碎玉有声(102)
“皇叔觉得将祭酒撤职不妥?”
四方馆的对峙愈演愈烈,竟已经发展到国子监祭酒不仅无法规劝太学生离开,反被太书生质问得哑口无言,帮林自初解围便是失了文人风骨的地步。
“传话让太傅出面去平息风波,北凉使团该回去面对茶马互市关闭的局面了。”
高时明垂眸看着朱批吩咐,不耐烦地合上奏折。
“杨尚书连日求请入长宁宫看望太后,太后仍是不许?”
萧彧噤声,看向殿内的覃莽,他回答道:“太后还是称病不见。”
“谢建章呢?他请得动杨仲辅入宫作说客,就没有进一步动作?”高时明抬眸,那冷厉的视线让覃莽压低头避开。
“今日……”覃莽顿了顿,“谢建章一早就快马出了京都,不知往哪里去。”
他知道最好的选择是继续僵持下去。
太后强扣杨书玉在长宁宫,她迟早会因杨商罢市而受到非议。
杨书玉在入宫前,特意交代了扶仙楼关门歇业的事,其实她是给留守在商行的秦伯暗示:只要她没有平安出宫,那便罢市施压。
可杨书玉已经被软禁在长宁宫五日了,接连五夜,高时明都不曾入她的梦。
“他倒是走得干脆。”
高时明说罢起身欲往外走,见萧彧也要跟上,他偏头道:“皇上还是留在勤政殿为好,如果皇上不急于立后的话。”
长宁宫有杨书玉,也有杨清浅,一旦萧彧踏足,难免太后不会借题发挥。
“可是皇叔,你去就能确保全身而退吗?”
他们看不上后宫的阴私手段,却不得不承认那些手段让人防不胜防,并且还十分有用。
太后摆明了已经设好陷阱,等着他们去长宁宫。无论是高时明去,还是萧彧去,她都做足了准备。
可高时明全然不在意,他轻蔑道:“就怕太后耐心有限,已经对杨书玉下手了。”
第58章 顺贞 “若无母族拖累萧勖,皇位怎会轮……
清和门连接着前朝和后宫, 普天之下能自由穿梭而过的,只有高时明和萧彧叔侄俩。
其他外臣贵眷,非诏不得入内, 且就算是太后,也只能走清和门旁边的顺贞门通行。
自谢建章随杨仲辅入府密谈后,杨仲辅日日下朝后都要往长宁宫递问安帖。若无政事急需他亲去处理,他甚至会守在清和门外, 无声地给太后施加压力。
“杨尚书, 你倒是记挂太后的身子。”
高时明从勤政殿过来, 身后只跟着内侍宦官,就连他的亲随护卫也没有带。
杨仲辅回身, 恭敬地行礼:“微臣见过王爷。”
“小女顽劣,离家久久不归, 如今家母病重,微臣特来接她归家。”
“太后和太夫人倒是心契相连,姐妹俩先后都病了。”高时明在清和门前站定,抬头望着门额沉吟道。
杨仲辅低声浅笑, 并不反驳,他自觉地站在高时明身侧静候。
彼此都是朝堂上的千年老狐狸, 两人简单的一话一搭, 已然心照不宣地达成共识。
先是高时明开口试探杨仲辅日日求见太后的目的, 他的语气轻蔑, 算不上友善, 问杨仲辅是否因太后一党的身份而进宫求见。
可杨仲辅却极为恭敬地朝他行礼问安,开口表明他的立场,道自己是来接杨清浅回家的。
杨清浅同样是被太后以侍疾之名召入后宫,她被父亲接回府照顾病重祖母, 于情于理再合适不过。既然自幼受教于太后的杨清浅不在长宁宫侍疾,那杨书玉又以何名义留下?
杨仲辅是在示好,至少在这件事上,他肯站在高时明这边。
随后高时明看似讥讽的暗嘲,实际上却是在表明态度,他知道太夫人身体无恙,是杨仲辅下令将其软禁在后宅,一如太后的处境。
由太后尊位而凝结成党的一群人,也不见得坚不可摧。随着少年帝王渐渐长大成人,拥太后守皇权的说法早已出现裂痕。
还有谁记得京都杨府的家主是杨仲辅?
他已蛰伏太久,而他绝不会错过杨书玉闯入京都,打破京中平衡的这个契机。
“杨尚书,请吧。”
高时明望着清和门的匾额良久,率先抬步穿过。守门侍卫早已打开宫门,等着他的这个动作。
—
长宁宫正殿,正闭眼浅寐的太后似有感应,她缓缓睁开眼,望着空荡荡的院落道:“什么时辰了?”
杨清浅摇扇的动作不停,乖顺地答道:“回太后娘娘,已是申时三刻。”
“清浅有心了。”太后抬手轻拍杨清浅的肩,示意她不必再为她送风纳凉。
她支起身子,举止神态处处透着高贵淑华:“勤政殿还没有动作吗?”
“回太后,覃将军严整宫防,近来我们的人不好传递消息。”
帝王年幼,无妃嫔侍妾,而多年前发生的宫变,也没留下太妃在世,这偌大的后宫竟只有周太后一人在。
可若是无法穿过宫门传递消息,与前朝宫外互通消息,那么太后把持后宫,又有什么意义?
无非是笼中雀,牢中兽罢了。
“世人都说在后宫只能看到四方的天,送女嫁皇室便是将其送入金丝笼中。”
太后轻叹,面上并无她话中的凄哀之色:“如今这后宫,倒真成了牢笼。”
在一侧的嬷嬷劝慰道:“过段时间会打通的,太后莫要忧心。”
“京中权贵,或文或武,各掌权势。”太后意味深长地轻拍杨清浅的手,“说到底,还是兵权更好啊!令人安心。”
“如今细想,当初哀家把萧勖赶去北境,倒是走错了一步棋。”