关灯
护眼
字体:

碎玉有声(105)

作者: 南榆枝 阅读记录

啪啪啪——

几声清脆的拍掌声兀然响起,将殿内紧张的氛围打碎。

高时明咋舌叹道:“原来封后请旨是假,针对江陵杨氏才是真。太后这手暗渡陈仓,玩得可真是妙极了。”

他不仅敢肯定杨仲辅暗指的杨氏女是杨书玉,甚至他还十分确信这件事是谢建章告诉杨仲辅的。

如若不然,杨仲辅如何敢跟着他来长宁宫讨要人?

“江陵杨氏,本王尚要礼重三分,太后当真有把握能用一卷懿旨,便轻易将其拿捏住吗?”

他微挑眉梢:“太后可知,杨书玉进宫几日,京都东西两市便罢市几日?这烫手山芋太后敢藏在长宁宫,就不怕引火上身?”

太后轻笑一声,全然不把他的话放心上。

“唤清浅过来。”

她的这句吩咐,无疑宣告了杨仲辅的胜利。

掌事嬷嬷应声后,从侧门退身而出,顺便挥退了殿内其他的宫女内侍。

见殿内只剩下他们三人,高时明揶揄道:“还好今日杨尚书与本王同来,否则明日也不知会传出什么污糟话。”

此时,他不是在暗讽太后攀咬自己德行有亏,而是在试探杨仲辅口中的秘密,那个能让太后忌惮的,在杨府梅林发生的过往。

可惜太后和杨仲辅心照不宣,达成了对那件事闭口不提的默契。

高时明无趣地轻啧出声,转而问道:“太后仍想扣着杨书玉不放?”

“女子总归是要嫁人的,本宫给了她天底下最好的去处。”太后对上高时明略带挑衅的目光,“不怕她不点头。”

“是吗?”杨仲辅反问道。

世间的变数太多,无人敢断言。一时间,三人竟没人再开口接话。

不多时,掌事嬷嬷去而复返,面上带有焦急之色。进殿后,她俯身凑到太后耳边,小声道:“杨氏女趁清浅小姐不备将其击倒,趁暮色换上她的衣服混出长宁宫了。”

“奴婢已经吩咐宫人去搜寻,但……”她用余光偷瞟下首的高时明,“但摄政王在后宫也有耳目,奴婢怕打草惊蛇,不敢大张旗鼓地搜人。”

“市井之女果然粗鄙不堪!”太后压低声音道,“派可信心腹往各处宫门沿途搜寻,她定着急出宫。”

掌事嬷嬷应声称是,却没有着急退出宫殿,交办给他人。因为高时明仍在场,她不想有多余的动作,惹得高时明生疑。

“清浅,过来。”

杨仲辅乍看见杨清浅露面,便开口唤她:“到为父身边来。”

“爹爹是来接我的?”杨清浅说着,刻意缓慢了脚步,她向太后投去问询的目光。

见太后垂眸默许,没有开口留人,她才敢站在杨仲辅的身边。

“既如此,微臣不便叨扰太后圣驾,恳请告退出宫。”

杨仲辅携杨清浅行礼告退,但高时明却在起身离开时,意味深长道:“本王瞧着太后还有事情要处理,那本王便不留下来用膳了。”

没等太后开口,三人先后转身离开,只不过杨清浅一步三回头,满眼的无辜和羞愧。似是放走杨书玉的,不是她。

等人群彻底消失在长宁宫的大门,周太后不再克制心中滔天的怒意,她抬手砸了最心爱的茶盏。

“去找!赶紧把人给本宫找回来!”

她决不允许杨书玉在她手中逃脱二次!

夏夜晚来,夕阳沉下西山后,整个天空被染成湛蓝色的天幕,久久才被黑暗吞噬。

杨书玉装成杨清浅的模样,从长宁宫小厨房旁边的偏门浑水摸鱼,得以脱身。

因为大人物不会走这样的偏门,这一般是供外院粗使宫女太监穿梭干活用的。那么这些人自然无法将她和杨清浅区分开来,所以她借为太后掌看晚膳的事由,轻松地混出了长宁宫。

但她并没有着急逃窜,而是将杨清浅的广袖外衫扔在了相反的方向,以防有人发现端倪来追她。

可是她先前到底没有来后宫,她并不清楚具体方向,因而她选择躲开宫人,等入夜后伺机而动。

还好后宫空虚,现在只有太后一位主子在。是以,空置的楼台宫院不知凡几,而内务府每处只安排有一两个洒扫宫女太监看护,整个后宫巡防也不如前朝区域那般严密。

杨书玉借着暮色,轻松地避开人寻好藏身之处。静等到宫人掌灯,她才敢鬼鬼祟祟地往灯火通明处挪动。

进出宫门会被侍卫盘问,也需要进出宫门的令牌,她不敢赌自己能一路避开太后的人,顺利出宫。

所以她换了一个思路:要去找能带她出宫的人。

皇宫巍峨,却也要节俭宫中用度。因此,入夜后能密集点灯的地方只有三处:太后的长宁宫、皇上的勤政殿、摄政王的寝宫。

其中自然要数少年帝王生活的建筑群最为亮堂,其次便是长宁宫。

摄政王在宫外有王府,近来鲜少留宿宫中,是以他寝宫点的灯当是三处宫殿最少最暗的。

于是,杨书玉站在假山的凉亭中,很轻松便找到了要去的方向。

只是她也不知道,为什么自己的第一反应会是去找高时明。

后宫和前朝区域用厚实的宫墙隔开,为避免刺客有落脚点,宫墙周遭甚至没有种植乔木。

杨书玉能借后花园假山高势辨清要去的方向,可等她摸到宫墙边时,却发现自己根本没有翻墙逃脱的能力。

甚至因为连日的少食,她已经到了筋疲力尽的边缘。

细碎而匆忙的脚步声伴风传来,她回头甚至能看见宫人提灯照出的浮光,似正朝着她的方向搜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