

作者: 听金坎 阅读记录

牛婶子仔细地一个个和江秋月介绍,“吃不完的都可以晒成干,留着以后慢慢吃。咱们这里一年可以捡两次菌子,家里没事做的人,都会进山去。”

回家后,江秋月把黑炭菇先洗了,炒之前需要用水先煮熟。牛婶子说了,煮的时候加点米,米要是没变色,就没事。

等菌子煮熟后,锅中加油和蒜末爆香,再加入菌子和辣椒,配料只需要简单的盐和酱油。复杂的调料反而会掩盖菌子本来的鲜味。

“妈妈,好香啊。”林北北口水都要流下来了,“我帮忙拿碗筷!”

厨房门口搭了个木架子,江秋月在边上种了两棵老虎豆,再过一个月,豆子爬满木架子,就能坐在下边乘凉。

现在吃饭便在厨房的屋檐下,林北北干活很主动,帮忙摆好桌椅,又牵着妹妹去洗手。

江秋月还煮了蛋花汤,坐下后给每个人盛了满满的饭,黑炭菇口感确实微涩,但正是这种独特的口感融合了鲜味,唤醒每一个味蕾。

她是懂了,为什么每年都有人吃菌子看但小人,却还是那么多人吃。

一碗菌子很快见了底,江秋月心满意足地摸摸肚子,因为没做农活,她的皮肤白了一些,气色也好了很多。

人嘛,就要对自己好点,就算当了妈,也得漂漂亮亮的好。

等林北北洗完碗,期待地跑过来,“妈妈,我们下午还去捡菌子吗?”

看看头顶的烈日,江秋月摇头说不去了,下午那么晒,她才不去。

捡菌子是乐趣,并不是她的工作,够吃就好,反正山上多着呢。

“你们俩不许自己去哦。”江秋月看林北北眼神瞬间失落,加重语气道,“没有大人同行,你们掉山沟沟里,都没人知道。”

不进山,又没电视收音机消遣,江秋月想了想,干脆带两个小孩学认字。

原主是小学毕业,但教林北北两个足够了。

江秋月拿着树枝在地上写字,“你们看好了,一笔一划地跟着我写。”

十分钟后,看林北北和林南南已经能写自己的名字,江秋月倍感欣慰。

看来以后不用辅导功课了,他们很有读书天分!

不错不错,分家了,生活费也加了,虽然林南南还是不愿意说话,但两小孩都很懂事。

江秋月觉得,她接下来的日子,会很舒坦。

而这时,林峥嵘又收到了江秋月的信。

虾干?

干贝?

水果?

还分家了?

江秋月怎么回事,他不是刚寄了腊肉和腊肠回去吗?

林峥嵘满头疑问。

大队长是没收到他的电报吗?怎么还不给他回信?

“峥嵘,怎么皱眉了?”陈国伟打了饭回来,“今天食堂有炖肉,我好不容易才抢了点,别说兄弟不想着你,有什么事吃完再说。”

话音刚落,有人敲门,说传达室有林峥嵘的电报。

没等陈国伟反应过来,只见面前吹过一阵风,再转头时,林峥嵘已经跑了。

“什么电报,那么着急?”陈国伟找出林峥嵘的饭盒,给林峥嵘留了一半的肉。

林峥嵘一路跑到传达室,拿到电报后,只有两个字──真的。

电报是按字数收费,他本想着发电报比写信快,才多花点钱问大队长,江秋月说林家对她和孩子不好,是真是假。没想到还是过了那么久,才收到电报。

看着手里的电报,林峥嵘五味陈杂。

他出任务多年,积累了许多探亲假没用,想了想,他敲响政委办公室的门。

“是峥嵘啊,我正准备喊你呢,有个非常好的消息告诉你,快坐!”

第13章 香煎芋头饼

“这几年你的工作态度和能力,我们都看在眼里,上次的任务完成得非常好,我与几位首长,一致决定,给你提团级。”王忠面容和善,林峥嵘能吃苦,有头脑,他们很看好林峥嵘。

从营长到团长,确实是天大的好事。

林峥嵘没想过这个事,最近都在想家中怎么了,之前陈国伟说了嘴可能会给他们提干,但他没在意。

“看你这样子,太高兴了?”王忠笑着问。

“多谢领导信任,我一定不辜负你们的期待!”林峥嵘站起来敬礼,他的努力得到回报,确实兴奋。

“坐坐坐,这是好事,你小子好好干,还会有前途的!”王忠说完,突然问,“你刚刚是要找我说什么事?”

林峥嵘坐得笔直,宽阔的肩膀看着很有担当,“老家最近经常来信,我已经很多年没回去,想来和政委你请假。”

“可以啊,你确实该回去看看了,咱们虽然是人民的子弟兵,但同样是父母的孩子、爱人的丈夫,对家庭同样有责任。”

王忠看了看挂历,“这样,等你团级的任命正式下来,你再回去,也就等几天。”

林峥嵘没有意见,拿到任命再回去,确实更安心。

“对了,你提了团级,可以和部队申请房子。这次回家你看看,要不要让你爱人孩子来随军,两口子还是在一块比较好,不然你总是一个人,部队那些小姑娘还以为你是单身。”

好几次,有人和王忠打听林峥嵘有没有对象,得知林峥嵘结婚了,一个个都很遗憾。要说他手下的这些兵里,就林峥嵘长得最俊,身量还高。

随军?

林峥嵘没想到这个事,但如果让江秋月来随军?

林峥嵘暂时没想法,和王政委说了好,心里却没当真。他在部队忙,没时间去管其他人。

虽然决定要回家,林峥嵘还是去了供销社一趟,找到售货员,“请问,这里有没有虾干海货卖?”