关灯
护眼
字体:

碎玉有声(147)

作者: 南榆枝 阅读记录

她可以不言后悔地利用胡达对她的信任,可她总要为这段注定不得善终的感情而痛哭一场。

杨书玉就像槐枝幼时安抚自己的那般,默然地顺着槐枝的后背,没有催促,甚至暗暗鼓励她放肆地宣泄情绪。

因为从槐枝断断续续,看似跳脱的话语中,她已然拼凑出槐枝离开江陵后,压抑而苦闷的遭遇。

“走吧,小姐。”槐枝呜咽着收了情绪,动作比思维要快,她都没看清脚下的路,就着急要走。

“小心!”杨书玉手疾眼快,在她踏空断坡前,用力把人往回扯,自己却重心不稳,被乱石伴住,顺势朝一侧摔了下去。

“小姐!”

等槐枝顺着坡去寻滚下去杨书玉,她止住的泪又涌了出来。

“不哭了。”杨书玉躺在乱石灌木的堆叠处,苦笑着抬手为槐枝擦泪,“福祸相依,古人诚不欺我。”

幸运的是,她们意外找到了一条近道,直接抵达了水涧边。不幸的是,水涧多有野物出没,有猎户安放了补兽夹,现在正死死咬住杨书玉的右脚踝。

“我就知道逃跑不是一件容易的事,要不然那晚身边有这么多人,我也不会被林自初捉住了。”杨书玉忍不住腹诽两句。

还好捕兽夹不大,不是套野猪或老虎那种大家伙用的,要不然杨书玉和把脚送进铡刀里自裁也没差别了。

可捕兽夹设置有锁扣,两人尝试了半天也没办法打开。虽没伤到骨头,却也使得杨书玉无法正常行走了,更别说戴着捕兽夹继续走了。

就在两人愣神,琢磨着要怎么办的时候,林中惊起的飞鸟久久不愿还巢,又生动形象地告诉她们,什么叫祸不单行。

“你先走,你走脱了才有希望。我先藏起来等你,就算不幸被他们找到,我也不会有生命之忧。”杨书玉忍着疼痛,扶着巨石靠坐下来,“这里会出现捕兽夹,说明附近不远处有猎户居住,但你要小心对方是不是佯装成猎户的探子。”

“不要直接带人回头寻我,要让他们先送你回城中,你去找守城官兵来救我。”

“可我怎么能说服他们?士兵小卒不会理我的。”槐枝自然也知道自己被捉住,只有死路一条,哪怕有杨书玉求情,那也不可能保下她。

那些北凉人早就对杨书玉不满了,他们不能对杨书玉如何,还不能杀鸡儆猴,拿槐枝的命去杀一杀杨书玉的心气吗?

槐枝心知肚明,她也没有推拒,但她真的不知道要如何说动官兵派人钻入深山,就为了来找杨书玉?

杨书玉对此也犯了难,她忽而想到自己摔碎的玉络。若信物还在,槐枝找求援也比现在容易一些。可是没有如果,她身上没有可以证明身份的东西了,就连过关路引也是林自初属下准备好的,上面是什么名字她都不记得。

“如果你能找到军营,你试试着说要寻一个叫高时明的人……”

杨书玉打心底觉得这个名字没什么分量,可这算是她与那位摄政王唯一能对上的暗号了。除了试试,还有其他办法吗?

槐枝也知道情势危急,她先将身上的外袍脱给杨书玉御寒,又搀扶杨书玉藏在水涧后的一个石缝中,便一刻不敢耽搁地离开了。

听着脚步声走远,最后归于死寂,杨书玉只能在心中为她祈祷一路平安,而后又无能无力的,将自己的性命托付给了神明,盼神佛垂怜,给她一线转机。

就在她用祝告的方式捱过满满长夜时,她还不知道她心中所愿,都朝着最坏的方向飞速发展。

尽管槐枝刻意避开水边,可她的脚程远比不过马蹄飞驰的速度。这片山野于她而言是完全陌生的,但对林自初他们来说,却是经过斥候探查千百次而描摹过的,更别说他们队伍中还藏有多次往返这片区域的人带路。

所以当槐枝在幽谷中逃窜整夜后,天光破晓时分,她才惊讶地发现自己是在一个包围圈里打转。

无论是往东还是往西,她都能看到有人在合围过来,被惊起飞鸟嘶鸣着,盘桓不停。

槐枝绝望了,每每站在命运的交叉口,她总是倍感无能无力。世间也不会再有姜荷那样的人出现来解救她了……

可她要是放弃,她家小姐又该怎么办?

第83章 寻人 是杨家小姐要找高时明,她也只信……

朝暾初露, 天朗气清。林间浮起飘渺的山雾,随轻风流动,描摹出山岚起势。

天地万物, 都浸染在金黄色的晨光之中,静谧无垠。

然定睛细看,则会发现异常之处。

视线尽头,树梢簌簌颤动, 驱鸟兽四散, 其行进速度之快, 首尾默契地呼应着,一看就是训练有方的队伍在山间极速推进。

当槐枝发觉自己是在山中打转后, 她果断弃了山路,选择往山顶跑。而马匹受制于坡度, 林自初他们发现杨书玉逃跑,势必骑马追来。

如此,只要槐枝爬得够高,沿着山脊陡峭的地方走, 就很大程度上能不被他们发现。弃马去逐一搜寻,是十分费时费力的, 槐枝可以等那些人离开, 再寻找机会突围出去。

但这个办法的弊端也十分明显。

饶是常年钻山越岭的猎户, 向上攀山的速度也不会太快, 更遑论槐枝这样的后宅女娘, 力气甚至比不过常年在田间劳作的妇人。

当她筋疲力尽时,堪堪才怕到半山腰,但那支队伍的先锋前哨已经来到了山底。好巧不巧,前哨下马探查路况, 放任马匹在溪边饮水小憩,看来是要休整,不会轻易离开的样子。

槐枝借着灌木丛和乱石的遮掩,蹲着藏匿身形,仔细地打量来人的着装,心中说不出的诡异感。